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NGO动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8月,国际狮子会与中国合作开展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合作项目正式启动。5年内,国际狮子会将陆续投入1500万美元,努力达到实施250万例白内障复明治疗手术的目标,使中国所有的县级医院都具备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条件,有效控制白内障致盲。100批医疗队将派往不能开展此类手术的边远县、白内障高发区和贫困地区进行巡回手术,一些特别贫困者可以减免手术费用。此外帮助100个县和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建立眼病防治培训中心,培训医疗力量,提高基层眼病防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项目计划,西藏作为我国的眼病高发区,将建成无白内障致盲地区,为所有具备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人开展手术治疗。

 

 

开始于1997年的一期项目已正式结束。国际狮子会投资了1500万美元,使210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建立了104个县医院眼科,培养了11,000名眼科医务人员,使我国白内障手术能力由每年25万例提高到49万例以上,人工晶体植入率提高3倍,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被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防盲协会誉为“全球防盲治盲工作的典范”。国际狮子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服务组织,以“我们服务”为宗旨,以人道主义服务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会员组织覆盖180多个国家。

 

 

继捐款1亿元港币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1995年)》的制定与实施后,李嘉诚再次与中国残联合作,捐款1亿元港币启动《长江新里程计划》(2000-2005)。该计划由五个项目组成:长江普及型假肢项目、聋儿语训教师培养项目、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和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项目项目由残联会及其地方组织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配套经费由政府投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出资、社会赞助和受益者承担。

 

 

联系:李冬芳

 

 

+010 6559 8702

 

 

 

 

 

北京市红十字会

 

 

2002年9月19日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的“999”通讯系统正式开通一周年。和“120”提供医疗救助不同,“999”提供“救护、救助、救灾”多方面的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999”共收到求助电话6万个左右。中心有500多名工作人员,近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全部自筹。他们与北京的协和、阜外、301、北大、中日、安贞等18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北京市红十字急救医疗协作集团。

 

 

为了帮助走失的老年痴呆病患者回家,北京市红十字会免费发放助老卡。任何人发现走失的老人后,均可根据老人佩带的助老卡上标明的号码拨打“999”热线说明情况。“999”就近派工作人员根据已存的个人信息送其回家。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也是红十字会义不容辞的工作。北京市红会与美国湾区红会达成初步协议,采用制作电视片的形式向公众尤其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青少年普及艾滋病的发病和预防知识。目前打算一年制作52期短片,每期节目时长10分钟。预算总计4,200,000元人民币(约合520,000美元),由美国湾区红会负责筹资。

 

 

联系:姜绍华

 

 

+010 6355 6185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委员会

 

 

2002年3月开始筹备,是对乡村建设事业有共同关怀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团,接受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的业务指导。

 

 

发起者希望继续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所致力的开民智、启民德的工作,帮助农村人民追求合理的生活。

 

 

主要关注领域包括:农业现代化和WTO背景下乡村建设问题,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国际比较;编辑《乡村建设研究》期刊;选取若干地方进行乡村建设的实验工作;农村社区工人、妇女、青年的联络教育工作,有组织地训练乡村建设人才;研究农村中的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

 

 

筹委会在4月和6月已举办2次乡村建设论坛,并在暑期组织大学生到农村进行调研。

 

 

联系:丘建生 +010 6226 7221  countryside@21cn.com

 

 

 

 

 

中国社工协会

 

 

中国社工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2001年重组为中国社工协会。在2002年“六一”前夕,协会发起了《爱心献孤儿》系列活动,针对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儿,组织实施《给我一个家》孤儿助养项目、《给我新的生命》孤儿助医项目以及《给我新的希望》孤儿助学项目

 

 

其中,《给我新的生命》助医项目由儿童希望救助基金工作部负责,该部原先由美国明尼苏达的国际儿童希望领养组织创立并提供大部分资金,2001年划归中国社工协会,今年6月开始尝试在国内开辟筹资渠道,和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301、304、阜外等医院合作,免费为福利院的20多名患有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等疾病的孤儿进行了手术。同时, 一些关注该项活动的“爱心妈妈”通过“摇篮网”网站在10月举办了捐款捐物和拍卖活动,项目将善款和衣物捐给承德和河北的5家福利院。基金工作部今年一共为120名患儿做了手术,超出计划的人数。

