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观察 | 我看到的美国社区志愿服务是这样的

 

 

导语:

刚到美国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在美国的公共场所、非营利机构、以及社区等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勤恳的身影,下至学生上至老者,几乎每个人都一丝不苟地做着他们在自己家中都不一定会做的劳动。那么,为什么在美国经常能看到志愿者?美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作者:谢芳,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8年-1989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1997年-2000年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处工作。主要著作:《美国企业家精神》、《回眸纽约》、《一位外交官夫人眼中的美国风格》、《美国社区》等。

 

100多年以前,法国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托克维尔在游历美国时悉心观察了美国人参与乡镇社区义务劳动后,做出如下描述:

 

他们热爱、关心自己的乡镇,把自己的抱负都投到乡镇上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着去管理社区,并体会到社区这种组织形式的种种好处,对义务服务的性质形成明确和切合实际的理念。

 

他回到法国后,写下了洋洋数十万字的传世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在这本书中,他对于美国社会做了一个结论:

 

美国是一个义工的国家。在我没有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人的志愿服务虽有耳闻,但缺乏深度了解。

 

现在离托克维尔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美国社会也早已从农业社会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在现代化都市中,她的公益精神是否依然存在?1997年至1999年,我随先生前往中国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在纽约市的曼哈顿区居住了3年。在此期间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不同社区社区文化,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

 

不论是在我居住过的上西区(Upper 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7社区),还是在我搬家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 Muarray Hill,隶属曼哈顿第6社区),居民们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以至于在美国的报刊上经常出现“Communitarianism”这个词,用来特指社会公益精神。本文将就我的观察、研究谈谈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

 

 

 

从小培养孩子“回馈社区”的理念

 

 

纽约市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它分为5个行政大区,59个社区,现有人口732万。社区的划分每10年进行一次,既照顾地理位置,又顾及人文因素。我曾居住过的曼哈顿区是纽约市政府所在地,它被分为12个社区,每个社区里都设有社区委员会(Community Boa rd)。社区委员会是美国最基层的行政自治机构,它的经费很少一部分来自市政府直接拨款,多数由社区自己筹措。据1994年度纽约市财政预算年度报告,纽约市59个社区委员会的预算为960万美元。这笔经费如果摊到每个社区,大约平均只能摊上13万美金,大概只够雇佣2一4位工作人员。

 

纽约市的《城市宪章》对于城市社区的组织机构、权限、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纽约市的社区委员会委员都由市议会议员提名、区长任命,任期两年。区长兼任社区服务顾问团的主席。社区委员会的50个委员必须是所属社区的居民,或是在该社区有生意的人,他们都是能够充分代表该社区各个利益团体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最重要的是,所有50名委员都是不领工资的“志愿人员”,而社区的日常工作再由这50名委员去聘任社区主任负责管理。

 

社区主任是带薪的,其角色相当于企业的经理。他手下有3一5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从市政府拨给社区委员会的预算中支出,不足部分社区自己筹措。社区委员会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董事会,它是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可随时罢免社区主任。所以,美国社区组织机构的权力顺序应该是:社区主任对社区委员会负责,社区委员会对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居民是对社区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人。

 

除了不拿薪水的社区委员会委员以外,社区还设立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服务顾问团的成员由纽约市各个专业职能部门的代表、市议会中本社区的议员和本社区的居民代表组成,这些人为顾问团服务都属义务性质。正是美国社区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决定了社区的领导工作要由志愿人士来做,社区大量的具体工作也要由社区的志愿人员(volunteer)来完成。所以志愿者服务成为必须并构成了美国社区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

 

学校从小培养孩子“回馈社区”的理念参加社区服务的人大多是社区的居民,他们既可以是来自社区的中小学生、家庭妇女、退休人员,也可以是办公地点设在该社区的企业、机构里的在职人员,还可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愿意为社区服务的人员。社区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去老人服务中心服务、去公立图书馆整理书,也可以去移民学校教新移民英语……

 

