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后疫情时期的中国产业链风险

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对于后疫情时期中国产业链风险的研究。

目前来看,近20年中国进出口格局的演变,变化非常大。1998年时,中国的进出口在全球还排不上号,到了2008年,也就是入世10年后,中国贸易格局从消费品加工出口为主转变为出口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中间品并举,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向中上游迁移。到了2018年,资本品出口大幅增加,已经超过了消费品。

谈到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在全球136个经济体当中,46个从中国进口的占比已经超过15%,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比重非常高。亚太和美洲经济体对中国的依存度超过15%,美国资本品的中国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高达45%,反而超过了消费品的中国进口比重中国进口在美国消费品总进口中的比重在30%左右。这一点很有意思。但是,从2017年出现贸易战以后,2018年、2019年中国进口在美国进口总量中的比重快速下滑。亚洲也非常依赖中国产品。欧洲对中国的依赖比重相对比较低,但如果把欧盟内部之间的贸易算内贸的话,中国比重至少会翻番。总的来看,其他国家确实很依赖中国

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对产业链的问题都比较敏感,认为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我们从行业层面研究了产业链冲击,可以看到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受到的影响最大。我们用出口交货值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比重的来看,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的比重为50%左右,对外需的依赖程度很高,总产值也特别高。疫情不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对整个制造业的冲击也很大。有的行业出口比重比较高,譬如家具生产的产值中有25%用来出口,但它总的盘子不太大。纺织品、电器、机械和器械的产值有20%左右用于出口,而且产值相对比较高,达到了4000亿到6000亿人民币,这三个行业受到的疫情冲击会比较大。

我们在研究制造业供给敞口的同时也研究了进口。我们进口受冲击最大的是石油。石油中间口和资本品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超过50%,此外还有计算机。计算机也是大进大出。芯片靠进口,进口比重接近4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的进口比重很高,但是金额比较小。所以从进口角度考虑,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是能源、计算机及芯片和设备制造。设备制造的中间品、资本品进口占到营业成本的20%,比例也很高。

总结来看,一方面大量电子设备出口占产值的比重50%,进口占产值38%左右,其它比重高,但未必体量很大。电器、机械和设备制造量比重也较大,大概为20%左右。未来要重点关注受影响较大、体量大的行业。

比如纺织,中国占全球出口比例从2014年开始下降,最高时比值到40%,现在降到30%多一点,五六年时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比值上升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印尼、孟加拉国、柬埔寨、土耳其、越南,这和中国成本上升相关。纺织品中涉及进出口的纱线、面料、化纤、纺机行业均有较大冲击,服装比值下降,但机械却大幅度上升。

疫情冲击下,引发了一些风险问题。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经营情况恶化,量下降较为明显。汽车方面,我们依赖海外进口的零件不多,比重为4.3%,影响较小。目前,日本也在反思,日本的很多零部件厂在中国生产,受疫情影响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后疫情时期的中国产业链风险  疫情  疫情词条  产业链  产业链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风险  风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