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全面深化产融结合

当前,受“三期叠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型,投资、净出口增长放缓,甚至反转,消费和服务业内生增长难以弥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发展出现“增长动力空档期”,结构调整正在加速倒逼企业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新常态下,如何从发挥协同效应的角度深化产融结合,以达到“产”和“融”二者良性互动发展,助推企业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降风险、调结构、促转型、提增速”等宏观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招商局集团在产融结合领域的探索,对于加快企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产融结合探索

产融结合一词是个舶来品,起源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是指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为提升资本运营层次,运用虚拟化资本工具使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或趋势。从其他国家的实践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由产到融”,是指产业资本选择性地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移到金融机构,形成能发挥产融优势、服务于产业的强大金融核心;“由融到产”,是指金融资本有意识地进入实业领域,选择性地控股部分实体产业,不是纯粹地入股、获取平均回报,而是从战略视角出发在实体产业中进行选择性投资或布局。在我国,限于相关监管政策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投资尚存在不少障碍,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的产融结合实践大多采取“由产而融”的形式,其中招商局集团的产融结合实践可视做这种形式的代表。

招商局集团创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运动至今仅存的硕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先行者、探索者。目前,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地产及园区开发三大核心产业,是国资委体系中唯一一家以金融作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绝大部分金融牌照,在业务规模、盈利水平和对招商局集团的贡献等方面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家具有注重实体产业和金融业均衡发展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招商局在稳健经营基础上长期坚持并积极践行产融结合的经营模式。

招商局在产融结合方面的最早探索可追溯到19世纪:在前期轮船招商局经营基础上,于187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继而于189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招商局通过发起设立或收购等方式壮大旗下金融产业:1986年,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成为中国首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企业;1987年,成立了招商银行,同年与国防科工委共同创办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中国现存最早的股权投资企业);1988年,与工商银行合作成立了平安保险,同年收购海达远东保险顾问和招商局保险;1993年,成立招商局中国基金;1994年获批成立招商证券;2012年,组建了招商局资本。

进入新常态以来,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招商局的创新发展步伐、抓住互联网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招商局在产融结合模式上作出了新的探索——设立了招商创新投资基金和互联网孵化器。招商投资创新基金规模50亿元(其中,20亿元作为母基金投资于互联网基金;30亿元直接投资于“互联网+”及产网融合项目);互联网孵化器以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为投资区域(主要覆盖蛇口片区),发挥招商局在物业运营、实业投资和金融业运作的经验,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孵化与投资一体的增值服务。

总结招商局推行及深化产融结合的具体实践,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推动产融结合实践的纵深发展。

从机构融合的角度推进产融结合。即实体产业办金融或金融办实体产业,这是开展产融结合探索与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招商局早期投资金融业,初衷是为了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经过百余年沧桑历程,凭着对历次市场变化中投资、并购机会的精准把握和准确出击,招商局的金融与实体产业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利局面:金融板块在加深对实体板块了解的基础上助力实体产业的发展,既提升了服务实体产业发展的能力,又分享了实体产业发展的成果,二者相得益彰。

从产品融合的角度推进产融结合。仅仅机构融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如果金融起不到支持实业发展的作用,这样的产融结合实际至多算是财务投资,并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产品融合,是产融结合的核心,也是抓手。在产融结合中,金融机构的各项产品要从实体产业的经营活动出发,解决实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实体产业的需要,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招商局从实业机构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财务结构、供应链金融、并购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2015年组织了多场金融机构和实业机构的产品研讨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近百种产融结合产品;此外,还搭建了产融结合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了“E动态、E产品、E方案、E需求、E沟通”五个板块的线上互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招商局集团内部实现信息共享、沟通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产融供需的快速、有效撮合。

