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调研】贵州丫他板万村女性:“回不去的”家乡

 

黔西南大山深处的布依古寨

 

 

绵延崎岖的山路盘成蛇形,从贵阳市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约需要4小时。板万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册亨的西南方向,被称为“最后的布依家园”,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纯布依族村寨。行走在村寨里,时常会碰见穿繁复华丽的手工纺织衣服、戴藏青色的花格子头帕的布依族老人。老人们大多不会说普通话,但仍然会用布依语热情地与好奇的外来人打招呼。

 

这几年,宁静的板万村发生了一些新变化。2016年,村里在节目《梦想改造家》的帮助下改造了梦想家小学。2018年,政府为了集中教育资源而实行撤点并校,小学里只保留了幼儿班。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以及交通方便的考量,大部分山上古寨里居住的村民都搬到了山底的新房子,也就是新寨。年轻的父母大多选择去广东等地打工,留下由老人和在县城寄宿制学校里念书的小孩组成的“空心家庭”。

 

传统风俗和农村的条件限制让当地妇女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板万村也迎来了新的机遇。2018年,大山小客团队来到了这里。这些年轻人给板万古寨这个古老得几近荒废之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气和机会,也与板万妇女一同克服在生活和职业上的困难。本文将介绍位于贵州丫他镇板万村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正在看图书馆举办的运动会的布依族奶奶们 图源:杜思仪

 

 

当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1.因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不得不走出大山

 

在板万,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山小爱志愿者团队于2020年10月2日走访了板万村40多户人家,“只要能敲开门的,我们都统计了。让我们很惊讶的是,我们那一队走访的20多户人家里,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出去打工,男性照顾家庭的。”国庆期间回家休假的本地大学生小思说,这主要是因为家里的农活太重,女性一般没办法承担,所以女性一般外出打工,过年回来一次。

 

小芳从2000年就开始打工,当时她才大概十五岁左右。“都是因为家里穷”,她说。尽管父母希望她继续读书,但她知道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说不读了”,“后来老师还让同学喊我去读书”,小芳说起那时候的故事,脸上流露出一丝自豪和遗憾。尽管小芳是辍学打工的女孩中年龄较小的,但渐渐的,她的很多同学也背起行囊,走出了大山

 

她在广东打工时与现在的丈夫相识,为了三个女儿的教育决定回到家乡。尽管小芳回到板万后继续在努力工作,但三个女儿的学费仍然是她最大的顾虑。小芳说:“我小时候就是自己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去打工。后来我才意识到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所以现在只要女儿好好地读书,就是我没钱,我也借钱让她们读。”这句话她重复了两三遍,说话时十根手指攥得很紧。

 

四十出头的小琴,没有走出过板万。只接受过小学教育且身体抱恙的她不能干很重的活,所以留在家里带孩子成为了她最主要的工作。“必须要在家里照顾孩子,”她说。回忆起2012年刚刚成家的时候,她说那真的是人生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而那时作为一位年轻的妇女留在乡村,她也受到了来自其他村民的非议,“其他人会说我‘懒’,她们哪里知道我身体不好,根本没办法出去打工。”

 

小琴苦言:“我们农民真的很困难”。因为没有收入,小琴支付家中两个儿子的学费很吃力,好在近几年大儿子已经外出打工,她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一些,不过她主要还是在家中做家务以及催促初中的小儿子学习。

 

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当地女性过早地离开校园,走出大山。或许正是教育的匮乏导致了当地女性思维的困局。受到知识水平和视野的限制,当地妇女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僵化的思维模式使得她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倾向听从单一的、具体的指令,无法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很难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2.因为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不愿留在家乡

 

在农村的条件限制下,即使在本地有工作的妇女也常常会感到无趣。小芳回忆起刚回到板万的心情,她说,在农村里有一天到晚忙不完的事情,但在城市里忙完工作、洗完衣服还可以去逛街。因此,尽管本地工作的薪水或许和城市中除去生活花销后的收入差不了多少,但更多乡村女性还是会更倾向于去生活丰富多元的城市里打工,而不是留在“无聊”的乡村。同样的,由于交通的闭塞,当地布依族妇女很少能见到新鲜的面孔,于是会对乡村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无趣。

 

即使山里的生活没有城市丰富多彩,小芳也还是为了家人扎根了下来。但是,也有很多年轻人留不下来,甚至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小格也是一位妈妈,她曾经因为要照顾孩子而从原来的打工处回到了板万村,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出人意料的是,小格在2018年再一次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于是,问题变成了:为什么像小格这样的女性在家乡能够找到收入差不多的工作,又能陪在孩子身边,还是要出去打工?这一疑问被当地人解答了:“家里不好玩,会憋死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乡村不够美好,不够美好,所以大家不愿意留下来。”

 

