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实施:家事不再是法外之地

  来源:国际在线

 

       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反家暴法于去年12月2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上表决通过,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律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从此有法可依。外媒撰文称,中国拥有根深蒂固的“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但是现在,反家暴法的实施有可能让这种局面得到改变。

    

 

维护妇女权益者的胜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都曾遭受过家庭暴力(身体暴力或者性暴力)。其中,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最常见。在俄罗斯,每年都有14000多名妇女死于家庭暴力。而来自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香港东网3月1日撰文称,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国首部反家暴法今日起正式实施。从1995年中国首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提出“坚决制止家庭暴力”,到最终的专门法律出台,反家暴法的立法工作酝酿筹备了20余年。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称,在中国,当人们面对家庭暴力时,首先被告知的是家丑不可外扬。但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其妻子Kim实施家暴,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现在,反家暴法有可能让这种局面得到改变。” 

而对于那些致力于争取妇女权益的组织和组织者而言,这是一个辛苦得来的胜利,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胜利。

            

             

 

让“家事”从此有法可依

 

       加拿大Vice新闻网的报道称,首部反家暴法的实施对于很多中国妇女来说,可谓姗姗来迟、盼望已久,因为这部法律将家庭成员施加的心理伤害也算作家庭暴力的一部分。而中国有很多妇女长期遭受丈夫的精神虐待,丈夫又不同意离婚。

 

       而此前,家暴在中国甚至不能成为离婚的理由,直到2001年中国《婚姻法》进行修改,明确禁止家庭暴力。现在,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规定,当事人遭遇家暴或面临家暴危险时,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必须在72小时内予以受理,警察接到家暴案件的报案后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该报道还认为,“反家暴法实施的重要性在于,从法律层面将家庭暴力定性为刑事犯罪,赋予执法部门对实施家暴者采取行动的权利”。这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暴力不再只是家事,而是一种刑事犯罪。受害者无需再沉默忍受,社会组织也有了法律依据可以在必要时予以干预,而警察局也能将家暴作为刑事犯罪进行处理。

 

   

 

法律涵盖同居关系

 

       英国《独立报》的报道强调,中国反家暴法还涵盖了同居关系,这意味着即便不是家庭成员,只要住在同一屋檐下,也将参照本法执行。

 

       新加坡门户网站AsiaOne的报道称,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法律的草案在去年8月公开征求意见后,将心理暴力和同居关系也囊括其中。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也称,为妇女争取权益的人们对于法律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法律草案中原先并不涵盖同居关系,但是草案经过公开争取意见后,最后颁布的法律将同居关系也涵盖其中。

 

   

 

法律包容性有待完善

 

       在肯定反家暴法实施的意义的同时,一些外媒也提到了这部法律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律条文中未涵盖性暴力(尤其是婚内强暴)和同性恋关系。英国《独立报》的报道称,虽然同性恋在中国并不违法,且大城市的同性恋群体日益浮出水面,但中国仍没有出台对同性恋的法律保护,而且也不太会在短时期内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AsiaOne的报道则援引盈科一名姓王的律师的话称,反家暴法对于同性恋关系没有明确规定,可能是因为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王律师说:“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法律会更偏保守一些。但是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相信未来法律也会将婚内强暴和同性恋关系纳入保护范围。

 

       报道还认为,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在抑制家庭暴力方面,光出台法律还不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加拿大Vice新闻网的报道称,虽然这部法律在家暴的定义上还缺乏足够的包容性,比如不涵盖性暴力、同性恋关系、前夫前妻等,但是,“这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出的一步”。(何雨阳)

 

 

反家暴 各国有高招

 

       事实上,不仅国内,世界范围内家庭暴力都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国不断根据自身国情及特点,探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新措施,最大限度内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降低其对社会的危害。

 

德国:谁施暴 谁扫地出门

 

       德国的反家暴法《防止暴力法案》设立了一项重要原则:“谁施暴,谁离开”,即施以家暴的一方会被赶出家门,并被禁止靠近、纠缠受害者。

 

       警察如果认定存在家暴行为,会立即将施暴一方驱逐,同时没收其钥匙,禁止其再返回住所。拒不离开的会被警方拘留。

 

       警方禁令最长14天。如果受害者担心禁令到期后仍有危险,可向法院提交足够证据,申请更长时间的保护令。保护令包括禁止施暴者回家、禁止在其他场所或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接触、纠缠受害者等。如果违反保护令,施暴者将面临一年以下监禁或罚款。

