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扎根社区,开一家自由定价的深夜食堂

 

       香港油麻地德昌里是一条人烟稀疏的街道,有一间不起眼的食店名叫“苏波荣”,默默地以“自由定价”扎根了一年。所谓“自由定价”,就是菜式没价钱,由客人决定要付多少钱。这里没有华丽夺目的装潢、没有林林总总的菜式、没有彬彬有礼的服务员,所有事都是客人主导:由在店外的空地开台,到入厨房落单、在店里拿餐具,最后决定付多少钱。食客以最自在的方式,享受食物。

 

       “苏波荣”是由三个组织以合作社形式营运,包括“苏波荣”、“德昌里素食合作社”和“活化星期天”,坚持由客人定价的理念,在百物腾贵的香港,挣扎求存。

 

       八十后全职上班族,实行穷人开店

 

       苏波荣(So Boring)的诞生源于灵光一闪的念头:“一次和同事打完乒乓球经过油麻地,看见天桥底下有一间空置店铺出售,心血来潮就租下铺位。”苏波荣的创店人之一Onna忆述,于是一行九人,一群八十后全职上班族开始集资。

 

       Onna笑指由于大家都是一班穷鬼,最大的股东投资不超过两万元,最小的只是投入二、三百,终于以十万元内的资金,开始集资。在二零一三年五月实行“穷人开店”。苏波荣早期是主打串烧小食的深夜食堂,尚未实行自由定价。

 

 

       这个有趣店名的由来,Onna解释:“有一天有同事看著“真真”那些卡,然后就见到so boring,大家觉得挺好,也切合我们人生,很是枯燥,就用了这个名字。”

 

       后来,始料未及的疲劳令合伙人相继退出,原有九位合伙人的苏波荣,开店不到四个月就只剩下Onna和Mary两人。

 

       “活化”“德昌”加盟,合作社形式萌生

 

 

       什么是自由定价? 即是他们不定价钱,由食客自行决定应该付多少,而且他们亦有一个使命,就是免费招待住在附近桥底的路宿者。

 

       Onna的职业是文员,而Mary在餐厅做水吧。Onna坦言:“我有份正职,夜晚又要来店铺工作,凌晨再顶多一更,真是做到不想做了。”幸好,社运团体“德昌里”与艺术团体“活化厅”的成员在油麻地碧街附近租了单位作大本营,眼看邻铺苏波荣快撑不住,先后以帮忙夹租(分摊租金)的心态加入,变成一铺三店的合作社。

 

       德昌里和活化成员加入后,三群人分时段经营。星期四、五由苏波荣经营,星期二、三和六就是德昌主场,余下星期日和星期一就由活化厅经营。合作社的概念是三间餐厅在不同时段,于同一个铺位开店。

 

       成本方面,租金加上水电费以日租计算,每天大约五百元。柴米油盐等则是大家共用,每月订货后再分摊款项。三群互不相熟的人共用一个空间,为了磨合,他们每月都会开例会协调营运细节,如雪柜(冰箱)空间的使用、厨房清洁等。

 

 

       小店中有一个书架,有很多宣扬环保、原生态同香港旧物活化的书籍,喜欢的可以买下。

 

       德昌里引入自由定价,希望消费者反思

 

       苏波荣独自经营时,并没有用自由定价,这个模式,其实是由“德昌里”带入的。

 

       德昌里是一群曾参与占领汇丰的社运人士。在二零一一年,他们因反对资本主义,占领位于中环的汇丰总行大厦,历时十个月。这些参与者组成社运团体德昌里,团体总共有四十多人,但活跃和经营苏波荣的只有六、七人。占领汇丰后,德昌里租了油麻地德昌里二至三号铺作大本营。由于成员希望把时间放在社运中,全都只有兼职工作。而他们大都是素食者,因此他们开店时卖素食店,并以自由定价形式经营。

 

 

       德昌里成员陈宁一直热衷于社会运动,他笑言:“若果不可以参与社运,我宁愿去死!”

 

       陈宁为德昌里的一员,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一直在加拿大参与社运,近年回到香港,看到社会种种问题,决定继续在香港参与社运,因而加入德昌里。虽然陈宁取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但为了社运,平日只会接翻译工作。

 

       他笑说:“最初我们选择做自由定价不是为了什么,而是我们懒惰,不懂计算,根本不懂做生意。”陈宁指,他们认为自由定价是最好的营运方法。他们也希望基层市民也可以来享受食物,打破人们以为“无得拣(没法挑选)”的现实,让客人决定食物的价值。

 

       客人随意定价,一件多士五百元

 

 

       用来收钱的水桶,没人知道你放了多少,一切只凭两个字──信任。

 

       活化成员Vangi近日忙于与朋友宣传占×撑小店的行动,因此活化星期日休息了两天。

 

       另一合作伙伴活化星期天是由活化厅的部分成员组成,大多是艺术自由工作者和学生。活化厅是社区艺术团体,由艺术工作者组成,推广社区文化。主干成员Vangi表示他们见苏波荣只开晚上,不想苏波荣日间的租金白交,因此也决定顶租两天。受德昌里的影响,活化厅开店时也实行自由定价。

 

       不过Vangi亦坦言曾遇过不愉快的事情:“有三个学生来光顾,他们把餐牌上所有食物都点了一份,又表示不用减少份量,但最后不但吃剩很多,而且每人只放下二十元!”Vangi呆立当场,大受打击;不过,也曾有食客只吃一件多士就放下五百大元。

