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环保人士建议PM2.5数据公布通俗易懂

 

 

        马军 非盈利环境机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组织开发并运行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数据库,汇集全国各省市水和大气数据,排放及污染源信息,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对话动机

 

  近日,北京已公布了所有35个站点的PM2.5数据的实时浓度和滚动日均值。

 

  这些PM2.5数据意味着什么?该怎么使用这些数据?北京市在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方面处于全国什么位置?数据公开如何促进减排?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话了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的环保人士,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谈作用】  实时数据公众可参考

 

  新京报:北京已公布了35个站点的PM2.5数据,你如何评价政府在数据公开上的行为?

 

  马军:这是重大的进展,是北京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真正体现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现在公布的是每个点,每小时一报的数据,这种实时数据可以更好地成为公众保护自己健康的参考,当然也会反映一些严重问题。前两天,良乡等一些地方的PM2.5数据都到了440了,是非常危险的程度。但这些高的数据体现了通过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健康第一位的原则。

 

  新京报:现在全国各大城市PM2.5发布的情况如何?

 

  马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且各个城市的发布都各有特色。

 

  广东省很突出,多个城市都实现了在地图上公布多个点,广州和深圳也都有超过10个、11个点的发布,这些点的小时播报结合了电子地图,当时是走在全国最前的。

 

  上海后来也发布了10个点,但有些指标还不够全。

 

  新京报:北京的数据发布和其他城市相比有什么特色?

 

  马军:北京发布了35个点,全国任何一个城市也没那么多,而且北京公布了交通污染站点和区域站点的数据,这些特色站点的标注非常重要。北京有500多万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因此,交通站和区域站的数据对公众可以有参考,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利于找到大气污染扩散规律,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谈解读】  均值超75微克应注意

 

  新京报:北京尚未描述PM2.5浓度意味着什么,普通市民是否会看不懂?

 

  马军:的确,数据的用户友好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期待能用新标准解读数据,让公众知道什么样的日均值浓度对应了什么污染级别。

 

  在美国等国家,有全国污染实时颜色变化图,它公布的是整个区域状态,每小时演变用动画的形式演化出来。

 

  北京公布了很多点的数据,可以制作颜色实时变化的地图,希望能在这块研发,让数据通俗易懂。

 

  新京报:普通市民该如何阅读这些原始数据

 

  马军:普通市民要关心空气质量的话,可以点击自己生活工作区域的站点。国标是根据24小时平均值算的,75微克以下为达标,因此,如果日均值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上的话就要注意了。

 

  新京报:你们是否跟踪了北京最近发布的PM2.5数据?有什么特点?

 

  马军:我们简单地看了,也发现了一些特点。比如之前有人说,PM2.5的分布是均匀的,没必要做那么多点位监测,但我们发现点位间数据差别很大,有时达好几倍。

 

  此外,交通站和区域站也很有特点,一些区域站点的污染程度甚至比市内还要高,而当地没有那么密集的车流人流,到底是什么因素起作用,可以进一步研究。

 

  【谈应用】  应完善灰霾预警体系

 

  新京报:PM2.5数据已经公布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马军:一种数据在使用前,数据本身是没有用的。既然政府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发布监测数据,那就必须要为大家广泛使用才有意义。对于政府来说,下一步应在用户友好性上扩展,从现在的点位发布到下一步的颜色标注甚至区域变化模型图示,也可以开发手机的应用程序,或者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使用数据

 

  关心环境问题的市民、机构、NGO等,应现在开始学习使用这些数据,合力推动这些数据更好地利用。

 

  新京报:除了友好性外,今后能公开更多的内容吗?

 

  马军:全国没有统一的PM2.5发布平台,各地制作了自己的发布系统,这就形成了两地数据对比上的困难,这个要在政府层面加以协调。

 

  数据对比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巴黎提供了几十年来的PM2.5历史数据,不光政府系统下的研究人员,社会上有研究能力的人都可以研究这些数据,但我们前一天的内容已经看不见了。

 

  新京报:在数据使用上,政府该做的就是完善发布系统?

 

  马军: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测发布系统;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的警示系统,类似暴雨预警一样,在灰霾严重时发出警报,倡导人们在灰霾天时绿色出行等,此外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应该在室内上,现在一些国际学校已经在做了,他们自己借用数据在预防,但我们的教育体系要有教委的文件才行。

 

  【谈目的】  公布数据最终为减排

 

  新京报:数据使用还有哪些方式?

 

  马军:现在有了较全面的PM2.5数据,可借助这些数据更清楚、细致地判断污染源头是哪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后安排减排。

 

  北京制定了到2020年的减排行动方案,希望这一方案最终不只是图纸,而是有着更多公开透明内容的方案,让公众也参与进来。

 

  新京报:公众怎么参与到政府的减排行为中来?

 

  马军:作为公民,可以监督方案执行的效果,但需要政府的减排过程更透明。

 

  新京报:PM2.5数据怎么促进减排?

 

  马军:PM2.5的监测、信息公布的方式等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减排上。减排是公布PM2.5数据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不是了解空气有多差就够了,而是应该通过这些数据,实现污染一天天减少,直到对生活没有很大的影响。

 

  新京报:你们所做的污染源随手拍和污染源定位工作,目的是什么?

 

  马军:对于减排来说,识别污染源格外重要,我们利用微博让市民随手拍大街上的渣土车遗撒行为和工地扬尘行为,此外,也在和天津及周边地区的环保组织一起合作定位污染源,并形成社会压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易懂  易懂词条  通俗  通俗词条  人士  人士词条  公布  公布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公益

 北京增编1.6万名社区医务人员

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局获悉,目前本市已建立一支2.6万人的社区医务人员队伍,在居民家门口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按照新修订的人员编制标准,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增编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