我的朋友孙玲玲女士家住纽约上西区。她的女儿张雪泥在康乃迪戈州的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上学。每逢寒暑假,这所“重点”中学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只有两项。一是让孩子就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学术报告;另一个就是要求学生去社区义务服务满一定的时间。所么,每到放假的时候,小雪泥总是跟妈妈商量今年去哪里帮忙。她妈妈也会给她提出一些可选择的方案。诸如去老人中心给孤独的老人念小说,去公立图书馆整理图书等等。

 

据雪泥的妈妈介绍,雪泥的学校,对一位学生的评价,学习好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其中能否为社会服务是一项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在校期间,学校就把“社区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固定的“学分”,学生只有在完成要求的学分,拿到社区委员会开具的社区服务证明书,才能毕业。否则,成绩再好,也拿不到毕业证书。

 

据我个人观察,有许多著名的美国中学都把能否“回馈社会”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它们经常自诩为是培养“未来领导人”和“社会精英”的学校。按他们的逻辑推理,“未来领导人”和“社会精英”自然要与“芸芸众生”有所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芸芸众生”是为自己的利益和生活在忙碌,而“未来领导人”和“社会精英”必须有为公众利益服务、为社会工作献身的勇气与决心。

 

为了倡导青少年服务社区的社会风气,1993年下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少年服务社区。法案中明确规定,凡做满1400小时义工的青少年,美国政府每年奖励其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可以用来作为上大学的学费或做职业培训之用,还可用来偿还大学贷款。

 

纽约大学(纽约最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社会工作学院将社区服务列为必修课,规定学生一年至少要有600个小时(约75个工作日)的社会服务记录才允许学生毕业。像哈佛、耶鲁等一些常春藤名校,在录取新生时也把“社区志愿服务”作为是否录取的参照标准之一。所以一些旅居美国的华人朋友们的孩子,一上中学就早早地开始为上一个好大学“凑分”。他们的动机暂且不论,但为社区服务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想起国内的一些所谓的“贵族学校”的学生,有的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你还能指望他成为栋梁之才、为社会作贡献吗?!推而广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你又能在哪里找到一所将社区服务作为评判学生素质好坏的学校?

 

 

 

社区志愿服务不论背景

 

 

在国内的一些人眼里,在美国社区服务的人肯定是既有钱又有闲的人。然而,据我观察,在美国社区里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士中,有钱、有闲的人是有的,但绝大多数还是有钱、没闲或没钱、有闲,或干脆是没钱也没闲的人。总之,只要你有为公众服务的意愿,谁都可以参加社区服务。

 

我是在一所社区学院里认识比利·菲茨杰拉德先生的。他是美国第四大银行—信孚银行的副总裁,他4O出头。每周有两个晚上,比利都在社区学院义务教授“银行货币学”。他白天的工作是做银行业务中最复杂、也最具风险性的工作—金融衍生物的买卖,做的是股票期权的交易。一天工作下来,对脑力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然而在他授课的半年时间里,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比利从来没有迟到过。

 

比利的家在长岛。从曼哈顿驱车回家大约需要4O分钟,而在社区学院教书的这份志愿工作他已经坚持了4年。想到他每周有两个晚上需在夜里10点以后才能到家。第二天一大早还得往城里赶的情景,使我对毛主席“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的谆谆教导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次课间休息,我与比利谈起他不拿报酬、志愿服务的事时,原指望会听他说一些“豪言壮语”,没想到比利的回答简单得让我失望,他只说: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后,在我与比利的几次交往中,我了解到,比利从事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竞争也很激烈。他告诉我,每年的夏季休假一过,他的办公室里的同事就有1/3不再露面——要么是被老板炒了鱿鱼,要么是受不了金融界的压力而自动离职。

 

于是我经常在想,如果不是比利从小受到“回馈社会”的素质教育、要在纽约这个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几度春秋、痴心不改”(指为社区服务的信念),是一件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一座城市最基层的组织是社区,城市的人文精神是由无数人社区的人文精神支撑培育的。更确切地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社区里普通市民展现给世人的灵魂!纽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城,不是因为一、二座摩天大楼给她带来了什么荣耀,也不是它所拥有的多寡,更不是因为她的不可一世的统治者,而是因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社区居民创造的延绵不断、世代相袭的人文精神,而在这璀璨的人文精神中,志愿者服务精神是其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看到  看到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