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生物多样性进化与大学演化脉络分析

生物演化的最大特征是生物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体系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与之类似,大型组织都具有类似的特征。比如文明、城市、大学等等。基于这样演化模式,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分析这些大型组织的演化脉络,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判断一些新生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意图与发展方向。

大学的初始模型非常简单。在早期较为独立的城市发展环境下,师生一起构建的原始大学具有一定的自治特征。早期大学的目标也相对简单,就是实现知识保存与传承,同时到达育人的目的。研习经典成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包括当时较为城市的算数、几何、天文学、音乐(自然学科)、逻辑、文法与修辞学(人文学科)。这些构成了西方通识教育的内容基础。

通识教育,英文叫Liberal Arts。在希腊文中,Liberal,也就是自由,针对性很强,没有歧义。它主要指排除了奴隶、劳工或者工匠的自由人。因此,通识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能为国家所用的自由人,这一过程更注重思考,而不只是知识内容。通识教育大学之初一直延续到现代大学,内容逐渐被丰富,重要性也一直在波动。随着时间发展,奴隶消失了,劳动者和工匠的地位陡然提升,Liberal的含义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为后续定义Liberal Arts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乃至于其内涵至今仍在讨论。

Liberal的内涵与内容可以发生改变,不过其存在性坚不可摧,毕竟育人是大学之根本,与研究院或者其他形式的研究机构大相径庭。

按照生物复杂性递增原理,大学教育模式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进化。早期的这种低效率的教学与知识传承模式,被社会诟病。科学主体一直游离于大学而发展,各行业的大师并不是大学的教师。

以洪堡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为标志,科学研究成为作为大学的主题模式,现代化大学随之出现。研究型大学崇尚科研、教学、与学习的自由,丰富了Lineral Arts的内涵,也随之对传统的同时教育内容产生了冲击。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仿效柏林大学,但是其英国大学模式的传统比德国要牢靠。即使如此,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之争从未停息,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秘书必然会损伤同时教育

这种科学与通识教育的争论除了同时教育的本质定义发生改变之外,我觉得最大原因还是社会发展,思维丰富,知识体系大增,而人的学习时间基本固定。在有限的时间资源方面,此消彼长,顾头不顾尾。

另外,新生事物的矫枉过正问题也不容忽视。民国时期,为了建设新型中国,很多学者恨不得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统扔进历史。研究型大学挤兑通识教育的空间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车把需要左右调节,而不是一意孤行。

洪堡与纽曼建立研究型和教育大学的两种平行思路,二者合二为一,还要等到20世纪。此时,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反思,拓宽了其内容。科学与人文并对立,实用知识与通识知识同等重要。芝加哥大学时任校长郝琴斯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是一面跨时代的旗帜,他以恢复西方经典教育为抓手,把通识教育进行系统化,很好地融合同时教育与研究型教育的裂缝。

学术研究与同时教育合二为一是综合型大学的基础。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大学进一步演化所需的能量与资源激增。社会与大学成为有机整体,相互提出需求与双向促进的反馈。大学招生了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大规模的科研,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至少在育人方面,通识教育又再次受到实用教育的挑战。市场以多种模式深入影响校园,以毕业找工作为目标的学生比重逐年上升。

因此,基于过去小规模精英教育的通识教育模式,面对巨无霸大学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坚守经典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但是,正式因为市场的介入,大学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这完全符合生物演化的模式,并不以大学本身的意志为转移。过去几十年的大学,愈加向公司管理模式转化,我并不反对这种行为,相反,我认为这是大学文化与公司文化相互交融的好现象。这为巨型大学正常运转提供了基础。

我们总结一下,大学从教学型转化为科研型,然后二合一,形成综合性。市场介入,扩大了大学的功能与内涵。市场化的竞争排名行为,使得用地、教学、科研规模成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于是,大学合并之风盛行。

历史惊人的相似,娇枉过正的模式肯定会被修正。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界变得理性与科学性,对大学模式也开始发生反思。

巨无霸性的综合性大学,面对飞速变化的时代,显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就像航空母舰一样,如果没有一群护卫舰和巡洋舰保护,根本无法面对复杂的战场形势。

大学变得太复杂,权利与义务太繁多。于是,时代呼唤一批更为灵活的中等体量的大学,这些大学具有更为明确的任务。于是,针对大学的科研、市场、教育等方面,开始出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与教育大学等。

当然,在每种大学中,科研、市场、教育这三种功能都会存在,只是侧重点和资源投入量不同而已。新型研究型大学面向高科技前沿,创业型大学侧重培养创业思维,而教育大学更加侧重通识教育。这三种大学或者其它变种大学,其实都是对综合性大学的有益补充。至于是否也存在娇枉过正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存在。

之后具有单一口号的大学,估计还会慢慢进化成体量更大的大学,向综合性演化,失去其最初的定义。毕竟,什么都要是人之本性。

面对大学功能侧重点不同而建设的新型大学,其内部管理也会随之进行配套改革。体量小的大学可以部分实现民主化管理,而体量大的大学则以民主集中制为宜。

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使得同时教育本身就会带上本土化的烙印,不同国家的通识教育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此外,已经无法提供一个通用性的通识教育模板,早期以人文为主的通识教育已经过时,但是经典毕竟是经典,为人类灵魂演化提供了根基。科学的很多内容其实可以融入到通识教育本身。

就科学知识而言,其内涵也在逐渐扩大。传统的科学知识一般指代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科学融入了文科和理科和商科。创建一种新型的公司模式和运转模式,可能也算是一种新知识,通识教育变得边界模糊。

新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本身就会成为其重要理念和特色。要想在大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比拼科研实力本身会进入误区,而且很多时候各司其职,专业方向不同,也没有可比性。但是,通识教育有可比性,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和理念有可比性。梳理出具有时代特色,具有本大学特色、城市特色、民族特色、以及专业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同时避免大杂烩现象,是新型大学必须要补的短板。

这是一个教育模式分化的时代!

是高教研究的乐土时代!

是人类文明再思考的时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脉络  脉络词条  多样性  多样性词条  演化  演化词条  进化  进化词条  生物  生物词条  
观点

 打破轮回,让科研高歌猛进

中国社会就喜欢轮回。一个皇帝建立一个新王朝,开始很清廉、社会很公平,人们也可以安居乐业;但到了王朝末期,就开始腐败,民不聊生,遇到天灾,就爆发起义,推翻了这个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