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三十而立路正长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儿基会”)今年将迎来成立30周年纪念日。三十而立,人生如此,对于一家基金会的成长亦是如此,成立于1981年的中国儿基会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

  伴随着中国公益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儿基会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除了大名鼎鼎的“春蕾计划”、“安康计划”之外,中国儿基会的特色公益项目和多样的募款机制也成为可供借鉴的样本。

  2月25日,《公益时报》专访中国儿基会秘书长陈晓霞,解读中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30年成长之路。

  雪中送碳

  品牌项目打造影响力

  《公益时报》:提到中国儿基会,首先想到的就是“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这两个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晓霞:“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是中国儿基会的品牌项目,中国儿基会从1989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目的是帮助解决贫困女童学习和生活困难。截至2010年底,累计筹集资金10亿多元,捐建春蕾学校1000多所,资助200多万人次贫困女童,对40余万女童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一大批春蕾女童已经成长成才,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贡献回报社会、用智慧创造未来。

  2000年,中国儿基会开始实施“安康计划”,10年来,“安康计划”累计募集资金5.43亿元,在全国捐建“儿童安全体验教室”25所、“安康图书馆”218个、“社区儿童德育中心”320个、“社区安康宣传栏”8200个,帮助近2700名贫困儿童治愈了弱视眼疾,资助3万多人次艾滋病致孤致贫儿童,为30万名孤儿和贫困儿童发放了儿童重大疾病公益保险。

  《公益时报》:可以说,“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给中国儿基会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两个项目运作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陈晓霞:中国儿基会一直坚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救助原则,“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运作成功的原因正在于项目的切入点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科学确定救助对象。

  “春蕾计划”推出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每年约有200万适龄儿童失学,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帮助贫困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变得刻不容缓,“春蕾计划”的推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安康计划”是在2000年推出的,此时对于儿童而言物质已经相对充实,但是儿童安全和健康这两大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于是中国儿基会适时推出了“安康计划”,从儿童安全、健康两个领域入手,以帮助儿童“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目标。

  同时,品牌项目的打造也给中国儿基会带来了良好的声誉,“春蕾计划”在维护女性受教育权利、提高女性乃至中华民族素质、捍卫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并写进《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政府文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公益品牌。

  《公益时报》:公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拓展项目内涵。

  陈晓霞:确实如此,“春蕾计划”实施至今已22年,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了及时调整,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扩展到资助高中乃至大学贫困女生;从资助农村贫困女童,延伸到城镇下岗困难家庭儿童以及留守流动儿童;从关注资助对象的学业,到关照她们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形成;从着眼于学校教育,到加大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通过调整,“春蕾计划”的公益内涵日益丰富、助学视角不断拓展、资助范围更加广泛,形成了包括“助学行动、成才行动、就业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特别行动”在内的一整套救助计划。“安康计划”也以儿童安全、健康两个领域作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实施“安康计划—儿童安全教育工程、儿童营养健康工程和儿童医疗救助工程”,进一步确定“安康计划”的项目定位和发展方向。

  多元发展

  创新是不变的坚持

  《公益时报》:除了上面提到了的两个品牌项目,中国儿基会还采取多元发展策略,先后推出了一些特色公益项目,这对于中国儿基会的发展有何意义?

  陈晓霞:虽然“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两个品牌项目给中国儿基会带来了良好声誉,但中国儿基会不能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公益项目对于深挖慈善资源、拓展慈善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同时这也是在打造新的慈善品牌项目。

  目前,我们有多个特色公益项目社会反响非常好,包括面向孤残儿童实施的“恒爱行动”,使全国57.3万名孤残儿童人人都穿上了爱心毛衣。面向城市流动青少年实施“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增强信心勇气、更好融入社会,使400多所学校的45万名流动学生从中受益。面向贫困地区儿童的“音乐之声 我要上学”公益活动,利用明星艺人的影响力,在全国各大城市宣传动员,已经在全国18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捐建春蕾班和春蕾学校80多个。面向孤儿和贫困儿童的“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已经为30万孤儿和贫困儿童发放了儿童重大疾病公益保险。

  还有面向灾区儿童设立“中国儿童紧急救助基金”,在发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之后,先后募集善款近4.2亿元用于灾后学校重建、伤残儿童、孤儿、单亲及困难家庭儿童救助,特别是筹资1亿多元,在四川双流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安置基地,安全救助转移并妥善安置重灾区孤困儿童712名。

  《公益时报》:募款金额是反映一个基金会能力的重要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儿基会共募集善款18.3亿元,都采取了哪些募款手段?

  陈晓霞:中国儿基会一直坚持多样化的募款手段,始终强调创新这一元素。中国儿基会率先开展“零钱慈善”募捐,并在全国首家开通了“8858”(后改为10699958)手机公益短信、直邮募捐、儿童邮票附捐,还开辟了网络捐款、设置募捐箱等,其中手机公益短信募捐荣获“中国扶贫奖‘劝募模式创新奖’”,被海外媒体誉为公益史上的创举。

  此外,中国儿基会还举办了亿万爱心献春蕾、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安康计划西部行和东北行以及各种义演、义赛、义卖等一系列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在全社会大力传播“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的公益理念,营造全民关爱儿童、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

  《公益时报》:在中国儿基会的募款总额中,公众募款的部分如何?您如何看待全民公益?

  陈晓霞:可以说,在中国儿基会的募款总额中社会公众捐款占有很大一部分,在我们的募款手段中强调人人慈善、人人参与,走全民公益的道路,做慈善不在钱多钱少,而在于人们的参与意识。

  有一位来自河南的马鑫先生,15年来一直坚持给中国儿基会捐款,从未间断,虽然数额不大,但是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倡导的。

  三十而立

  求索之路正长

  《公益时报》:作为中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中国儿基会成立的背景是怎样的?都覆盖哪些领域?

  陈晓霞:中国儿基会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由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等14个单位共同发起,是新中国第一家基金会。

  30年来,中国儿基会资助了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儿童福利院、SOS儿童村、学校、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儿童生活、学习和校外活动场所,针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打造了“春蕾计划”、“安康计划”等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和慈善项目。

  《公益时报》:作为中国首家公益基金会,中国儿基会的30年是与中国公益发展30年相伴相生的,您如何看待中国儿基会的30年对中国公益进程的影响?

  陈晓霞:从时间概念上来看,作为中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我们是非常自豪的,中国儿基会对于人人慈善、为人为己的公益理念的推动确实发挥了应有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正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范继英对中国儿基会30年工作的评价,中国儿基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中发挥了倡导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在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中发挥了拾遗补缺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教育引导作用。

  做慈善是公民应有的义务,不是时间上的第一就意味着永远是引领和示范的第一,我们会继续努力。

  《公益时报》:有的基金会已经走出国门了,中国儿基会未来也会到海外发展吗?

  陈晓霞: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海外这块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儿基会设有一个海外联络部,在英国有一个分支机构,叫中国儿基会(英国),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也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词条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