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民营文化企业提供政策护航

  有人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进程也是民营电影企业崛起和发展的历程。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政策上还只允许16家国营制片厂拍摄故事片,尽管非国有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却没有出品署名权。但今天,几乎在所有观众熟知的热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一家甚至几家民营电影企业的名字。

  事实上,民营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坚力量,数以千计的民营电影企业中,从世界第一大电影院线万达院线,到从广告公司成长起来的行业旗舰华谊兄弟,以及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小马奔腾、乐视影业等等,这些名字已经从行业内部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成为许多普通观众如数家珍的品牌。

  民营文化企业对产业整体的提升,并不是电影产业的专利。文化体制改革十余年来,出版、演出、影视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无不得益于民营文化企业为产业注入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市场主体,它们具有先天的灵敏嗅觉;作为更自由的资本组织形式,它们具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尤其对于小微民营文化企业来说,“船小好调头”更成为它们在应对风云激荡的市场时最显著的优势。

  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产业发展理念的升级和政策环境的开放。电影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中对民营资本开放较早的领域,早在1995年,《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就已经释放出市场开放的第一个信号。如今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呈现出影响甚至改写世界电影格局的能力。

  对民营文化企业来说,政策的开放是对其市场地位的确认、对经营和发展权利的认同、对更多探索和尝试的鼓励;而对于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政策的开放则意味着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思路的确立,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更多就业机会的出现……

  应当说,中国的民营文化企业正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政策中蕴含的利好让许多民营文化企业为之欢欣鼓舞。但是也要看到,在目前的文化市场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诸多待遇上仍存在不少差距。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国有企业享受的税费减免、政府补贴、国家项目、人才保障、上市融资等优势,都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取的。而且,一旦市场政策出现调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民营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推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激发文化产业的创造力,还需要政府部门在发展理念和政策上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如何推动文化领域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开放,如何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对民营文化企业进行引导,如何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如何明确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如何更好地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何保护好民营文化企业的积极性……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民营文化企业提供政策护航  护航  护航词条  民营  民营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  提供  提供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人文精神

 创新调控 科学施策

 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特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宏观政策...(展开)

人文精神

 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坚韧性

 周恩来逝世后,郭沫若在《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中写道:“光明磊落,与导师,协力、同心、共命。”这是描绘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关系的。周恩来为什么能与毛泽东协力同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