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参与者说】付佳玲我在益微论坛收获了什么

    论坛主题演讲,梁晓燕老师,抛出四个观点,“什么是反转课堂?什么是融合课堂?高考改革方向是什么?农村教育发展方向在哪里?”引导我们思考,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能够做什么?如今的教育界这个界限越来越不确定,有许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力量,在融入到教育中去,各行各业也在关注和推动或者改变教育,我们作为大学生社团,作为公益组织,如何去定位自己的需求呢?梁老师的现场调查表明,在场仅有几个人思考过,高考改革方向和农村教育发展方向。说明,我们自身对自己的定位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说是,我们着眼点,只是放在了短期支教或者夏令营上,没有很好的做到“从支教向外看”。

    因为教育不平等,而出现了“支”教,虽然现今教育制度为大多数人所诟病,但是,其实中国教育大环境是有改变的。高考的改革,是指挥棒,指挥着教育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旦高考改革方向,更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自助学习性,那么高中教学,初中教学,小学教学是有很大的适应性改变的,至于这个改变中,教师和学生具体角色应该如何转变,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不过,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教育创新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甚至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四川宜宾翠屏凉水井中学的反转课堂,海南伏羲教育研究院的中国特色儿童素质教育,全人之美教育等等,他们也面对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行动了,目前这个量还不够大,假以时日,定能看见很好的发展。

    就单单于我个人,我自己是想多于做的人,因为很多想法自己先给自己一个否定的“预设”,所以太多想法都没有具体实施,不去实施,就看不出问题,看不出问题,那么原本的东西就不会得到解决。问题发现的最开端,是绝少部分的人发现的,但是能够开始探索行动的又是绝少数的绝少数人,最开始的探索是孤独的,无助的,是因为内心的使命推动着向前,然后靠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慢慢的等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正因为早知早觉的人太少,导致太多人不敢想不敢做。“永远不要想着大家齐步走,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命”。带给我的震撼和感触太多了。自己可以尝试着,敢于去想,更敢于去做。这是自己晚上听梁老师分享受到最大启发甚至是直戳内心的点。

 

    王雄老师分享:一个27年前就开始做夏令营的老师,我是很佩服他的智慧以及对教育学生的思考的。儿童成长的价值,体现在在两个秘密,一是,童年的秘密,分为人格健全和潜能开发,二是学习的秘密,分为从行动中学习,从经历到经验。而我们夏令营可以做的也正是从这四个方向上努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陪伴的同时,不能无意义的玩耍,玩本身是没有学习功能的,这需要我们去引导,去赋予它一些“内容”。自由=责任的观点完全认同,所谓自由,并不是说不收任何约束,随心所欲,那是原始的野性自由。同样的,我们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夏令营,我们具体是需要给出一些东西的,比如温暖,比如多元化的体验,比如展示的舞台,比如创新的课堂等等。核心需要掌握给孩子自由的度。

    关于夏令营流程开展,自己有一些启发。孩子的需求,是我们的最大目标。仅仅通过调研,后期直接执行也是有些问题的,还不如说,前面三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是去建立和孩子们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多方面去看,去听,去谈,从而找到孩子的一个需求,虽然仅仅凭我们的几天深度调研,要做到准确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起码大方向在了,顺着一个方向,摸索下去,好过没有头绪的摸索。

 

    听了两次伍松老师的分享,一次是阅读推广,这次是“从支教到乡村夏令营”,“联结,灵性,对话”是他提出的三个夏令营核心。我尤为赞同第一点。没有心灵接触的陪伴,是无法产生真实教育的。陪伴一个孩子人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都会给他带去一些启发转折,如果说,只是单纯的陪伴,没有产生心灵的联结,那这种陪伴是没有太大特殊性和意义的。

    至于灵性和对话,其实也是类似相同的理念。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同理心。《小王子》中经典台词“可怕的不是长大,而且遗忘”。因为我们长大了,再去看童年或者说之前的经历,成了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这个视角,偏偏是我们自己处于童年,处于青春期最讨厌的大人对我们的看法和忠告。我们如果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想想如果是我们小时候,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会更希望大人如何与自己对话,或者说希望大人如何对待自己,那么,我相信,我们能够给到的夏令营将是非常棒的。

