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社会工作者的信仰是公民社会

        为了促进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认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支持NGO的建设和参与NGO的发展,我构思了几年才写出这篇文章。

        开始时我把社会工作者的信仰定为社会主义,但是觉得政治氛围太强,而且社会主义还非常虚无,不适合中立属性的NGO发展。后来查找研究公民社会的定义,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根据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确定了公民社会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定为信仰。

        此前我构思了好多年写一本《超然大家庭》的书,是以人类为整体大家庭为意识,虚拟一个超自然力量造就的社会环境来构筑人类的关系,并已形成体系,但无精力完成,估计还需要五年到十年时间,这本理想主义的小说是一个人类未来的蓝图,也是中国意识下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篇文章很多思想都来自那本书的构思,愿致力于社会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勉励! 

 

 

 

一.社会工作的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人与环境相互适存的最理想状态。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让每一个人适应社会是其最终目的,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更容易让人适应也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项工作,故此社会工作应当树立一种现实的社会形态信仰。 

 

 

        社会是由人组成,通过各种群体活动,分工合作完成物质生活的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复杂源于群体的复杂性,并出现不同群体,产生各种社会矛盾;群体是由利益一致的人群组成,人群的价值观,即对其本身利益的认识发展到高度,出现社会共同利益时,社会就会简化到只有人与社会的二种利益,公民社会就是能为人类提供共同利益的社会形态。      

 

 

二.信仰的动力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或榜样。社会工作者要有信仰,才能在从事社会工作中遵循其价值准则,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社会对人的责任和权利,促进社会公正以完成每个人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拥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前提。

 

 

        树立信仰,也是遏制物欲的基石,人的物质膨胀欲望是无限的,只有信仰才能使社会工作者不受环境环境的影响,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其社会使命。有了信仰,社会工作者才能言传身教,并促进更多人产生信仰,共同完成社会使命。 

 

 

三.公民社会的理想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化,人类已经形成了公民社会的概念,并逐渐清清晰,公民社会有着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观,注重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前提,社会上的人都进化成社会人,拥有充分理解社会的能力,有了足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并基本上遵守社会秩序的时候,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形成。

 

 

        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基本上符合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故此社会工作者特别是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应把公民社会作为信仰。

 

 

        要完善公民社会,不得不谈及人的分类,社会工作必须把人群分成二类,即是社会人和自然人,社会人有认知社会秩序的能力并有自觉遵循社会准则的潜意识,而自然人在意识上还没社会准则的概念,甚至产生破坏;把自然人改选成社会人就是社会工作的完结。未成年人属于自然人的一类,由社会人监护的未成年人属于更容易进化成社会人,而由自然人监护的未成年人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他们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会缓慢,公民社会的初期需要把未成年人集中监护或者指派监护,以满足人们的平等的成长环境,社会制度建全后,人的财产像知识一样是不可转让的,其遗物归公。

 

 

        公民社会是以社会整体为中心,社会人跟自然人有着明显差异的社会福利待遇,以促使人们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确保社会整体不受损害。社会人与自然人的不会产生利益矛盾,社会人跟社会工作者一样有帮助自然人的责任意识。理想的公民社会中,社会人的资格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偶然的失信或者损害社会的利益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只丧失社会人资格,并且到期重新测试才可以获得,这并不等同于现代社会的刑罚,这些社会体系是在建立高度自动化公共管理后才能产生的,失信或者损害社会的行为必然任何人都会有人责任。这种失信与现阶段社会工作者价值伦理的保密原则有点冲突,但是公民社会的高度完善是不会有任何保密观念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侥幸心理,提高社会人的自我约束力。

 

 

        树立对公民社会的信仰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提高意识,公民社会由种种无政治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组成,社会服务机构通过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实施其社会使命。

 

 

        公民社会社会人的意识包括尊重和爱、社会责任与诚信、助人的美德、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不批判的原则,充分知情自决等,这些意识的缺失会令人无法在社会立足,甚至丧失社会人的资格。因为这些价值观的存在,不会以好坏区别他人,也不会以对错论事,人类的共处真正达到和谐。

 

 

四.公民社会信仰的属性

 

 

        1.公民社会是科学的信仰:

 

 

        公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公共管理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社会的控制,避免公平缺失,更能透明化,使人们有可预知的努力奋斗目标,清晰的责任和权利关系,也预防了个体损害社会行为的产生,现代科技已经证明自动化管理的可能性。 

 

 

        2.公民社会信仰具有稳定性

 

 

        公民社会社会关系围绕着人与社会二种利益关系发展,以社会政策或者制度为支撑点,不有第三种利益。明白这种利益关系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是实现公民社会的载体,现代世界各国政府基本上都属于民主政府,他们的最终任务就是实现公民的利益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进化程度一致的地区和政体会自然融合。

 

 

        这种信仰具有性,不再随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政体的变迁而变化,更加不会经受其他因素影响,只会受地区发展程度不同而产生层次高低的追求。 

 

 

        3.公民社会是现实的信仰

 

 

        信仰是一种觉悟和意识,也可以看作是精神寄托,是人们对其存在的意义的探讨。信仰的可实现性确定他们的付出的价值,虚无的信仰只能付出一点时间和金钱作出一定礼仪的膜拜,远大的信仰只能引起激动时刻的纳喊。公民社会是现实的信仰,人们可以看到或理解到,并意识到他们切实的需要,产生追求,坚定者更加会付出其所有能付出的代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工作者的信仰是公民社会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信仰  信仰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公益

 9家环保NGO入选联想第二期公益...

 6月5日消息,在世界环境日当天,9家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公益组织入选了联想第二期公益创投计划。未来一年,他们将在资金、能力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获得联想集团的全方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