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网络数据造假的社会危害需正视

  近段时间,随着央视等各大媒体的曝光,网络数据造假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两会上,一些明星的“流量造假”也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他们对网络数据造假等乱象提出了议案和提案。网络数据造假的社会危害需要得到正视,是时候该整治了,以维护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也让老百姓切实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而不是上当受骗。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外挂程序等应用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造假并非只是娱乐圈中的“流量造假”,更是存在于各行各业,甚至成为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中的普遍性问题,滋生出巨大的数据造假的黑灰产业。为此,中国广告协会日前也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坚决打击互联网广告市场中存在的作弊行为,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刷好评、刷点击量、刷转发……甚至直接用外挂程序造假,诸如此类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网络数据虚假繁荣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泡沫和风险。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如何面对网络数据造假的乱象,正视网络数据造假的危害,绝不是小题大做。有关部门和各大网络平台应该对数据造假现象进行全面排查与处理,因为网民绝不会希望接触一个充斥着大量虚假数据的信息空间。

  网络数据造假破坏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数据指标失真。网上的数据不可信了,大数据行业也就没了“基石”。

  而且,网络数据造假很容易导致价值评判标准失衡。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大多依赖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小说等。评判一件网络作品并非易事。一旦“唯数据论”“唯流量论”,认为数据之“好”就是产品之“好”,而不再注重产品的品质,价值评判标准就会严重失衡,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例如,现在很多音乐排行榜的上榜音乐作品,有一些不堪入耳。那些真正在努力做音乐的人和作品,反倒成了“小众”。

  网络数据造假的危害,不仅是对价值评判标准的一种破坏,它也是对社会信誉的一种透支,会在很大程度上误导行业发展。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会催化出大量的“泡沫”。当互联网企业和信息平台不想着怎么为人们做好服务,而是去追求数据的假、大、空,搞数据的灰色产业,那么行业必然无法健康发展。最终侵蚀产业链条上各方利益,严重影响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其实,网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早在央视曝光之前,人们就意识到了,某些明星的流量数据根本不可能是真的。某些流量明星在社交网络上累积了许多骂名,就是因为他们的“刷量”行为。

  打击网络数据造假,需要技术手段,探索网络数据价值的新评判标准,引入新技术,建立一套可追溯、不可篡改的评价体系,使造假行为无所遁形。另外,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细则,对刷量、虚假评论、流量造假等问题作出界定和限制,对违法行为施以相应的法律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网络数据真实可信,促进互联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网络数据造假的社会危害需正视  造假  造假词条  正视  正视词条  危害  危害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数据  数据词条  
人文精神

 丝路记忆:一个国家的荣与痛

 翻读西域百年考古史,总会有一种“凝思寂听,心伤已催”的感觉挥之不去——丝绸之路,一个流光溢彩的名称,一段灿烂绚丽的历史,可这个词却是德国人李希霍芬在1877年...(展开)

人文精神

 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在实践当中,受功利性读书观影响,个别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失偏颇,存在着“肤浅化”“庸俗化”“教条化”的倾向:或为了解官场文化,或为洞察厚黑之学,或为学习...(展开)

人文精神

 自觉增强改革开放的文化自信

 核心提示:当前,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适应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精深洞察,亦充分体现我们党对精准掌控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文化自信。始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