 

       柏林经济学与法学院教授克莱门斯·阿茨特说,反家暴法扭转了一直以来受害者不得不离开住所的尴尬局面,将扫地出门的惩罚施加给施暴者一方。

 

英国:揭家暴 干预施暴者

 

       英国政府2014年3月推出一项“家暴揭露计划”,给予个人“询问权”和“知情权”,个人可通过该计划直接向警方询问他们的伴侣或家庭成员是否有暴力倾向的记录。如果警方发现被询问的对象存在家暴记录,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向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此外,英国还提出一个新项目Drive,调整以往关注受害者的角度,转而把救助目标转向家庭暴力的根源——施暴者,将对有较高威胁的施暴者给予一对一的帮助教育,通过治疗手段对他们的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这一项目由多个社会救助机构提出,将首先在埃塞克斯、萨塞克斯等地试行,给施暴者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酗酒、吸毒以及精神问题。同时,他们还能获得有关就业、居住等方面的资助;而拒绝合作的施暴者则将受到警方的密切监视,严重者或将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对于这一项目,支持者认为它可使施暴者也受到关注,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并让他们了解自身需要承担的后果;但反对者表示,救助资金应花在受害者身上而非施暴者,他们担心施暴者接受治疗后继续施暴,可能会把责任推卸到治疗效果上而非自身。

 

 

荷兰:强制通报 重罚公务员

 

       在荷兰,除了被公开的家暴案件以外,还有许多案件并未报案。警方估计,能够采取正确方式去警局报案寻求帮助的仅占家暴事件的20%,而从未报案而被隐瞒的家暴案件占到总数的80%。

 

       为应对这种形势,2013年7月1日,荷兰开始实施“强制通报准则法案”,以期改变家暴事件“民不举、官不究”现象。荷兰的强制通报制度适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社会工作以及刑事司法系统的专业人士,不仅要求他们通报疑似家暴情形,还规定了家暴识别的具体指标、步骤、报告程序和模板。

 

       警察等公务员施暴有可能受双倍惩罚。荷兰检方发言人介绍,如果一名警察或其他公务人员(如消防队员、急救车驾驶员等)对家庭成员实施暴力,检方将寻求使暴力实施者受到比普通人严重一倍的惩罚。荷兰警察组织的调查报告指出,警员家属是非常容易受到家暴的人群,而实施暴力的往往是警员自己。

 

美国:名人效应 快速保护

 

       最大限度地利用明星效应,呼吁社会形成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是美国营造家暴“零容忍”态度的重要方式。

 

       去年,在素有“收视率之王”之称的橄榄球联盟总决赛“超级碗”中,20余个反家暴组织联合考特尼·考克斯和伊莱·曼宁等文体明星发起“No 

More”反家暴运动,并在比赛中场黄金时段针对橄榄球星在电梯中殴打未婚妻的家暴丑闻投放了公益广告。

 

       很多明星也自发利用社交媒体,通过艺术手段传播反对家暴的声音。如摇滚歌手霍齐尔单曲“Cherry Wine”的音乐录影带即以反家暴为主题,由奥斯卡提名女演员西尔莎·罗南出演,并在社交网络上以“面对家庭暴力”的话题广泛传播。

 

       在司法保障方面,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美国防范家庭暴力、保护受害者的重要行政司法手段。人身安全保护令分三种,分别是紧急保护令、临时保护令和永久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者可在侵害方不在场的情况下向法院提出申请,法官根据证据证词即可发放临时保护令。受害人存在紧急、现实危险的,警方即可联系法院系统发放紧急保护令,全部流程通常只需几个小时。

 

澳大利亚:拨专款 加强儿童保护

 

       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起家暴事件,为此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此前宣布投入1亿澳元(约合4.68亿元人民币)解决澳大利亚的家庭暴力现象。

 

       这些拨款用于在未来三年培训警察、社工和急救人员,在家暴多发地区设立配备法律援助和医疗服务的反家暴服务中心等。剩下的资金用于反家暴帮助和辅导热线服务,以及帮助施暴者不再重犯。

 

       此外,澳大利亚法律不断细化对家暴具体表现的定义。为了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法律还规定让儿童听到或目击家庭暴力行为,或将儿童置于各种暴力行为的影响之下也是一种家庭暴力,法律都明确予以制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地  之地词条  家事  家事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不再  不再词条  实施  实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