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改革不能“空转”

中央对改革已经有了明确的部署,但是怎么来推进改革,现在有很多不确定性。我感觉改革很难像盖房子一样去推进,因为盖房子需要多少料、什么时候完成、各个位置谁来干,是很容易分配的。推行改革,一上来就分到各个部门,定时间、定任务,按时间出文件、出方案,这样的改革方式是不是合适值得探讨。盖房子是工程思维,是按照力学的基本规律去做,没有多少不确定性,但改革是社会工程,其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事先难以预计。

在财政改革中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清理地方的税费优惠政策,文件2014年发出来,2015年就说缓一缓,情况变了。比如营改增,原来说2015年完成,现在很显然完不成了。营改增是一项大的改革,涉及到服务业和制造业,现在毫无疑问这项改革推迟了。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改革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这么多文件发下去,下面的反映是这个文件还没有消化,新的文件又来了,更谈不上执行和落地了。中央各部门的这些文件都到地方去了,怎么去贯彻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以我觉得改革的执行方式、推动方式应当做一点改革,如果不做改革,忙于发文件,忙于传达文件,忙于监督,忙于汇报,那么改革很可能就会出现在冰上开车的现象,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出现改革打滑、空转的现象。

如果改革在打滑、空转,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其实大家非常清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来的时候,社会改革的热情非常高,但到了现在,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这是为什么?我觉得需要总结。不能说只要改革就是正确的,我觉得重要的是改革要达到什么效果,关键是要看效果。财政资金要有绩效,改革也要有绩效,改革如果没有绩效,方案一个接一个,但是没有落地,老百姓可能会失望,这是一个大问题。

对此,该如何调整?我认为,一方面要让地方有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顶层设计也不能完全搞成细密的施工图,从上到下按这个来施工。各地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不能施工就只能等着,请示、汇报,又出文件,时间都耽误了。所以,在改革中要避免片面的工程思维,避免把力学的思维放到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中,如果认识不到这个不确定性,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央与地方本来应该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但现在国家治理的重心过多下移,从支出来看,全国85%的支出是在地方花的,中央只花了15%,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小的中央政府、大的地方政府,而其中70%又是市和县花的,大量的事情就在市县,基层在干事。

我认为,下一步应该把部分事权的履行上移,就是把事权的执行上移到中央,中央的事情自己做。同样,一些该地方决策的事,决策权要下放给地方,中央不能什么都管,国家治理应该分成国家层面的治理和地方层面的治理,要分成两级治理,用这样一个框架来考虑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真正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地方、中央的积极性有了,才能形成合力,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动力就有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革不能“空转”  空转  空转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改革不能“空转”词条  
智库

 论城乡界定及其政策含义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如果这两个概念不清楚,何以谈城乡关系?如果对这两个概念只有模糊的把握,又何以保证涉及城乡关系的政策的指向性?如果我们不提出这些问题,似乎...(展开)

智库

 竞争政策应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产业政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日本的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产业政策被引进中国。日本产业政策的引入,不仅仅符合了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