 

 

联系:张雯 +010 6443 1084

 

 

同时,中国社工协会的公益事业部正在申请注册成立社会公益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建立并完善公益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2001年10月,该部还在一家企业的支持下开展了“送健康进社区”活动,计划对北京的20万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提供保健知识现场咨询。目前,在计划要覆盖的50个社区中已有30个社区受益。2002年3月,该部会同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起了“珠峰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两大主题,以资金和志愿者人力两种形式为主对珠峰保护区进行援助。

 

 

今年,中国社工协会的婚姻家庭部还举办了“中美关爱家庭”讲座,中国的婚姻法专家,以及美国爱家协会聘请的心理学教授和心理辅导员做了讲演。举办者认为,美方介绍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婚姻家庭问题有借鉴作用。

 

 

联系:马剑飞 +010 8424 2361

 

 

 

 

 

云南思力农药替代技术中心

 

 

2002年登记注册,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云南省昆虫协会的绿色行动计划,旨在减少杀虫剂的用量,推广虫害控制的环保替代方式。虽然从昆虫协会中独立出来专注于农药问题,但仍和昆虫协会保持密切联系。

 

 

在资源方面,中心拥有经验丰富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和国内外其他许多研究所和团体有联系,比如,北美、亚太地区和英国的农药行动网络(Pesticide Action Network)。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绿色和平(国际)有合作,并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获得启动资金。

 

 

目标领域包括: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对有害农药的认识,监督对农药的使用和用量;通过信息和媒体宣传增强消费者防范农药残留的意识,鼓励批发商向消费者公开产品信息;研究和推广替代农药;倡导和回应适宜的政策。

 

 

目前,在亚太农药行动网络的支持下,中心已完成概述中国农药问题的总结性报告。而由香港绿色和平资助的更详细的研究报告正在准备过程中。中心还正在云南进行一项农药使用和替代品基础调查,由全球绿色资助基金提供经费。此外,玉溪烟草协会提供资金的项目也在进行中,由中心收集与烟草有关虫害和化学杀虫剂替代品的信息。

 

 

联系:涂婉丽

 

 

+0871 417 9268    peac_panchina@hotmail.com

 

 

 

 

 

自然之友

 

 

今年8月,自然之友“羚羊车”项目和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协会共同发起了“绿色教室”――流动儿童环境教育项目,其基本理念是高校环保社团和流动儿童学校进行合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到流动儿童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将爱心和绿色生活理念带给孩子们。

 

 

项目现正处于第一期――试行阶段,已经完成了包括制定项目计划、联系流动儿童学校、开发教材(草案)、流通儿童培训和环境教育培训在内的准备过程,进入实施阶段。9月底开始,各高校志愿者已陆续在潘庄红星子弟学校、树人学校、北京希望小学五道口分校、北京希望小学双清路分校、北京河北小学等流通儿童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根据项目计划,将于2003年年初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估,并视情况扩展第二期项目的范围。

 

 

目前,共有五所高校环保社团(中国农业大学(东区)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北京科技大学“绿盾”协会、首都师范大学“单翼天使爱心社”、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 和北京工业大学“自然爱好者”协会)参与项目的工作。

 

 

作为该项目的发起人和倡导者,自然之友“羚羊车”项目承担指导性监督和评估,并向各高校的志愿者提供环境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培训。

 

 

项目发起者希望通过在打工子弟学校开展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绿色生活的理念,播下绿色种子,从小事做起。同时,由于针对流动儿童学校,更希望这是一种爱的教育,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关注他们,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世界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

 

 

发起者同时也希望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综合的锻炼,不仅提高环境教育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和锻炼实际的项目管理能力。

 

 

联系:阎保华

 

 

+010 6526 1384    dinger_yan@sohu.com

 

 

 

 

 

