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热点】探寻医患关系紧张的解方,公益能够做些什么?

 

 

编者按

 

 

缓解医患关系的结构性紧张和制度化冲突,要做和可做的事情有很多。作为一名公益行业从业者,笔者希望进一步具体思考的是:在探寻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解方的系统性工程中,公益能够做些什么?

 

 

2019年12月24日清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孙文斌持刀重砍颈部。虽经全力抢救,但杨文医生终因伤势过重于12月25日凌晨不幸去世。

 

 

 

 

 

 

悲剧令人震惊,令人痛心,令人愤怒。一时间,舆论汹涌,在义愤填膺的谴责和追责声中,关于事件原委、性质、深层原因等的各方观点激烈碰撞。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这并非医患纠纷问题,而是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

 

 

孙文斌恶性伤害杨文医生致死,无疑是一起严重刑事犯罪。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都应该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已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孙文斌批准逮捕。

 

 

具体案件具体调查,具体分析,具体审判与判决。但是,也应该看到,这起恶性伤害医生致死事件并不是孤例,其背后是我国长期累积的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由之诱发的一次又一次医患冲突。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我国,有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超30%的医生有过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而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RUC新闻坊搜集的近十年内我国媒体报道的259起伤医事件中(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362名医护人员受伤,99名医护人员被患者持刀具袭击,24位医生在医患冲突中失去生命。

 

 

如果看不到个案背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讨论和处置都将再次停留在表层。莫说治本,就连治标都难见成效、难有长效。然而,光看到个案背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看不到问题滋生、恶化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预防、处理和解决机制,也还将是“空悲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分析,我国医患关系存在结构性紧张和制度化冲突,其原因错综复杂。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模式,中观层面的价值观念、健康观念、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照顾服务体系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微观层面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水平和医患之间沟通途径,等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由之,直接有助于防止和减少我国医患冲突事件发生的路径之一,便是想方设法缓解前述医患关系紧张。但是,面对那么错综复杂的原因,其中又存在体制性障碍,如何能够做到呢?

 

 

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加强医疗保障水平、推广分级医疗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和医疗结构问责、畅通医疗纠纷的救济管道,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从政府部门到医疗机构到社会组织和社会舆论等,都能够有积极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我国结构性的医患关系紧张或可期待有所缓解。

 

 

但是,作为一名公益行业从业者,笔者希望进一步具体思考的是:在探寻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解方的系统性工程中,公益能够做些什么?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篇新华社报道提供了一个线索。那篇报道的题目是《香港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搭桥”》,其开篇便是:“香港很少有医患冲突,部分原因是香港有医务社工。医务社工的角色很重要,是联系患者与医护团队的桥梁。”

 

 

笔者知道社会工作,听说过医务社会工作,也了解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同源互构的历史关系,接受两者在当代虽发展分野但殊途同归的观点。但是,还从来没有专门去了解过:医务社会工作究竟是什么?医务社会工作者有何特殊之处?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作用?医务社会工作能有效协调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吗?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何?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整理出以下主要内容,希望为公益慈善同仁进一步做建设性探讨提供一些参考:

 

 

1.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被认为是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目前,专业医务社会工作 “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已成“国际惯例”,医务社会工作者也已成为国际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多学科专业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孟馥、王彤主编、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使用指南》的界定,医务社会工作有广义与狭义两方面。

 

 

狭义的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围绕医疗过程所展开的社会工作,其内容主要是协助患者与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协调医患关系,发掘与提供患者所需要之社会资源等。

 

 

广义的医务社会工作则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协助患者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积极开发社区与社会资源,促进对疾病的预防和对健康的保护。

 

 

2.医务社会工作者有何特殊之处?

 

 

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务社工)是遵循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医务社工的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同于医师、护士、药剂师、技辅人员等,所提供的不是医学诊断和临床治疗;但是,他们也不同于一般的医院志愿者,他们往往被要求同时具备医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学科的知识。

 

 

在医学专业,医务社工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基本常识;了解医院主要临床科室、行政职能部门和后勤保障系统的运行和职责;了解本国(本地区)范围内的医疗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源;等。

 

 

社会工作专业,医务社工要掌握社会工作学科内的全部基础知识和实施技巧,能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方法对不同服务对象实施干预;能恰当运用社会资源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能独立策划、制定、实施不同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

 

 

3.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作用?

