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总报告]公益领域:“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双重变奏

近年来,中国公益领域“去行政化”的呼声日趋高涨。此类呼吁并非空穴来风,相反,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据。一方面,公益领域“行政化”不断上演,如强制性公益仍然昌盛;歧视性执法随处可见;官办组织享受超出法律规定的优待,垄断了大部分资源,却大多时候只对政府负责,社会无缘置喙。另一方面,与之相反的公益领域的“去行政化”进程也进行着。如逐步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多省份对四类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度。三十年来,在中国的公益领域中,“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并肩而行,上演着令人目眩的“双重变奏”。

 

《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4》推出年度主报告,从公益领域“行政化”的表现和实质、“行政化”的根源、“去行政化”的动力,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双重变奏呈现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

 

报告认为,中国公益领域“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控制”,而非依法管理,是“权大于法”,行政主导立法及政府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为“政府越位”和“歧视性执法”。政府越位具体包括行政干预募捐及捐款使用、干预公益组织内部治理。而歧视性执法覆盖了公益组织从登记到资金、组织运营、到税收优惠的方方面面。

 

公益领域“行政化”的“深层根源”是行政权力不受制约,而其“直接根源”是政府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能力。政府首先要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其次希望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再次还要保护“自己人”的利益。同时作为既得利益者,官办公益组织也会想尽办法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另外,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积弊也是重要原因。

 

谁来推动“去行政化”?文章对此进行了剖析。文章认为,去行政化的动力来自行政化的受害者,包括民间公益组织,公益事业的受益者——大众,甚至政府。长期来看,社会是“赢家”,政府“相对优势”不断下降,总的趋势还是“去行政化”,尽管在这个总趋势中“行政化”现象此起彼伏。但是,这并不表明公益领域的“去行政化”的进程能够持续顺利地进行下去。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变化的趋势愈加模糊,难以预测。

[引自《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与公域合力管理咨询编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政化  行政化词条  变奏  变奏词条  双重  双重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领域  领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