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邓剧所展现邓小平辉煌的对比效应正在发酵

  不论是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考出来的精英才俊,还是知青回家后甚至又下岗的草根平民,不论是从承包制后走出来而城市又容纳不下的农民工,还是匍匐在官本位行政化框架下的知识分子,在利益大调整的时代有亏有赢、但他们都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整体受益者。

  邓剧热播,创下了近些年来主旋律文艺少有的收视纪录。以至于我观察到的社区热衷广场舞的老头大妈有不少弃舞而看剧,追求先睹为快,邓剧成为庙堂与江湖共同热议的话题。连同眼下反腐败每周公布的打老虎消息,更让人回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那人心大顺的改革岁月,或正或反、或喜或忧,在华夏大陆不啻掀起一阵舆论狂飙。

  该剧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手法,纪实性、真实性加艺术性的叙事风格,让千千万万的平民草根一扫重重迷雾目击到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敢于拨乱反正的所作所为,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细节,真实地再现了伟人的风采。从已经播放的前半部分看,邓小平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痛彻纠正阶级斗争为纲的弊害,心系人民福祉,求真务实,恢复高考制度,重视科学技术、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拨正弯曲了20余年的航向,力促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平反冤假错案,处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台、对港政策重大调整,对外开放,引进西方资金和先进管理制度,两难选择中决定知青回家……在诸如此类一系列重大决策中,他果断决策、雷厉风行、一言九鼎,没有习以为常的空话、套话、官话,在积重难返的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奠定了正常国家发展的基础。邓小平的形象通过演员的神似表演,让人们较为真实地看到了一个可感可亲可知的邓小平。电视剧所展示的邓小平,是以往官方宣传的任何桂冠、任何高级形容词、任何理论概括都不能企及的亲近、实在、睿智。

  巨型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盘大棋。从1840年算起,若以结束帝制、国家独立、经济起飞、民主政治,达成国强民富长治久安作为现代化实现的主要指标,那么,假以里程碑式的人物来标示历史段落,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孙中山了结束帝制,毛泽东实现了大陆独立统一,邓小平奠定了经济起飞,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涌现出堪称段落的标示性人物。当然,对于邓小平,他作为打江山的老一辈政治家,要跳出打江山坐江山的窠臼可能有点勉为其难,但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政治,邓小平深思过、讲过、也设计过,但最终以历史的局限性而成为他留给后继者最大的遗产。尽管这份遗产正以腐败猖獗、贫富悬殊、道德滑坡的重要表现方式严重危害着国家现代化大业,但他确定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以及由此驱动的最活跃的因素已成为社会转型的基础条件。因为邓小平,任何人的力量都不可能想象回到“文革”之前。

  评价一个政治人物,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他是否承担了他应该完成的历史担当,顺应历史潮流、回应人民意愿,或是纠正了前任的谬误,或是做出了他的前任没有做过,或做了但没有做好的事情,从而把历史推向了前进。而不是萧规曹随、守成应付,因为平庸而让历史机遇在手中白白丧失。此刻的邓剧,把热切期盼中的人民带回到当年那改革的峥嵘岁月,人们试图把邓小平作为一个参照。

  一部艺术作品引起中国大众的强烈共鸣,从“文革”后算起,首数话剧《于无声处》,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天安门事件”的愤懑,促进了冤假错案的平反;再数徐驰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掀起了学科学文化的热潮;再数电视剧《新星》,激发了人们盼望清官式人物还是争取权利依靠民主的大讨论;然后是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呼唤人们重亲情、厚人伦,重新审视市民生活做平凡人的价值。再然后就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观众的此部邓剧,人民试图以自己的钥匙去解析为什么邓小平三起三落后仍以老迈之躯奋力于改革的密码,玉成他的个性因素到底是什么?邓小平有关的各种谜,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热议内容。

  共鸣,是文艺社会学的最重要内容。在文化价值多元、信息海量、自媒体传播异常发达的今天这个资讯时代,人们对邓剧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此种文化现象,毋宁说是政治文化现象。它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领导改革气魄感召,热切希望有邓小平式的人物以走出邓小平时代的方式启动政治体制改革。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面世的邓剧,主事者的意旨在于讴歌邓小平,缅怀丰功伟绩,承接改革旗帜,以证实其合法性、继承性。但是,或许让主事者始料未及的是,文艺作品一旦问世,在特定的态势下,它所起到的社会效果与它的初衷不是一个等式题,它经过社会受众能动式的接受、反映或发酵。邓小平是伟大了,却映衬出其他人的不伟大,邓小平的呼之欲出,却显现出其他人“政声人去后”的落寞。不让联想,却人们一定要联想,有时主旋律的社会效果并不如人所愿,还可能会适得其反。

  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自比邓小平,不论是主观的不敢还是客观的不可能。邓小平是一面旗帜,旗帜之后比较了一下,再无旗帜;邓小平是一座丰碑,丰碑之后掐指一数,再无丰碑。就个人魅力而论,邓小平历史空间远小于毛泽东,但老百姓所领受的祸福,却让他与毛泽东相差云泥。人们怀念邓小平,一方面是他实实在在关注人民的衣食住行,以人民的福利为归依,但另一方面,人民更钦佩他冲破禁区勇于改革的勇气,浩叹的他不是要当官而是为人民做点事的宝贵精神,被后来者的既得利益消磨殆尽。虽然人民理性地知道正如邓小平说他的份量太重了不好的理由,但个人份量不再重要所依凭的制度建设还远未破题,甚至遥遥无期。

  实事求是地讲,邓小平仍属个人魅力型领导。此种领导在中国是必须的但又是不可久长的,问题恰恰在于,已经失却个人魅力型环境的有些领导人,在官媒的氛围营造中还想重温这样的历史待遇,但又列举不出与之相配的历史功绩。燃烧自己,成就一种好制度,是不少历史政治人物的优秀品格,好制度的建立更是恒久的历史功绩。人们怀念邓小平,希望有邓小平带领走出邓小平的时代,是众望所归的呼声。在打系列老虎的号角声中,人们才依稀看到了某种熹微曙光。

  看邓剧,思改革。我在邓剧中看到了自己命运改变的肇源,得知了有人为我们承担风险鲜为人知的内幕,对邓大人的感恩从心底升腾。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它是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自由选择的潇洒与浪漫,但当你身为臣民没有任何选择资格时,你才知道有贤明能够给你带来好运,感恩戴德本属正常的人类情感。不论是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考出来的精英才俊,还是知青回家后甚至又下岗的草根平民,不论是从承包制后走出来而城市又容纳不下的农民工,还是匍匐在官本位行政化框架下的知识分子,在利益大调整的时代有亏有赢、但他们都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整体受益者。以邓小平为标示,敢于冲破禁区、超越既得利益,人们期望领导人以历史的担当,展示个人魅力致力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保障改革成果,力避信任危机、合法性危机,则善莫大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邓小平  邓小平词条  发酵  发酵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展现  展现词条  对比  对比词条  
人文精神

 民族主义与北洋外交

 现在要更全面理解中国外交、国际政治,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能作为跟崛起中的大国相称的学术软实力,帮现在的国人建立跟大国相称的历史观、世界观。  在传统的近代史阅读...(展开)

人文精神

 克己复礼与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展开)

人文精神

 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15日上午在文艺工作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