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朝鲜半岛鹿死谁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真正了解朝鲜半岛的风云变幻,便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半岛本身,而要从整个亚太地区的历史脉络及战略形势来分析。

今年年初,平壤连续两日高调核试和发射远程导弹,导致半岛局势再次恶化,甚至激怒了自己的传统盟友北京。中美经过磋商就制裁措施达成一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了“近二十年来最最严厉”的制裁北朝鲜决议。其中包括禁止进出口、监控来往于北朝鲜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等措施。

这意味着,面向朝鲜人民的一切人道主义援助全部中断。平壤对此的反应是向朝鲜东部海域发射多枚短程导弹,并威胁还将“更加严肃地回击联合国的非法行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真正了解朝鲜半岛的风云变幻,便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半岛本身,而要从整个亚太地区的历史脉络及战略形势来分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朝鲜半岛作为各方厮杀的直接战场或冲突的导火索和利益所在,曾先后爆发过三次重要的国际战争: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1950年至1953年的韩战。从中不难看出,与这个东亚半岛有关的所有危机与平衡,实际上都是中俄美日这四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

俄国因素

这次中美磋商制裁决议,俄国感觉很不爽,所以要求安理会推迟一天表决,一方面表示对自己被边缘化的不满,同时也为了挽回面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似乎并不属于第一线的行为者,即便在“六方会谈”这个平台上,莫斯科也只是个后来者而已。可是,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上个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还是66年前的韩战,俄罗斯均是半岛危机和战局的始作俑者之一。

俄罗斯虽说是雄踞欧亚的世界第一大国,但它的最大软肋就是缺乏能帮助它直接参与世界争霸的不冻港。于是,追逐不冻港成了沙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历代当政者的第一战略要务。当年,把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在俄罗斯南部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恢复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保证苏联拥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斯大林确定的苏联战后在远东的两大战略目标。

如今,莫斯科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似乎安心于当配角,实际上却在执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策略,它知道北京平壤的盟国关系早已名存实亡,但又不愿过分明显地做出乘人之危的举动来,从而触及中国的敏感神经,但它一直在低调而巧妙地布局,1990年先与韩国建交,拓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余地,以此给朝鲜施加外交心理压力,同时,耐心地等待金正恩在走投无路时主动投怀送抱的那一刻。

美国因素

客观地说,美国在二战后并未把朝鲜半岛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多只是一个缓冲地而已。后来发生了韩战是催生二战结束后东西方数十年冷战(1947年至1991年)的第一场热战。从此,美国的军事存在再也没有离开过半岛,美国在东亚的一系列新的军事盟约相继问世:《日美安保条约》(1951年)、《美菲联防条约》(1951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年),《中华民国与美国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在半岛分治的66年里,这个针对中国大陆的岛链包围一直存在,当年,它服务于冷战的需要,如今,它又助力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在这个岛链中,韩国的位置举足轻重,所以,华盛顿一直努力促成美日韩的军事联盟。但是,这个盟约关系始终无法真正到位,因为日韩之间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加上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今已非常密切,中国对朝鲜多少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是需要中方的合作,但同时也不忘借助任何机会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这次金正恩试射远程导弹之后,美国立刻提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其真正目的并非平壤,而是中俄。

日本因素

日本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上岸”,而朝鲜半岛就是日本上岸最理想的跳板,因此,拿下这条“生命线”是日本的一贯国策。可以说,真正对朝鲜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不是俄国,不是美国,也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1592年,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李氏朝鲜,爆发了“万历朝鲜之役”。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病逝,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意图大规模侵略东亚大陆的计划才告失败。300年后的19世纪末,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后的国力大增,再次图谋登陆东侵。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最终切断了中朝宗藩关系。《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退出朝鲜,日本没想到沙皇俄国捷足先登乘虚而入,最后导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形成了日本独霸朝鲜的局面,并于1910年以《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享国数千年的朝鲜就此亡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除了本土四岛之外,其他领地尽失。朝鲜半岛虽然依然近在咫尺,但在美国的严厉管束之下,日本不敢再作觊觎,暂时断了这份野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不再拥有话语权,直到北朝鲜引发的数次核危机,才把日本重新拉回到围绕半岛的大国博弈平台上。

它目前的策略是两边同时获利:一方面依靠美日韩阵营强烈反对北朝鲜的核试验,参与对平壤的封锁;另一方面又试图与平壤进行直接的双边谈判,用经济援助等好处在金氏家族那里获得更多的战略筹码,提高自己在半岛问题上的话语权。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东亚很难重新赢得邻国的信任,更无望恢复帝国时期的峥嵘,换而言之,日本的时代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因素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承认其国,史称“箕子朝鲜”。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这中间,半岛上的各朝代与中原王朝打打和和,时而独立时而称臣。总体来说,中国与朝鲜友好同盟的时期占了绝大多数。

二战结束之初,朝鲜半岛按照雅尔塔决议成为国际托管的对象,蒋介石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半岛事务。中共统一大陆后,毛泽东一方面着手国内经济建设,同时准备解放台湾,而对发生在东北方这个邻国内的事情颇为冷漠。对毛而言,朝鲜半岛应该是斯大林与金日成去协调和操持的事务,直到1950年的初夏金日成在莫斯科的支持下准备对南方发起攻势前不久,毛泽东才被置于这一不可逆转的事实面前。

中共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一方面是迫于斯大林的压力和对东亚社会主义阵营的义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考虑。毛泽东最担心的是韩战如果失控将有可能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必定会帮助蒋介石兵分两路反攻大陆:在陆地从朝鲜打入中国东北境内,同时从台湾海峡登陆华东地区,形成夹击合围之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共新生政权将面临严峻考验。

中共用巨大的生命和物资代价在朝鲜半岛上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安全”地带,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至今,朝鲜始终是中国在东北亚与美国对峙的战略缓冲区。出于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考虑,中国对朝政策长期以来确立了以下基本目标:维持朝鲜半岛分治的现状,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然而,冷战结束后,拒绝变革的朝鲜日益成为国际弃儿。在过去20年里,朝鲜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武器,推行所谓的“先军政治”;近年来,又在周边地区不断生事(“天安号”和“延坪岛”事件等)。这些不但已突破了中国对朝政策的底线,更引起美日韩的强烈反弹,为美国重返亚洲政策提供了话柄,从而给中国和平崛起增加了阻力和难度。面对东北亚随时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局,中国应及时采取对策来捍卫自己在朝鲜半岛上的地缘政治利益。

如今,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各国基本上已不再被意识形态因素所左右,而是以国家利益来作为制定战略对策的基础。

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寻求与美日韩的合作,因为中国与这三国在以下两个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第一,实现朝鲜半岛的非核化;第二,制止朝鲜的金氏家族继续制造不稳定局势。在这个共识之下,中国不仅不应再回避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而且还应积极推进此进程,并主导局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密切与美国沟通,明确表达以下意愿:中国支持并乐见由韩国来统一半岛,前提是,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必须脱离美国军事盟约,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保证放弃核武器并不接受任何国家的核保护。若能实现这一目标,东亚的局势将明显趋于缓和,中美日韩之间或可开启一个以合作取代对抗的新局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朝鲜半岛鹿死谁手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词条  鹿死谁手  鹿死谁手词条  朝鲜半岛鹿死谁手词条  
智库

 中美“两极化”及战略竞争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向中美两超的两极格局转变,即两极化。在冷战后的单极格局下,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原则上都跟着美国这一极走。伊朗、朝鲜和古巴...(展开)

智库

 城乡中国架构下的土地配置

2010年代前后,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随着80后及90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力军,他们沿袭着上一代农民的离土、出村,但是,大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