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京家政工剧社里的劳动、尊严与梦想

 

       香港乐施会自1997年起与内地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城市外来工相关项目。2017年,在开展工作20年之际,乐施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林川教授的项目组展开合作,对有关工作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项目组走访了全国7个城市的9个公益机构,并将其中一部分机构的故事记录下来,本文为其中之一。

 

       中国的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外来工。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是城市外来工。他们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城市的繁华,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2016年,中国有2.8亿城市外来工。和10年前相比,他们在城市的居留稳定性更强,不再是匆匆来去的过客。

 

       提起家政工,人们最容易想到两个名字,一个是范雨素,一个是莫焕晶。前者由于突出的写作才能被捧上神坛,后者则因为一场纵火案被万人唾弃。然而,在奇人和恶人之外,真实的家政工是什么样子的?

把生活搬到舞台

       北京五环外一个冷清的小区里,每周六都会迎来一群家政工大姐。她们没有学过表演,也没有华丽的服装和舞台,但却有一个话剧梦。这天排练的剧目是《打工五则》,讲述了家政工“打工、创业、结婚、养育、养老”的一生。

 

       家政工大姐们演得很投入:离别家乡时对父母的不舍、城市生活的新鲜感、在雇主家的酸甜苦辣、孩子上学的烦恼……与其说她们在演绎别人的故事,不如说她们把自己的生活搬到了舞台上。

家政工大姐们在排练《打工五则》。梁惠/摄

       排练的日子是她们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她们却放弃了休息。问起她们原因,她们会说:“在城市里没有家,休息日也不知道去哪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每周回一次娘家。”

打工妹之家的出版物。梁惠/摄

       这个被称为“娘家”的地方,是中国最早关注外来女工的公益组织之一——“打工妹之家”。2002年起,香港乐施会和打工妹之家展开项目合作,关注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女性,尤其是家政工。

 

怒放的地丁花

 

       家政工大姐们所在的剧社,正是打工妹之家和乐施会在2011年合作项目创办的“地丁花剧社”。地丁花是一种农村常见的野花,外形朴素,但生命力顽强。于是,地丁花就成了家政工们的象征。

地丁花剧社排练室。梁惠/摄

 

       闫成梅是地丁花剧社的负责人,也是家政工大姐们的主心骨。2002年开始接触公益领域,希望帮助妇女儿童发现自我价值。“之所以做话剧,是希望大众看到家政工真实的一面。”她回忆起加入打工妹之家、从事家政工工作时,总有人对家政工指指点点。

       但当她和家政工接触以后,发现并不全是那样,“也有人虐待家政工”。这些故事被讲述、被倾听的机会是不同的,雇主们有机会发声,家政工们却“失语”了。她希望把家政工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她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地丁花剧社负责人闫成梅。梁惠/摄

 

       地丁花剧社创作的第一部剧,叫做《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这部话剧由家政工们的亲身经历改编,2012年元旦在皮村新工人剧场首次公开演出,后来又登上了朝阳9剧场等专业的舞台。

家政工大姐们在看剧本。梁惠/摄

 

       所有这些剧目,都是由家政工大姐们集体创作而成。有了源自生活的体验,这些剧本往往非常细腻真实,例如《打工五则》中提到,家政工没有婚假,来不及办婚礼,匆匆忙忙回老家领个证就要赶回北京,和老公在饭馆吃碗捞面就算是婚宴。大姐们写的台词也很生动,形容北京的劳务市场,“不像是找工作,倒像是旧社会,插个草标,当街就把自己卖了!

 

自导自演的舞台剧

 

       地丁花的剧目要自己写,还要自己演,这对家政工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她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女性,来到城市人的家中做工。正如家务劳动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家政工的工作也缺乏社会尊重,主流社会的审美又让她们对自己的外表缺乏信心。

 

       来自江西的奚姐,2015年经同事介绍来到了地丁花剧社。刚来的时候,一个姐妹都不认识,闫成梅在给大家拍照,奚姐觉得自己眼睛又小又难看,就不敢露面。“她一拍我就躲。后来她就老鼓励我,你别那么没自信,咱们不管好看不好看都是一样的。”

剧社成员奚姐(右)。梁惠/摄

 

       在闫成梅的鼓励下,奚姐在剧社发挥了舞蹈才能,不仅教大家跳舞,还带领姐妹们一起参加了元旦晚会的演出。

 

       陈晓红是剧社里的年轻成员,来自河北的她形容自己曾经是个“不快乐的人”:“刚出来的时候,我的家人都说‘你干吗要出去干保姆?保姆多丢人,你们家过不了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这要是能得过,谁要去干这个?多受气。’”

 

剧社成员陈晓红。梁惠/摄

 

       来到剧社以后,她在一次次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提升了自信,“现在我知道了,我们干这个工作也很光荣。”有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雇主的认可。

 

争取雇主的支持

 

       尽管家政工们对剧社非常认可,想要把剧社办得成功,雇主们的支持也十分重要。有的家政工也会担心,被分派到演雇主的角色的时候,万一自己演得太“狠”,“雇主看了视频就不要我了”。

 

       闫成梅表示,剧社的剧目不会片面丑化雇主,现实中的雇主和家政工一样有好有坏,两者都会在剧目中得到呈现。

       另外,闫成梅也邀请雇主们观看剧社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政工的正面变化。有位雇主向她反映,“家政工回来之后改变了很多,跟她沟通起来变容易了,所以只要她请假我都支持,而且我也鼓励她去做这个事。”

 

       2015年,中国已有超过2000万家政工。随着“全面二胎”开放、老龄化加剧,这一群体的数量或许还将迎来增长。地丁花剧社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家政工真实的一面,而她们的“劳动、梦想与尊严”,也会在未来吸引更多关注。

 

 

本文首发于澎湃思想市场,略有删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剧社  剧社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家政  家政词条  尊严  尊严词条  劳动  劳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