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云南旱灾结束了吗?——五一旱区调查澄清旱情真相

五一期间,我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本次调研的主题是“云南旱情现状”。队伍一共十余人,我与其中的七名同学前往禄丰和平镇平掌村大麦地。大麦地位于昆明西约100公里,全村24户74人,均为苗族,是典型的高山散杂居地区。由于地处高海拨山区,大麦地常年缺水,早在2009的10月,全村村民就必须到两公里外的天心堂龙潭里拉水或背水。 

 

我们一行八人来自五个省份,江西一人,北京一人,河南一人,四川两人,云南三人。其中从江西南昌来的志愿者侯姣认为云南已没有水喝,直接从南昌背了六瓶矿泉水过来;还有从北京来的白飞认为云南的土地都已像媒体上宣传一样,干旱开裂,拳头都伸进裂缝。而且,大家都觉得云南正值百年大旱,喝水已成问题,大家都做好了不洗脸不洗脚的准备。 

 

 

从同行志愿者的言说中,我终于知道省外人士是如何认识这次云南大旱的,此认识与事实的差距又是多么巨大。同时,也引发我对习以为常的云南旱情的进一步思考,这次五一深入的调查也一定程度澄清了诸多事实。最终明确了以下两点:第一点是云南的旱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严重;第二点是云南的旱情还远没有结束,需要全社会更持续的支持。 

 

 

这次调查采用驻村方式,队伍全面深入了解了和平镇大麦地、和平镇马鞍山、勤丰镇天心堂、安宁滑石板的旱情及救援现状。再参考对比我前期所到过的石林西街口村、宜奈村,陆良大莫古镇橡子坡、小海子及其他朋友提供的关于东川阿旺镇,禄劝云龙乡共计六个县、9个乡镇、25个自然村的旱情,得出以下结论:

 

 

水资源分布不均,高山常年缺水云南省的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前三位,总体水量是十分丰富,但有高山与河谷,平坝与山区之别,呈现河谷、平坝水量丰富,高山地区水量不足之现状。即便在媒体报道最干旱的陆良,据当地的同学反映在平坝地区照样可插秧种谷,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那生活用水更不是问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寒偏远山区的水量极端不足,在这次调查到的大麦地、天心堂、滑石板、宜奈、橡子坡村都是常年缺水,每年需外出取水的时间从3到6个月不等,最严重的是橡子坡村,从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必须到邻县的水库用牛车拉水。

 

 

而这种情况是一直不受公众,包括部分云南的救援机构所关注的,大多数都认为是此百年大旱造成的一时之干旱,这是需要说明的第一点。由于常年的干旱,重旱区每家每户都有运水储水的工具,在这些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是拉水牛车、油桶改造的水桶、储水的大水桶,还有背水的塑料桶或泥坛等工具。这次特大干旱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主要就是这些常年缺水的村庄;他们的生产生活较其他村庄更为艰难,花费在背水运水上的时间和资金就多出许多。

 

 

但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还是那些平常靠天吃饭的村子,他们没有健全的水利设施,也没有应对旱灾的“预案”,所以一旦出现缺水就不知所措。不同的是,在一些农业灌溉水利设施完善的地方,人民的生产生活依旧,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和平镇除大麦地以外的其他小组即属此例。

 

 

城市不缺水缺水的是农村。云南百年大旱,但云南全省的大中城市并没有感觉到缺水,前期我们曾组织志愿者对昆明的300名市民和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除了呈贡大学城限时供水外,昆明城区几乎都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昆明也不缺水,为昆明供应70%水量的云龙水库,储水量还有2亿方以上,按每天向昆明输水70万方计算,还足够昆明用十个月。其他各地州城市也没有听说出现缺水现象。在最紧张时期,昆明也只是停止了景观用水,对于高耗水的洗浴业等单位下调20%的用水量,除此以外,我们的生活依旧,也没有体会到缺水之滋味。这次大旱真正缺水的是云南农村,海拔越高的山区缺水越严重。甚至就在水库边的村庄,也存在严重的缺水现象。这方面的报道已是频频见诸报道,在此不再赘述。

 

 

