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建造建造者的尊严——大工地诗歌节掠影

五一节,是劳动者展示自己文化和表达诉求的节日。2012年5月1日,公益组织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与劳工志愿服务组织安全帽志愿服务队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专门以建筑业农民工为主题的大工地诗歌节。

 

在全国各个行业都已经普及并严格执行五一休假权的大背景下,五一带薪休假的争取对于建筑业农民工来说,仍只是一个现在进行时。主办方期望通过在五一这天举办诗友会的方式,与建筑工友一道争取五一带薪休假权,聆听底层的劳动者声音,分享工友们的经历,以此纪念劳动者的五一,建筑建筑者的尊严。

 

40余名工友从北京及周边地区赶赴活动现场,其中一半以上的工友都是从30公里以外的工地赶来,更有工友从早上5点钟就开始往这儿赶。同时,一直关注农民工群体和打工文化的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几位老师也莅临现场,与建筑业工友共同探讨打工文化,构建劳动者尊严。

 

山东建筑工友王运朋一首《自嘲》,以一个建筑业农民工的视角,对当前热炒的一个话题——要不要改变农民工这一称呼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冷眼斜视是世风,莫道不与往日同。自慰身份得巨变,盲流终成农民工。”王师傅自20世纪80年代来城里打工,一开始的身份是“盲流”,21世纪初身份发生了变化,他和他的伙伴开始被称为“农民工”,虽然称呼变了,但所享受到的待遇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比80年代还要差。就拿建筑工人的工资问题来说,80年代还没有拖欠工资的问题,而今,工资拖欠已成为建筑业的常态。现场的40余名建筑工友中,只有一人没有工资拖欠的经历,即便这种不拖欠也不是法定的按月足额发工资,而是年底结清。现场有工友发言说:“如果没有农民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地位的提升,农民工这一称呼改与不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按照建筑工地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吃的是最差的,住的是最差的,就算是管你叫皇帝又有什么用呢?”

 

《自嘲》引起了大家对农民工身份的强烈共鸣,河北工友谢仲成一首《“快”与“块”》更是形象表达了建筑工地的伙食状况:

 

食堂厨刀真叫快,一条小鱼切五块。每份都要卖六块,民工饭票少得快。

 

肉片薄如玻璃块,每片也要卖五块。三口两口咽得快,到了肚里消化快。

 

食堂进账无数块,老板赚钱来得快。可怜民工心不快,怨声载道恨这块。

 

谢师傅的这首诗刚刚念完,立刻得到了北京某工地总施工单位安全员杨工的回应,他说:“有的工地食堂厨师的刀功真的很好,电扇都能把肉片吹跑。”他接着说:“在建筑行业,工资变饭票的情况比比皆是,食堂由老板开设,老板以自制饭票代替现金的发放,而工人因拿不到现金,就失去了自由选择吃饭的机会,他只能在老板开设的工地食堂打饭吃,而往往工地的食堂饭菜不仅价格比外面高出许多,而且味道也逊色不少。最后,在年底结工钱的时候,老板直接把工人的饭票金额从工人工资中扣除。这就是建筑工地的通用潜规则,工人们都管这种现象叫‘二次榨取’。”

 

河南建筑工友龚光志工友的一首《打工四季歌》引发了众多工友对漂泊生活以及有家不能相守的感慨,已做建筑工人十余载的王中保工友一首《思乡曲》深刻表达了漂泊的打工生活所带来的不安定感和不安全感:“秋雨连绵泪如丝,夜夜思乡人静时。漂泊十载艰辛路,满目沧桑谁人知。”河北建筑工友李正阳的一首《流人》则更直白的表达了异地生活所带来的生活困苦和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打工生涯真坎坷。每当孤独寂寞时,想家想儿想老婆。”

 

飘忽不定成为建筑工友们诗歌中不变的主题,在听完工友的分享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说:“工友们有关漂泊和思乡的诗歌特别多,其实,大家只要留心的话,打工歌曲中有关思乡的也特别多。为什么农民忽然多愁善感起来,不太像脚踏实地的农民了?这不是我们个体的原因,而是一个大的社会结构的问题。农民工进城打工,因种种制度限制又无法融入城市的尴尬境遇,是和平时期最大的家庭分裂现象。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飘忽不定的打工者,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农民工不是一个称呼的词,而是一个制度性的歧视。有工友谈到要关心家乡,以后干不动了也要回到家乡,这没什么问题,可是在座的不一定都能够回到家乡。家乡的土地已经不能养活自己,建筑工人也养活不了自己。表面上这和我们微薄的劳动所得有关系,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这和一个个家庭被撕裂、无法享受城市待遇这种和平时期最大的分裂现象是有关系的。”

 

当然,五一节大工地诗歌会不止是一个诉苦会,虽然建筑工友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要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工友在探讨建筑业农民工未来的出路,有过希冀,有过碰壁与失望,但也有人在挫折中找到自己最终的努力方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晓阳老师则从文风和字义两个方面谈了对这次诗友会的感受:首先,这些诗写得很好,很多诗歌都有一种唐风宋韵的味道,包括大家念的王中保的《思乡曲》,赵师傅写的《思乡》:“春夏复立秋,异地尽乡愁,望穿故乡地,思归岁悠悠。”释嵩工友写的《暮归》:“日落暮色浓,收工归帐篷。风来知了乱,草里蟋蟀鸣。悠悠胡琴荡,渐渐同乡逢。谈唱不知时,衣衫觉露重。”这些都体现出唐诗名家孟浩然、杜牧的诗态。另外,从诗歌所传达的诗意来说,不是建筑工人,绝对写不出这样真实的诗歌,很多诗都是有思考的,非常有力道,有深度。我们要将这些诗、手稿出版,让更多人都能够看到。我们自身境遇的改变,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还要引起整个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观念的改变,“我们要发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建造  建造词条  诗歌节  诗歌节词条  掠影  掠影词条  工地  工地词条  尊严  尊严词条  
公益

 英国的慈善组织

【内容提要】英国的民间公益组织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百年来英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国社会普遍的慈善观念和捐赠行为,日常化的公民志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