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

 

 

2001年11月,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和福特基金会以及中华慈善总会分别达成为期10年的协议,由福特基金会拨款50万美元交由慈善总会托管,慈善总会将每年的投资增值部分(包括利息在内的增值收入拟定在10%)交给中心用于行政运作经费。

 

 

中心目前的活动主要包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打工妹之家、农村社区发展以及《打工妹》双月刊。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农村妇女扫盲、小额贷款、生育健康、社区发展等。

 

 

作为致力于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的民间组织,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成立于2001年8月,其前身是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的项目办公室。

 

 

李涛: +010 6400 6298

 

 

njnbst@yahoo.com

 

 

 

 

 

临沂市昆虫研究所

 

 

经过20多年对沂蒙山区以及整个黄河流域的潜心考察、研究积累,山东沂水镇的普通教师杨同杰在2000年建成了临沂市昆虫研究所,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和科研基地。该所目前存有4万多件昆虫标本,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是对考察区域昆虫物种分布、工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情况的翔实盘点。利用这些资料,杨同杰为多所中小学和大学做了生态环境方面的演讲, 并举办了公益性的黄河流域昆虫生态科普展,获得较大的社会反响。

 

 

作为旷日持久的纯民间行为,杨同杰个人和他的家庭为临沂昆虫研究所的成长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仍乐此不疲。当地教委也对研究所提供了支持,免费提供了办公场所。

 

 

联系:杨同杰

 

 

+0539 225 7380

 

 

yangfan1860x@sina.com

 

 

 

 

 

湖北省襄樊市环境保护协会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流经境内的汉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重要水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战略意义。襄樊市环境保护协会于2002年9月经市民政局审批正式成立,是湖北省首家环保NGO。会员来自各个领域,以退休教师、公务员和民营企业家为核心。协会成立之前,一些热心环保的人士就先后100多次自费对汉水流域襄樊段的5条支流的水污染情况进行调研, 并发动会员个人的关系资源,多次向政府呼吁,影响决策层。协会成立后,将环保教育作为目前的主要工作。利用在市区各大广场举办环保图片展览和在中小学校进行环保讲座的形式,提高公众和青少年一代的环保意识。协会目前的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微少会费和企业及个人的零星捐助。

 

 

汉水流域一直是国内水质较好的水源之一,但是随着沿江两岸经济发展,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环境保护的冲突加剧,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协会打算近期对全市尤其是所辖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传播环保意识和知识的使者。同时也密切关注汉水襄樊段的污染情况,防止污染环境的小企业“死灰复燃”。

 

 

联系:运建立 +0710 322 3172

 

 

          Wang*-00-Lei@163.com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爱鸟协会

 

 

2002年4月正式在当地民政局注册成立,由平山县林业局主管。现有120名个人会员和5所学校作为团体会员。

 

 

平山县境内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但是偷猎毒杀、滥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创办人李剑平是当地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自1992年以来坚持观察当地的鸟群(主要是野生天鹅)、救治受伤的野生动物,并在当地的学校和村庄中普及环保知识。越来越多的人受其影响加入爱鸟的队伍中来。爱鸟协会的成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形成了政府、协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2002年初李剑平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办事处的30,000元 人民币的资助用于开展平山县黑鹳(又称“冶河鸟”)觅食地保护区项目项目期间,该协会在黑鹳觅食地附近的村庄、学校,宣传有关野生动物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当地制订黑鹳觅食地保护的相关措施,树立标志牌;并与当地乡村协商、扩大保护栖息地面积。已建成三个保护小区。其他活动还包括发动当地人在冶河湿地植树,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联系:李剑平

 

 

+0311 294 4124(0)

 

 

+0311 294 7310(h)

 

 

 

 

 

中华环保基金会

 

 