 

       本来没有实行自由定价的Onna和Mary,后期亦因怕客人搞乱何时有自由定价,加上觉得做串烧“整天烧来烧去又很闷”,索性也转用自由定价,煮一些家常特色菜。

 

       草根社区,配上高级食材

 

       食物卖相和味道,绝不比外面餐厅逊色。

 

       虽然是自由定价,但是店铺食物质素绝不马虎。不论是苏波荣、德昌里,还是活化厅开铺时,餐牌上的都是感觉较高级的食物,如大阪烧、西班牙冻汤、蛋批等。在油麻地如此草根的地方,岂不显得格格不入?陈宁和Vangi均表示希望让草根的市民,也可以用可负担的价钱,以廉价品尝平时在这社区少出现的食物。为了令食物有进步,他们上网参考食谱,与客人交流心得,甚至开会时亦会讨论“煮大板烧的菜切碎点会怎样,粗点又怎样,加甚么调味料会更美味。”

 

 

       小小的食店,利用的是面前这一片行人专用的空地,在街上拾几张台,就可以招呼客人。而且他们用的台凳,一是拾回来、一是人家送的、一是在二手店找的,尽量地废物利用,减轻经营成本之外,又环保。

 

       经营不容易,但求回本

 

       经营小店并不容易,德昌里和活化厅尚有时间在每天开店前,到街市、小店买新鲜食材。但苏波荣的Onna和Mary日间要上班,晚上苏波荣营业时间大约六时至凌晨一时,开店时间不稳定,六时至要订了货又时常不能抽空在店收货,曾被送货商列入黑名单。

 

       其实以自由定价的经运模式经营,是赚不到钱的。德昌里成员之一阿晴笑说:“起初还想过每人每月可以赚到两千元,而实际是不用贴钱已经很好了。”有时他们甚至几乎不够钱交租,平日客源不多,大多是在网上看到有关介绍,感到新鲜才来的年轻人,一般到晚上七时后才有三四桌客人。活化厅的Vangi表示,一日平均收入可能大约一千三百元,即使他们不收工钱,但扣除租、成本,最后可能只剩下二百元储起作后备基金,如近来因支援×中,完全没开店,全日收入等于零,只好用基金的钱付租,有时候还要成员自掏腰包补贴租金。而德昌里成员在与业主倾续约时,解释他们的理念,成功获减租二千元,才能让苏波荣一直在“不赚不蚀”的情况下营运至今。

 

       三伙人,共同理念

 

       苏波荣欢迎客人租用厨房,尝试经营食店一晚。这一天活化正收拾厨房,跟租客人接更(交接)。

 

       其实三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个性,一帮是全职打工仔,一帮是社运人士,另一帮是艺术人士和自由工作者。但因为一间一百尺呎(约9平方米)的单铺位,把他们联系起来,“胆粗粗”地反主流,一步一步实践自由定价的理念。虽然赚不到钱,但能让消费者重新反思自己在为什么而消费,在自助和随意的空间里,发掘“食店”、“做生意”、“店主与客人之间的关系”和“食店与社区之间”的可能性,对他们而言,已经很满足。

 

       苏波荣,与其说是一间食店,不如称它为一所自由定价的实验室。

 

       深夜苏波

       有一晚,夜深似井,我们两人正在埋头试新菜,为翌日做准备。有个一脸疲惫的会计哥哥,撞进铺内,也没问我们是否开业。「什么都行」他说,「来碟饭煎两个蛋,或者煮碗面加条菜,或者两件多士加些牛油和蛋就行。」明显地,这位哥哥对放进自己口里的一切都不太在意。他一坐下,立刻拎出叠叠文件,掩没了自己。他完全没有理会自己到底来了一间怎样的店,就当跟平日的深宵茶记一样。而我们当时刚好完成了几款翌日用的菜色:法式洋葱汤配芝士水煮蛋、香草芫茜鹰咀豆咖哩、辣蕃茄酱炒菲律宾幼面、香料甘荀蛋糕配肉桂糖浆及自制双料朱古力雪糕。我们将一道一道菜端出铺外给这位哥哥,而他则仍聚精会神地,要将一座座山一样高的文件数字逐一击破。他左手一羹羹把烫热的食物倒进口里,右手毫无停过地猛按计数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食物是否合他的口胃,他整餐饭的过程都毫无表情,直至吃完最后一口蛋糕、把钱留在桌上离开 (他留下的钱跟在其他地方吃碗面、喝杯奶茶也一样)。但是,这个夜晚,动人的(起码对我们来说),是苏波荣这种乌托邦的、近乎平衡时空的面向。这位疲惫不堪、在现实残酷的夹缝中挣扎、每日吃着一式一样的快餐的哥哥,可以在哪里吃到附近街坊热心调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菜色?当然你可能会认为,这一餐对那哥哥来说,可能根本不是什么。然而,我们会选择相信,那些食物刺激丰富的味道,也可能会令他觉得这枯燥的日常可以有丁点不一样。而就是这些经验,这些点滴,实实在在地支撑着我们渡过──自踏进这厨房以来的、恼人的种种。

 

by德昌里素食合作社

 

       *本文整合自开饭啦/大学线月刊/@小思的豆瓣日记。如需转载,请保留此声明及原文链接,并完整转载,注明:本文转自“NGOCN(NGO发展交流网)”微信公号(NGOCN02)。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扎根  扎根词条  食堂  食堂词条  深夜  深夜词条  定价  定价词条  一家  一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