从功能融合的角度推进产融结合。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对资金支持的多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租赁、信托等工具,有助于解决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的问题,起到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而使用不同风险偏好的融资手段可以实现企业融资途径的多样性。在产融结合中,金融机构需要突破产品的界限,以满足实体产业公司在不同阶段的综合金融需求为目的,将金融企业和实体产业公司的发展融合在一起,不仅仅解决融资问题,同时还能识别和管理风险、优化财务结构、带动实体产业实现良性发展,依靠两者功能上的融合推动产融结合迈向新的高度,这就是产融结合第三个层面的融合——功能融合。

总的来讲,三个融合也是三个层次的融合,机构融合是基础,产品融合是核心,功能融合是最高境界;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外到内,从而形成产融结合的生态链条。

产融结合对于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产融结合本质上是企业在产与融之间的全局性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产融两者相互依存、各自独立、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获得在客户、业务、资本等多方面的协同效用。一般而言,产融结合可以发挥增加生产、促进销售、降低成本、盘活资产、提高收益等基础性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融结合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明显和独特。

产融结合可以推动实业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其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产融结合可以更好地协调产与融的关系。产与融本应共生共荣,金融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孤立发展,但处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两者有冲突加剧趋势——实体企业要求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而金融部门出于风险可能惜贷惧贷,需要借助产融结合协调二者关系。二是目前金融业在中国的回报水平高于实业,加上实业的周期性波动较大,产融结合既可分享金融业的高回报,又可有效平滑实业的周期性波动,有利于实业与金融的业务模块获得协调发展。

产融结合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招商局在实体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人才储备、企业运营等方面均有深厚积累,可以在客户转介、客户共享、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给予金融机构支持。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双升”的背景下,可以利用招商局在实体产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帮助旗下金融模块业务加强识别、分散、抵御、消化相关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产融结合能更好地传导宏观调控政策。产融结合最大的优势在于突破业务合作的传统框架,深入实业机构的战略经营中,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市场,更加了解实业需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得以引入大批既懂金融又懂实业的专家,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产融结合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不但需要文化和氛围的支持,还需要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利用差异化风险偏好的资本,如孵化器、天使投资、PE等股权投资资本,可以为创新和转型提供容错机制,有利于发现培育新的市场机会,壮大新兴产业,更好地推动和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

产融结合有利于促进打造开放型经济。招商局历史上的两次辉煌都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关,并且都与积极探索与实践产融结合战略密不可分。仁和保险的创建加速了中国现代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了以招商局为代表的航运企业的壮大和转型;蛇口工业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其发展得到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在产融结合的支持下,招商局走向了国际化,同时也在促进国家对外开放中发挥了作用。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战略构想。构建新一轮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也需要产融结合助力。

但是,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及其扩散性风险特征,决定了产融结合不可能,也不应该遍地开花。从招商局的经验来看,产融结合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要加强对开展产融结合的经济主体的合规性审查,具有较强经济及管理实力、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经济主体是开展产融结合的基础;二是开展产融结合要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遵守金融、税收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约束;三是要产融优先,但不排他、不封闭、不保护落后;四是要遵从实业和金融各自的行业文化特征,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培养横跨实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深化产融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产融结合在新常态下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为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首先,建议加快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并完善相应监管机制。功能融合是三个层面融合中的最高境界,是实体产业与金融机构协调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分业监管体制下单一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实体产业的综合性金融需求。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体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客观需求。

其次,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基础优良、有一定规模的并善于创新的产业型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探索实体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多赢发展,以期巩固和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和地位。

最后,建议在自贸区内形成以产融结合为核心的创新机制,鼓励各类新型产融结合模式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在自贸区内开展以产融结合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可突破现有金融、税收及其他方面法律法规的约束,并可将成功模式在区外进行复制推广。

招商局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了产融结合对现阶段推进企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性。未来,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完成产业升级的战略,还需从制度创新、文化培育等体制机制变革入手,全面深化产融结合、助力企业改革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面深化产融结合  深化  深化词条  结合  结合词条  全面  全面词条  全面深化产融结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