 

    高峰论坛,自己具体内容没有太走心去听。也没办法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什么这个环节会给到这么多的时间,那是因为,我们在做夏令营,确实有必要去听,与孩子,与我们,相关的角色或者还有不太相关的角色对我们支教的看法,帮助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

 

    上午第一个平行会场,桂馨的,“成长,改变,桂馨与你同行”,其实一听我就觉得是机构展示,所以放低了期待,希望任何预期外的都是收获。因为前期正好以志愿者身份做了一下桂馨的书屋项目,问题很多,比如支持对象的选择,活动开展,后期反馈的真实性等,我直接很直白的提出了质疑,答复是因为那是项目区域外的推荐支持点,以及其他原因,也能够理解,但是毕竟就是会因为一些这样的审核不严格导致一些误解和偏见,这个审核是一件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项目评估,确实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不能否认的是,桂馨为推动阅读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后来问了广义哥,为什么做类似机构展示环节,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想拓宽我们的公益机构视野,说不定那次就因为一些项目,会在此次机构中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和支持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属于资源整合类别吧。梦想画室,是一个具体的夏令营体验活动,关于一些课堂具体细节,设计理念,有了一些了解。风哥的“美术教育是情感教育”观点非常棒!艺术没有对错方圆,能够确切表达内心感受的就是最好的。

 

    和广义哥也聊了上一次论坛,其实自己内心也是有对比反思的。但是,没有一个框架结构,很逻辑性的思考。(其实就是一团浆糊)。不用说,益微论坛各个方面都比我们办的好多了,综合最近三次论坛,(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乡村支教发展论坛,第二届长江青年公益论坛,益微论坛)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家对于“论坛”和“培训营会”的一个区分,应该没有太清楚。论坛是让更多的声音发出,更多的思维碰撞,可能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启发,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你需要自己去沉淀去思考,然后行动,才会带去对团队发展,对具体夏令营以及其他活动的实施,个人成长带去有用的东西。

    培训是灌输一个思想,应该说是,只给到一个思想,然后根据这个思想理念再给到我们认为的所谓的能够直接对夏令营对团队发展有用的东西。但是,接受这个东西的前提是,你认同他们的理念。而且,在思维方面。收到了极大的限制性,思考方向只有一个。论坛是需要不断动脑子去思考去沉淀的。一个广阔平台的搭建,已经是给到我们最大的资源和帮助。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求交流,带着问题去也好,不带问题也好。自己此次就是在私下交流获得了很多的思考。

 

 

    我一直很喜欢益微,最开始是被他们的理念吸引,后来是人。因为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的阐述益微的理念,但是,我觉得也不需要理解的很透彻,有一个方向目标在,去做了,行动了,体验了,才会有资格去深度思考一些理念层面的东西。

    除了做专业乡村支教夏令营,还有一个做的非常棒的是,大学生的成长。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和柚子,和lancy,和广义哥有一些交流,尤其是,lancy关注我的变化。我觉得自己是很欣喜的,在太多只看你做的事情,来判断一个人的时段,有人愿意看着你的改变和进步,真的非常感动。但是,遗憾的是,过了忙碌的半年,我觉得我自己肯定是有变化,但是,我不清楚变化在那些地方,是好了还是坏了。自己有个毛病,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就是改不了,或者说改变的很慢很慢。也许自己太着急。或许忙碌,就没有了自我反思,沉淀的时间了。自己已经出现了,做活动,不知道具体意义在哪里的情况,只有觉得本心还是在的。

    每次参加益微的东西,感觉都是自我反思比较强烈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是氛围,第二应该是很喜欢他们这群人以及带来的能量和关怀吧。

    辛苦益微小伙伴以及志愿者们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参与者  参与者词条  收获  收获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论坛  论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