生活用水能解决,缺的是生产用水。云南干旱缺水,真正缺的是农业生产用水。对于人畜饮水来说,除了极少部分的地区和学校,人畜饮水不卫生和水量不足之外,绝大部分的旱区是可以自己解决饮用水的,或背或拉,或远或近,无论是何种情况,附近水源几乎都能满足日常的人畜饮用水(其他省份情况未知,切忌据此推测)。很多时候外界送去的不同种类的矿泉水,与村民在几公里外取的水,用途和用量都是一样的。

 

 

而真正缺的是农业用水,这是也目前农村单家独户不可能解决的困难。用多数村民的说法:除了靠天下雨外,庄稼绝无其他办法。只有足量的雨水,才能滋润干涸大地,也只有足量的雨水,任何的水利设施才能发挥农业生产之作用。

 

 

大地龟裂,这里的“大地”实际上是指水库。几乎所有的对外报道中,干旱图片的基本元素都是龟裂的大地,绝望的农民。相当长的时间,昆明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一直在找这样的村庄,一直想为这样极端干旱的地区和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最终找到的旱区都不过是取水难,庄稼种不下去;看到一些“龟裂”的稻田,也会发现旁边就是一个小水库。直到去了温家宝到过的陆良县,才真正知道,那触目惊心的干裂之地,原来是陆良县的德格海子水库,可以理解:也只有常年浸泡在水里的塘泥,在太阳的暴晒下才会立即龟裂,以至于可在裂缝中踏进一只脚。而对于正常的旱地和水田,完全不可能出现此龟裂之现象,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的干裂之田地,最多也只是指头可入的裂缝。同在陆良县的大莫古镇橡子坡、小海子的水田即为此情形。 

 

 

旱灾尚未结束 

 

 

云南水资源丰富,城市也不缺水,农村最缺的也只是农业生产用水,农田缺水也并不是新闻中的那样触目惊心。那是不是云南就不是缺水的省份,或者说云南的旱情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了?事实恰恰相反,随着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云南的旱情越加严重,在真正常年缺水的山区,农业生产用水越发紧张。旱区群众普遍反映:如果在五月底还没有足量的雨水,那今年的大春将难以下种,或下种后也面临大面积减产的风险。“小春损失,大春补”,假如大春也遭遇大面积减产,那对旱区农民来说将是“雪上加霜”! 

 

 

自今年三月份以来,云南共下了不到十次雨,长的约一个小时,短的仅几分钟,没有下过一次大雨;每次都只是将地面浇湿,并没有达到浇透可播种的程度。而且在这仅有的这几次雨后,都是烈日当空;就这几天最高温28度的天气,一个小时的蒸发量就远大于前面所有的降水量。可以确定如今旱区的灾情是越加严重,农村的农业生产也是越加艰难。在所调查的大麦地小组,村民已经开始用人畜的饮用水来浇灌种植烤烟,每株烟苗每次浇一碗水,约500毫升,如果再多的话,就可能把村里唯一的水源用干,而用人畜饮用水进行大春种植,这几乎是所有未打出井水的旱区的普遍做法。

 

 

针对目前的灾情,政府主要投入到打水井,建水窖以及部分送水和送粮,政府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救援力量而这些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送水送粮可谓是救急,水窖、水井可谓是长远抗旱之保障。而包括水井水窖在内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将是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救援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民间组织和社会公益人士倾情支援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这一切设施的投入使用之前,云南的干旱形势和大春耕种状况并不容乐观,况且这些设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足够的雨水,只在储备了相当的水量后,才可供田地灌溉之用。也就是说只有雨季真正到来后,云南的旱情才有所缓解,云南的大春作物才能播种,也只有大春收成有望,云南的旱灾才算结束。 

 

 

但令人担心的是,雨季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北斗星志愿文化传播中心

 

 

2010-5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旱区  旱区词条  旱情  旱情词条  旱灾  旱灾词条  云南  云南词条  澄清  澄清词条  
公益

 [争议相亲会之公益讨论]郭婷:公...

首先,相亲会争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争议双方对公益的认识与界定有较大差异。很多人公认中国现在是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折射到公益领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同样缺乏共识的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