 

 

一般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专业开展如下服务来发挥作用:

 

 

(1)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心理情绪困扰;协助患者及家属适应医院环境;协助危机事件的处理;(2)接受患者求助,进行高外筛选和社会心理诊断;对于被遗弃、虐待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3)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医疗信息的传递;激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强化其治疗和康复的信心;(4)协助患者家属处理院内其他关系,协助其面对和解决因疾病引起的痛苦,促进其生活适应,协助伤残患者申请和安排坚定;(5)传播健康知识,提升患者自我康复能力;参与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处理。

 

 

除上述服务,针对社区民众提供健康教育服务,也可针对医院内部员工提供心里支持服务、为医院志愿者提供服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可根据患者需求评估等,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4.医务社会工作能有效协调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吗?

 

 

医患关系的改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并不能解决和消除所有的医患矛盾和医患冲突。但是,一般认为,医务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是能够成为医患关系调节和改善的中间力量的,是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实现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的桥梁。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认为,密切医患关系、促进医患维权,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健康状况,是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初期的最佳介入点与服务领域,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最容易进入医疗机构的专业理由和赢得专业地位的服务领域;社会工作的工作原理和运作机制在很多层面直接针对目前中观、微观层面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的结构性成因。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将医务社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医务社会工作在有效协调医患关系方面作用的被认可。其中,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2018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五大制度和十大任务,其中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

 

 

在现实中,医生、护士、药剂师及医疗技术辅助人员等专业医疗压力大,往往无法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兼顾患者及其家属的复杂情绪、心理以及疾病之外的困苦、需求等。这时候,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其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就能弥补医生、护士、药剂师及医疗技术辅助人员等的不足,通过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需求评估、设计服务方案、实施评估及转介等,协助他们缓解和解决因疾病而产生的心理情绪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还能针对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一定程度上帮助医务人员缓解心理压力与困扰,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患者服务中去。

 

 

5.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如何?

 

 

我国内地医务社会工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协和医院,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中断,直至改革开放之后才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再次兴起逐渐恢复建设,并且在实践和政策方面都有积极推进。

 

 

在实践方面,1987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设立社会康复部,开始医务社会工作服务;2000年上海的东方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2004年上海儿童医院中心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2009年北大人民医院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大连、成都等城市都有医院设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2016年11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

 

 

在国家政策方面,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正式把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上日程;2018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五大制度和十大任务,其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同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绩效考核指标》,其中医务社工制度被单独列为一级考核指标。

 

 

但是,据民政部课题《中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含直辖市)的1141家二级、三级医院中,成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招募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仅91家,其中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的49家,占三级医院调查总数的9.42%,二级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的42家,占二级医院调查总数的6.74%;其余1050家医院没有成立独立的医务社会工作部。而在有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中,将之作为常规工作常态开展的医院比例约为17.5%。

 

 

该调查还显示,在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中,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开展的医务社会工作以服务患者为主,忽视了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以解决医患纠纷为主,忽视了前期预防和干预;以医院志愿者管理为主,忽视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超过50%的医院仅开展了“为患者提供社会心理支持、诊疗协助等支撑服务”和“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宣教服务”,其次是开展志愿者管理和培训工作和为医院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开展较少的是“为患者制订出院计划等全病程服务”。

 

 

而关于影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因素,该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占48.29%;其后依次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定位与职责不清,占18.58%;管理体系不明,占14.72%;社会认可度不高占8.94%;政府的政策支持不足,占7.62%;其他,占1.84%。

 

 

综上,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细化、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破解医患关系恶化难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缓解医务人员压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医务社会工作在实践和政策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依然是征途尚远,在促进社会认知、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医院重视程度、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需要努力。

 

 

参考资料:

 

1、赵今朝、黄蕙昭、郁娟:《刺医案前后调查 如何保护医生受关注》,2019年12月29日

2、郜婕:《香港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搭桥”》,新华网,2019年6月9日

3、徐超轶:《如何应对频发伤医事件?》,南都观察家微信公众号,2019年12月29日

4、孟馥、王彤主编:《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使用指南》,文汇出版社出版,2011年

5、《中国社会工作》编辑部:《政策是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支点》,2019年7月

6、王  勇:《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公益时报,2016年11月22日

7、 陈哲、龚志成、郝徐杰、王曼莉、范学工:《中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中南大学学报,2019年

8、刘继同:《转型期中国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范围与优先介入领域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

9、RUC新闻坊:《10年来媒体报道的295起伤医事件的背后》,人大新闻系微信公众号,2019年12月28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医患  医患词条  探寻  探寻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紧张  紧张词条  能够  能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