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杨东平:3.0版的农村教育长什么样?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本文根据杨东平院长12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上的发言整理。

 

       我今天下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新时代的农村教育和小规模学校建设。

 

       先学十九大报告。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中与乡村教育有关的两个主题,第一个是优先发展教育;第二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十九大报告当中的这一段话,看上去还是比较熟悉的,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具有深意的变动。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全面工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色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首先,重申了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是个新提法,过去通常说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也是一个新提法,过去通常叫促进教育公平。

 

       比较重要的是下面这两句话“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它为我们认识新时代的农村教育、城乡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指导思想,下面我们会具体解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虽然没有直接谈到教育,但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乡风文明、治理有序,都与区域的教育发展密切相关。

 

       简单说,关键词就是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就在“十九大”召开之前,国务院发了一个关于加强控辍保学的文件,这个文件的级别很高,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十三五”提出的目标,把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从现在的93.5%提升到95%。实现这个目标还是非常艰巨的。文件提出“三个避免”,第一个是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和厌学而辍学,第二个是避免因贫失学而辍学,第三个是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可见国务院提出的这三个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的原因,与我们农村学校的布局、教育质量和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新时代的农村教育究竟如何来定义、怎么来破题?这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大家用理论和实践来解析这个命题。

 

 

       关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是用城市化来带动农村教育,也就是说把教育资源的重点放到城市去,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农村老师进入城市,这样就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了。很多地方事实上也是在这么做,也有人提出“后农村教育时代”的概念,就是说农村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和命题,应当逐渐被淡化、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个人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报告里面还有第二句话,就是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两句话是并存的,如果把农村教育融入城市的话,只说第一句话就行了。可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并不是用城市教育来取代农村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一样化发展,也就是说农村的特点依然会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新时代农村教育的提升,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个升级版。

 

       我们知道在很多年前农村教育的1.0版就是“有学上”,就是普九。那么2.0版,就是“上好学”。但是在很多地方,普九之后的“上好学”,就与应试教育划等号了,就是要追求升学率,把教育质量简单地理解为是升学率。那么农村教育的3.0版到底是怎么样的?这需要我们去破解、去思考,究竟什么是适合农村学生需要的教育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农村教育的质量?

 

       在此我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供大家讨论。我觉得3.0版的农村教育,要追求的是一个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它的重要的方向就是要走向内涵发展。首先是从物到人,就是从对资源和技术等硬件的关注转移到对学校内在建设和教育“软件”的关注,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由“教”到“育”,关注树德育人的主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内涵,也是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价值。另外一个是由外向内,过去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教育外部环境的改善,扩大教育资源、学校布局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学校外在的问题。那么从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学校内部的问题,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第三个重要的概念是自下而上,因为中国的农村差别非常大,情况各不相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强调基层的学校、社区、教师自组织的能动和主动的作用。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今天上午看到的濮阳的很多农村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这都来自学校内在的动力,或者是说一种内涵式的发展。

 

       要认识新时代的农村教育,还需要认识未来农村教育的新特点。

 

       城市化是一个大趋势,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和学生还在不断地离开农村;但是,农村农村教育的存在也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且并不因为城市化,农村就不存在了。但是,这决定了未来农村学校的一个基本特点:小班小校。现在哪怕我们有些中心小学还有三四百人,过不了几年也会是一两百人。如果我们放眼望去,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包括台湾地区,乡村学校都是一百多人。当然如果你到了欧洲就会看到,它的城市小学也就是一百多人。所以,这不仅是农村学校的特点,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因为要进行以人为本、个性化的教育,学校就应该是小规模的。这也是我们强调小规模学校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是复合模式。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村小都有幼儿园,也有的幼小中一体化。事实上,农村学校作为农村的一个文明中心,它具有综合的功能,应当统筹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这些不同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第三是要提供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够改善生活、自我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与农村生活完全脱离的教育

 

 

       今天,我们要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责任;对于学校而言,要追求要教育质量,那么这个质量怎么来体现、如何定义?我想可能有这几方面。

 

       有质量的教育,首先要有合格的教师。什么是合格的教师?我想最基本的,第一是基本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学生大多数都能够及格或者更好一些,就是教学要达标。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我们过去提的比较少,就是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娱乐、休息、安全、饮用水等等,禁止体罚学生;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不追求整齐划一、统一规格;要认识情商大于智商,综合素养、能力比分数更重要,重视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关爱学生上的短板,除了考试就是分数。因而不只是农村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厌学也非常严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厌学特是非常严重的。

 

       同时,农村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我们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最近做了一个《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教师最需要获得的支持,包括缩减班级规模、减少课时、减少非教学时间、改革编制、获得家长的支持等等。那我们看到在减小班级规模方面,城区学校教师的反应最强烈,而在减少非教学工作量方面,乡村的老师反应非常强烈,这个给我们很多信号。增加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这是大家一致的,无论是工作是在城市、农村的教师。

 

       有质量的教育,同时意味着从应试教育突围,要超越拼时间拼命的“衡水模式”。我们不能把应试所追求的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质量,这是一方面。同时,我们认识到是有可能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有价值的教学改革来提升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的。包括实行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改革、推广阅读、互联网加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复式教学等等。这两年我们已经交流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实践,可以提升我们的信心。

 

       有质量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这个概念,我们在城市谈的比较多,我们就意识到对于农村教育这个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农村能够进入大学的,毕竟是相对少数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是进不了大学的,最后进入城市打工,或者建设新农村。那么,我们的义务教育是不是也应该为这些孩子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走上社会能够自我发展和事业成功?这些综合素养、基础文明,包括积极进取,阳光自信的态度,遵纪守法、良好的行为习惯、表达和交往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普通话的水平等等。 有一个学校对农村学生提出“大声、大胆、大方、大气”的要求。陶行知提出的“三自”教育,就是学习要靠自学,在体育要靠自强,在管理上要靠自治。这些概念都有助于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的品质和学生素养。当然,还有乡土文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评价。例如在广元利州区对学校的评价中,学习成绩只占40%。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一个共识。我们这次《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老师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认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家庭占68%,学校占24%,社区环境8%。这虽然是一种主观的认知,但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因素,家庭占最大的比重。关于对现行学校教育的评价,在城市、镇区和乡村三类学校的老师,普遍更看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人格养成、兴趣潜能等等。而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城市学校最严重的;同时,心理健康、交往能力等,城市学校也更为重视。

 

       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其实就是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就是“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改善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生产的技能、改造社会的精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核心素养、关键技能也都有了。

 

       100年以前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想,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长  教育长词条  杨东平  杨东平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3.0  3.0词条  
公益

 北京拟禁室外吸烟 提高罚款额

北京控烟立法进程持续近20年,效果不尽人意,新控烟条例有望取得突破。该条例拟规定,禁烟范围扩大至公共场所室外区域,罚款金额由十元大幅提高至五十至两百元,而禁烟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