小琴虽然没有真正去城市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也坦言生活在农村让她失去了很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机会。她说:“我从小就喜欢跳舞,但是因为生长在农村,这样的梦想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都是不敢想的事。但是只要村里、镇里有山歌对唱、布依戏、八音坐唱这种活动或者比赛,我都会去参加,只要有机会能上台满足自己的梦想,赢不赢都无所谓的。”

 

 

如何帮助她们走出困境

 

 

1.提供新就业机会

 

关注到了在板万村女性面临的的困难,大山小客来到了板万村,开展了创业项目。项目扎根于本土进行帮扶,希望把乡村变得更美好。大山小客通过改造板万村废弃的古寨,在保留原有的吊脚楼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改建,使之更适合游客居住,营造出一种“活化石”的体验式居住氛围。民宿的运营给当地的妇女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小芳在古寨改建初期就开始和大山小客团队一起工作。新开的民宿需要管理和筹划的事很多,她说:“从来不觉得无聊,每天都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安排,很忙,时间过的快啊。”在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们聚集到板万的民宿里,她常常忙得连轴转。

 

本来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没有工作的小琴也在板万古寨的“锦绣坊”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锦绣坊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传统刺绣,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在古寨生活的妇女们可以在闲暇时到这里进行纺织,向在此居住的客人展示非遗文化,也销售自己的刺绣作品。小琴每个月大概来十几天,在锦绣坊赚的钱可以补贴家用,也可以让她在平时照顾孩子之余有较为有趣的活动。

 

 

作者采访正在锦绣坊工作的绣娘 图源:阿光

 

2.通过标准化流程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大山小客的到来为板万增添了许多工作机会。但如何授人以渔,真的帮助当地女性打破思维的僵局,未来成为能够独立运营民宿的主人?2018年,小糖正式加入大山小客的团队。小糖和团队一起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包括客房管理、客户入住、客户退房、客房清扫、餐饮服务、民俗项目体验等。从明确标准开始,让在古寨工作的女性开始锻炼工作能力。

 

小芳在这套明确的服务标准下受益良多。她说刚开始在民宿工作,感到最困难的是记不住要做的事情,房间怎么扫,怎么拖,什么顺序,这些标准又繁琐的步骤都是对她来说全新的。“这会儿忘了这个,等一下又忘了那个”,这是她刚开始的常态。在小糖的帮助下,她开始一点点地学习和记忆。现在的小芳能够带领本地员工团队,教她们如何收拾房间,如何安排客人,渐渐地形成了在板万村当地妇女在古寨工作的良性循环,也为后续全由当地人运转的未来愿景做了铺垫。从了解民宿运营的背后原理到协助员工的招募和调配,小芳的工作能力正在不断进步。

 

3.发挥社区教育的力量

 

在为本地女性提供工作机会之余,如何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让她们愿意留下来?大山小爱支教团队负责人周老师,从学校支教老师做起,一步一步发现板万居民的社区教育的需求,并在板万村建立了“大山小爱美好图书馆”系列中第一个村级图书馆。她说,“在乡村里开展工作,你要让村民先认可你,然后慢慢地和她们一起去发现问题,并且用她们能理解的方式,一起做出改变。”

 

现在,板万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孩子们课后自习或者与朋友玩耍的地方。而伴随着图书馆与村民信任的加深,志愿者们带来了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渐渐的,晚上在图书馆们口也有自发组织的广场舞了。

 

在夜朗星稀的夜晚,小琴总是会到图书馆门口的空地上和其他人一起跳广场舞。广场舞是板万的妇女们自发组织的新活动,也是村里的新鲜玩意儿,小琴是第一批去跳的。“再累也要去,放松放松自己。”她笑道。刚开始,小琴只是跟着投影的视频照葫芦画瓢地学,过了几天就已经跳得有模有样。在跳广场舞的地方小琴又认识了一些朋友,弥补了曾经做全职母亲在家带孩子,而造成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遗憾。

 

 

板万村女孩在中秋节晚会上表演节目 图源:杜思仪

 

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在板万村妇女面临的困局,她们常常会受到来自家庭和财务方面的压力。而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当地女性正面临的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为了帮助板万村妇女解决这些问题,大山小爱、大山小客带领着他们的团队来到这个古老的乡村,从提供新就业机会和建立标准化流程、以及营造社区文化生活这三个方面,因地制宜地为板万村妇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板万村实行的这一套扎根当地的解决方案体系,或许能为帮助解决其他类似乡村女性困局提供解决思路。

 

注:文章人物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贵州  贵州词条  调研  调研词条  家乡  家乡词条  女性  女性词条  
公益

 阿拉伯之春-公民社会的挑战

 一朝脱离桎梏,阿拉伯公民社会如今成了构建民主未来的中心。然而正如该地区各位专家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所解释的那样,它们面对的挑战依然巨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