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NGO的非洲拓展与中南屋的实践

“你就是中南屋的啊,久仰久仰!”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津巴布韦做中国农业扩展的调研,遇见不少当地华人居然知道我们,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到2015年4月,中南屋的成立才刚满一年。

  

 

黄泓翔 | 文

 

中国走出去”与我的“走出去”

 

     2011年冬天,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发展专业的硕士在读生,我赴厄瓜多尔调研中国矿业投资在当地遇到的环境冲突。那时,中国铁建正准备在厄瓜多尔开发该国第一个大型露天铜矿。因为当地强烈的环保文化以及西方公司在厄瓜多尔曾经造成过的环境灾难,该项目尽管受厄瓜多尔总统的支持,却遭到了许多来自土著团体、环保组织、妇女组织等的质疑与抵触。

    跟今天相比,那时候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更加不知道如何在海外应对环境问题和社区冲突,更加不了解如何与国际NGO打交道。因而,中国公司人员怀着“土著人野蛮落后不理解经济发展”、“NGO都是西方反华势力用来攻击中国的道具”的想法,对民间组织采取排斥态度。最后,无法获得对话机会的当地NGO们决定用“占领中国大使馆”,即假借办签证冲进办公室里并反锁房间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抗议。笔者离开时,当地一家NGO的负责人,一位激进环保人士还告诉笔者:“看着吧,这个项目我们不会让他们顺利的。”

 

   “其实如果我们和对方多一些对话和沟通,事情就不会演变成这样。”当时一位中方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她的想法。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从此对“中国走出去”话题着了迷。

   接下来,在秘鲁,我见到了中国公司如何面对二十年劳工冲突并且背上了“秘鲁名声最不好的外资矿业公司”之名;在巴西,我了解了中国公司以为当地政府会像在中国国内一样为投资项目做好辅助工作却失望而归的遭遇;在莫桑比克,我调查了中国人如何因为走私象牙和木材引起国际社会调查及谴责;在纳米比亚,我听闻了中国企业主如何因为简单粗暴对待劳工导致中国大使馆忙于“救火”……

   中国走出去二十载,成就辉煌,但是目前也困难重重:不了解当地情况,不够本土化,让许多中国企业赔钱刹羽而归;不懂当地劳工法也不懂当地文化,罢工与劳工部门让它们麻烦不断;不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野生动物犯罪令中国形象一落千丈;中国公司同行恶性竞争,让同胞从一起赚钱变成做完项目亏钱,而且培养了当地的腐败;不理解媒体行业运作规则,对媒体要么拒之门外,要么花钱做“宣传”,导致当地社区、国际社会不了解中国企业,进而产生更多的误会、敌意……

中南屋:

中国在非民间组织是必要的第三方

 

   在调研过程中我逐渐看到了一些鸿沟:无论在非洲还是南美,中国社区与当地社区、国际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彼此缺乏对话,缺乏了解。这样的结果是,中国人沉浸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面,觉得自己十分委屈,而当地人、西方社会也一样想当然地去看待中国人,觉得他们不可理喻。

  此后我又注意到,在非洲、拉美等地,有很多来自欧美、日本的志愿者和民间组织,他们在其中起到了不亚于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他们用自己深入社区的行动,成为了与当地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着双方的声音,促进双方互相理解;另一方面,他们也监督着自己国家走出来的企业和政府代表,如果这一群体有不恰当的行为,马上就会被反映到本国。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也建立一个这样的组织,成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对话的平台和相互理解的媒介呢?

 

   中南屋的概念就是这样诞生的:“中”是中国,“南”是“南南合作”的“南”,“屋”就是我们的实体空间。它的模式其实很简单:将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青年带到非洲,用他们的行动来推动中国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他们既懂中国,也懂世界的特点,让他们成为沟通双方的桥梁。

     2014年3月左右,当时一家在肯尼亚的中资企业帮我在内罗毕租了一套房子,借给我使用,通过网络平台号召,一个个中国青年来到这里,中南屋逐渐形成了。我们并不为来这里的中国青年提供任何报酬,他们需要自己支付机票、生活费用等,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来这里为中南屋打工,而是借助中南屋的平台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既帮助自己获得一段很棒的经历,也帮助中南屋实现机构的发展利益。

  迄今为止,已经有二十多名中国青年通过中南屋的平台走进肯尼亚。而我们也得到了CCTV、半岛电视台、肯尼亚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的报道。

 

中国“NGO走出去”的不易

 

   最开始想把中南屋注册为NGO,但是因为在肯尼亚注册NGO并不简单,而且NGO本身就是中国社区不太理解的概念,所以我把中南屋定位为一家社会企业,以公司形式在肯尼亚注册。

   从成立开始,我们就面对不少的困难,而这些困难也不止是我们面对的,更是中国NGO走出去这整个宏观议题需要面对的。

资金是第一大障碍。

   中南屋成立的时候就拿到了中航国际——一家中国国企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一个技能培训项目。之所以能拿到这个项目,很大原因在于中航国际本来就计划在这一年做这件事情,最开始他们找了国内一家NGO来协作,却因为成本等问题没有合作成功,刚好这时候找到中南屋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个六个月的项目非常成功,但是同类型的项目我们却再也没有接到过。个人认为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且愿意花钱找第三方来做,还愿意给我们这样纯草根机构机会的中国企业是非常少数的。特别当我们的工作范围还限定在某个国家如肯尼亚时,这就更加困难了。