8月5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组织的2002北京――西藏中华环境奖宣传万里行活动在西安拉开序幕。32辆越野车,120名环保志愿者组成的“中华环境奖”宣传队历时22天,行程一万多公里,动员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共同关注西部开发和建设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了解传播西部文化和展示汽车环保文化形象的方式,鼓励西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该基金会主办的“中华绿色版图工程”陕西省环境教育和生态基地建设工作也宣告正式启动。“中华绿色版图工程”是围绕着以全国青少年环境教育推广和扶助地方生态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公益利民工程。在北京、贵州、广州等省市启动工程项目工作后,陕西省作为中华绿色版图上带动西部整体环境教育和生态示范的核心区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陕西已成为“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环保教材和教学投入的最大受益地区。

 

 

联系:桑汉涛 +010 8463 4050

 

 

hantao@sina.com 

 

 

 

 

 

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有限公司(ICO)

 

 

2001年3月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在社会学研究、劳工保障和培训方面活跃的一些学者建立,致力于改善劳工的工作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目前ICO在香港乐施会的资助下开办了一条劳工热线,就劳动者权益和法律问题提供咨询。

 

 

ICO还和地方的劳动部门合作,为工厂劳工提供了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社会责任培训。今年9月份刚刚开始一项为期2个月的课程,对一家制鞋工厂管理层进行培训。其他课程涉及户口问题,劳动法和劳动技能,包括和亚洲基金会合作,针对外来女工的培训。

 

 

此外,根据公司的行为规范,ICO会同Impactt公司对几个公司(如Pentland Group、 英国电信)进行了社会责任审计。

 

 

ICO的其他项目主要是进行研究和调查,包括:

 

 

中国工伤索赔案例研究(香港乐施会资助);

 

 

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其企业行为规范对中国的劳工政策的影响,福特基金会资助);

 

 

中国加班项目(ICO是Impactt 的中国项目主要合作伙伴, 该项目由6家跨国公司提供经费,着重研究加班对工人健康、安全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工人的集体法律行动(福特基金会资助);

 

 

中国宿舍调查项目(和Pentland Group合作,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人宿舍的不同情况);

 

 

中国非正规就业的社会支持资源研究(福特基金会资助);

 

 

劳动力流动与移民城市结构研究(合作单位是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深圳市政府委托项目);

 

 

广东劳工法律援助与保护项目(由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6家跨国公司资助,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协调)。

 

 

联系:刘开明 +0755 2586 6803

 

 

ico668@yahoo.com.cn

 

 

 

 

 

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

 

 

9月18-23日,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在广州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首届防护鞋制作培训班。17人参加了该次培训,其中学员14名,5名专门从事防护鞋的制作工作,9名从事麻风足底溃疡的护理工作。培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部分讲授了正常足的足部功能、麻风足底溃疡的发生机理及鞋的制作原理,实践部分采取车间操作与现场实例相结合的办法,训练学员如何为服务对象制作更合适的防护鞋和配用更有效的足垫。美国麻风救济会的Hugh Cross医生为此次培训做了大量工作。制作防护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技术,穿上合适防护鞋能够有效地防止麻风足底溃疡的发生和发展。

 

 

9月9-17日,国际友好劳动营日本关东委员会的四名会员在汉达的组织联系和陪同下,分别考察了清远杨坑医院和潮州市岭后医院,了解了今年年初杨坑医院建成的公共食堂和澡堂的使用情况和生活在岭后医院的康复者的生活需求,为下一步岭后医院的房屋修建等工作做准备。

 

 

9月6-8日,台湾谷寒松神父一行5人就进一步加强修女培训项目工作在广州与汉达进行了商谈。台湾天主教决定派修女到最需要的麻风村,承担残疾老人的康复护理工作。汉达负责对修女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从去年10月正式开始,至今年9月底已培训修女10名,另有4名修女正在培训中。

 

 

8月4-9日,协会的杨理合主任医师和陈志强秘书长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第16界国际麻风大会。陈志强在会上主持了一场专题培训项目: “如何组织康复者自己的组织”。杨理合和陈志强均是国际理想协会的中国协调员。

 

 

(摘自《汉达通讯》,略有文字调整。)

 

 

联系:杨理合

 

 

+020 8231 0742

 

 

handa@public.guangzhou.gd.cn

 

 

 

 

 