 

   于是中南屋尝试向中国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其实就是调研服务。然而,经过半年的尝试,中南屋最成功的此类项目也就是组成团队在坦桑尼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市场调研,尽管对方负担了调研成本,中南屋却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任何收入。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找第三方咨询公司做咨询服务的习惯,而且这一点不是短期内就会发生改变的。

  2014年底,因为知道第二年开始房租必须自付(每个月一万元人民币),中南屋紧急调整模式,一方面开始与国际组织合作承接中非项目的一些落地工作,如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研究、向在非洲华人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等,另一方面也开始做商业化的青年项目——针对想赴欧美留学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来非洲做调研的指导服务,用我们在中非领域的知识和资源帮助他们产出中非领域的优秀实践成果,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背景提升”。现在看来,这方面的经济收入是比较现实的。

 获得华人的理解是第二大障碍。

  从去年成立以来,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非洲当地社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中南屋的理念及行动,然而获得华人的理解,对我们来说却是最艰难的部分。一方面,许多华人因为不了解NGO、社会企业的概念,很难理解中南屋在做什么,容易简单将我们理解为志愿者组织,或者误以为我们没有专业性,或者让我们在开展收费服务项目时饱受质疑与抨击。另一方面,因为不理解国际组织、不理解市场化媒体运作规律,许多华人会觉得我们与“西方机构”,“西方媒体”走得太近,从而质疑我们是否背后有“西方反华势力”的影子,这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苦恼。

 

走过的路,碰过的壁,学到的财富

 

       也正因为一路碰壁,在做中南屋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除非有强大的官方背景,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资金上想依靠于中国企业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尽职调研、风险评估还是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的市场都还没有成长到一个像西方一样的程度。他们从认识上,从公司管理体制上能够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此类服务,仍然需要时间。但是反过来,如果有来自中国政府、大使馆等的支持,获得中国企业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很多情况下那可能并不是来自企业自身对发展需求的认识,而是来自企业对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一方面中国民间组织要走出去,须积极和中国政府合作,另一方面应该多将中国企业视作合作对象,而非获取资金支持的客户。

 

     第二,与国际组织、国际match媒体合作其实有巨大空间并且并不困难,而这也是我们发挥价值的地方。目前国际上,包括顶级学府、顶级智库研究所、国际NGO,都非常重视中非问题,因为中国走出去,中非关系是否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包括非洲、中国、欧美国家在内的长久利益。许多国际组织、国际媒体的人士并不像一些中国人想像的那样,带有很强的“反华意识”,相反,他们其实渴望听到中国人的声音,也愿意去理解中国在非洲的行动。之所以许多中国人觉得无法和国际组织、国际媒体打交道,是因为他们本身认知的不足——比方说将媒体报道简单分为“宣传”与“负面报道”,而不理解市场化媒体本身追逐问题的本质。如果你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那些被中国企业视为“洪水猛兽”的国际NGO、国际媒体其实都非常好打交道。

   第三,中国青年目前有强烈的走出去的动力和需求。一方面,中国青年开始像欧美国家的青年一样,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们想走进非洲自然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国际视野、对非洲的知识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热点之后,如果中国青年想要进入很好的国际学府,想要进入国际组织,那么他们都需要在这个领域有所造诣。许多中国NGO包括企业总是觉得没有人愿意来非洲,也因而给愿意来非洲的人提供特别高的报酬,其实这个认识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一方面,他们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人群;另一方面,针对这个愿意走进非洲的人群,他们没有让自己的组织体制能适应青年人对人性,对自由,对探索,对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的需求。只要设立足够好的机制,中国青年可以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生力军。通过走进企业、民间组织,他们也将是改变中国走出去现状的重要人群。

 

中国走出去”在改变

 

    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看到中国走出去在发生许多变化:

   尽管国际上还是经常有中国企业不雇佣当地工人的印象,其实出于成本等方面考量,中国公司已经越来越注重本土化,愿意雇佣当地人;尽管大多数的商会等组织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组织管理中国海外社区的作用,但有些国家如津巴布韦的华人商会在年轻的领导人带动下,已经开始做一些更接地气的实践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也愿意去做更多的工作了;通过国际和国内的资助,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专业媒体的记者走进非洲并报道中国走出去的现状与挑战,这些都为大家提供了更大的视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参与了联合国、国际组织关于中非方面的工作,为该领域搭建着新的理解之桥;中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改进,需要学习如何和海外NGO等方面打交道,因而像中石油这样的企业也会邀请我们去参加座谈,跟他们分享经验……

   中南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平台、一盏启明灯,我相信它很快就不是这个领域里独一无二的机构,中国走出去整个领域的改变,将由数十个、数百个和我们类似的团体一起创造。而我们的愿望,是用自己的探索,为世界的改变找到一个仰望星空而脚踏实地的模式。

(作者系中南屋创始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南  中南词条  非洲  非洲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拓展  拓展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