北京东方华禹文化交流中心

 

 

9月3日,北京东方华禹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国残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残疾人热线”正式开通。热线主要面向残疾人人群,提供与残疾人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相关的法律和国家政策咨询以及心理辅导,将确实需要救助的残疾人的情况反映给相应的救助部门。同时,中心还在接听热线的过程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反映给残联和立法机构。9月27日,中心组织了残疾人法律权益保障政策研讨会,有关专家和残联的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心正在重新构建热线的管理机构,探索公益事业的规范发展道路。“华禹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已宣告成立,旨在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危机干预的志愿者队伍。

 

 

北京东方华禹文化交流中心1999年正式工商注册,公益事业部同年成立,拥有一支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的专家队伍,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社会的应用与发展。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60人左右,志愿者中既有来自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士也有来自政法大学、律师队伍的法律专业人士,还有面向社会招募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志愿者。所有的志愿者都要经过测评、考核和上岗培训,严格遵循志愿者选拔的国际惯例。去年开办的“知心热线”和“进城务工青年咨询热线”依然提供服务。

 

 

联系:范丽华 +010 8213 5374

 

 

         Dfhuayu@263.net

 

 

 

 

 

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

 

 

1992年由上海市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家、企业家和已康复心理障碍患者及家属建立,目前有个人会员513名,团体会员61个。据协会统计,近五年来共为患者和家属约4万人提供服务。

 

 

协会对患者开展了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并开办康复室,组织正趋康复的社区精神病人进行社交能力培训,提高患者的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开展计算机培训等职业教育,鼓励康复病人再就业。通过家庭访问解决了40多个家庭的生活困难。

 

 

协会还对患者家属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社区和家属中推广“一会三课”,即家属至少参加一次心理卫生知识报告会,上三次课(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坚持每月举办一次精神康复讲座,共计23次,精神卫生知识讲座6期。

 

 

协会编辑出版了4本心理卫生宣传读物,成为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常用辅助材料。

 

 

在国际交往方面,协会通过会议、互访等形式与一些国际机构如日本全国精神障碍家属联合会、世界精神分裂症协会、香港新生精神康复会等建立了联系。

 

 

联系:鲍忠良

 

 

+021 6474 9652

 

 

 

 

 

西安爱华女子培训学院

 

 

1986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民办学校“爱华女子自修大学”成立,以教育扶贫为宗旨,以贫困县里的女学生为主要扶贫对象。16年来,爱华给这些贫困县里的2000多农家女提供了务农、打工和嫁人之外的道路。创办人兼校长沈慧俐女士是西北工业大学的退休教授,心怀“让天下女孩都有学上”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自筹经费办学。学校创办之初,经费十分缺乏,无力聘请足够的老师, 西北工业大学的17名教授无偿为学校授课, 沈慧俐和爱人纪老师也长期义务承担大量课程。后来,学校慢慢地吸收了一些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留校任教。学校原先只招收陕北地区因为贫穷而辍学的农村女孩,近两年,西安市下岗人员及子女来爱华学习人数渐增,出于安全考虑,学校也招收少量男生,并为40多名特困学生提供免费食宿。为了节省经费,沈校长效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做法,辞退所有校工,让学生勤工俭学轮流管理学校,学生获得一定的报酬或者学费减免。

 

 

因为土地和经费问题,爱华数次迁址。现年70岁,身患两种癌症的沈慧俐欲成立基金会,把爱华事业传承下去。爱华目前设有计算机和护士专业和若干短期培训,有300多名在校学生。

 

 

联系:沈慧俐

 

 

        +029 824 6279 (0)

 

 

        +029 849 3132 (h)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NGO动态  中国  中国词条  动态  动态词条  NGO  NGO词条  中国NGO动态词条  
公益

 还有多少“药儿园”在潜伏?

近期,有家长反映安徽黄山市育才幼儿园“天天往孩子嘴里喷药”。当地教育局调查后称,该幼儿园晨检时喷的是板蓝根和生理盐水,目的是预防疾病。目前,该幼儿园已停止“喷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