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邓线平:高校应重视学术文化的培养

  

  学术文化培养,可以从文化层面给予学术研究以激励和指导。学术文化培养,说到底,是尊重学者。

  前一段时间,向中国多所名牌大学捐资的企业家廖凯原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争议,他向这些大学巨额捐资,这些学府则允许他在校内成立研究机构,宣扬其自创的“轩辕反熵运行体系”、“凯原量子信息力学”等怪诞理论。引起争议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他因捐资而获得高校授课资格,被视为有钱就可在高校授课,另一方面,他的这些理论大多经不起推敲,缺乏基本的学术逻辑。大多数人认为,他的行为让中国大学“斯文扫地”,也引发对大学教育制度的拷问。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富豪向高校捐资,获得在高校讲课的机会,并没有妨碍学术自由。学术有其本身的规律和认可条件,富豪随便讲一讲,权当给严肃的高校学术配以一道轻松的佐菜。因此,不值得大惊小怪。相反,捐资有助于高校发展,以出让讲坛获得捐助,不失为一种好的有助于高校发展的举措。

  如果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看,廖凯原的讲座对学术构不成任何威胁,不但威胁不了学术自由,即使对于任何一门与他讲座内容有所相关的学术,也构不成解构或干扰的威胁。学术内部发展已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认可机制,无论是学术内在逻辑遵守,还是学术共同体的讨论,都能有效地将伪学术排除在外。从这个角度讲,廖凯原的讲座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相反,他的轻松活泼还可增加高校的轻松氛围,增加严肃学术之外的娱乐元素,让学者们更清楚地认识外界对学术的看法,从而有助于学术发展。更不要说,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高校发展。建设世界一流高校,这些钱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

  然而,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学术发展并不只在自身范围内进行,学术争夺固然有其内在规律,这是学术发展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学术发展还有另一个维度,即任何学术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外在氛围,也即文化学术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应叫学术文化。这种文化既可看作学术行业内对正规学术的尊重,也可看作是整个社会对正规学术的尊重。前者可称为学术行业文化,后者可称为社会学术文化

  学术是研究具体对象的,学术发展要依靠前人积累的研究成果,后人学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向前推进,对前人进行的学术有所创新。学术文化则是指对研究学术的人的尊崇。好的学术文化尊崇研究学术的人,不好的学术文化则不尊崇研究学术的人。尊不尊崇学者,既有行业内的看法,也有整个社会的看法。

  不得不说,当下缺乏的正是学术文化。从高校内部来看,行政大于学术的状况严重。高校本应是重视学术研究的地方,高校应以尊崇教授为首要任务。所谓教授治校,反映的就是学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术对于高校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作用。然而,事实却是另一方面,真正治学的教授受到多重掣肘。平时受行政管束,申报课题不方便,进行科研也不方便。因为沉浸于学术,平时少有时间搞社会关系,他们除受到行政管束之外,还受到一些平时并不重视学术研究、热衷于社会交际的所谓学术的排挤,相比于后者,前者的地位往往更低。显然,高校的这种学术文化不利于学术发展。

  社会学术文化更加缺乏。一方面,社会普遍对学术研究存在陌生感,由此也很难形成对学者的真正尊重。平时的社会交往与学术相距甚远,社会交流及舆论扩散中缺乏基本的逻辑,可看出学术作用在社会现实中并不显现。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心理,是对读书的不尊重,读书与学术挂钩,读书无用论背后,反映的是学术无用的观点。读书之所以无用,是因为读书赚不到钱,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贴钱。很多人读书出来,连份工作都找不到,与同期不读书的人相比,社会生存能力更低。当然,一般的读书,与学术研究还是有距离,读书无用也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原因。但所有这些,无不影响着好的学术文化的形成。社会的急功近利,总让沉浸于学术的人面临尴尬。

  反过来看廖凯原因为捐资而在高校授课的事情,它从两方面侵蚀学术文化。一方面,他因为有钱而随意可获得高校并且是名校的讲席,而反观一些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不但没有这样的机会,可能还是各种打压的对象。这对本不好的学术行业文化以及社会学术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他的学术做得并不好,甚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所讲的远离学术。这样的学术因为特殊原因,可以在高校讲堂堂而皇之讲授,这既是对学术本身的亵渎,也是对学术文化的另一种破坏,即所谓的对学术的尊崇,并不以真正会做学术为依据。

  对于学术文化的培养,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学术文化缺乏与很多原因有关,其中传统文化中缺乏真正的学术是一大原因。现代规范学术引进来才百来年的时间。一方面,整个社会真正做学术的人少。在一个缺少学术传统的社会要形成学术文化,需要长期的时间,与此相应地,培养真正做学术的人也需要长期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并不大。现代化过程中,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是有目共睹的,是明显的,因其明显,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落后,背后文化学术的落后则被人们所忽视。在社会传统和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更不要说尊崇学术文化的形成了。

  正是因为社会缺少真正的学术文化,高校自身应积极培育好的学术文化学术发端于高校,也是高校赖以信任的基础。如果高校不重视学术文化培养,社会好的学术文化难以形成。高校不重视学术文化培养,高校学术发展不起来,地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反过来又影响人们对学术研究的尊崇。

  从学术本身来看,高校学术文化的培养。首先要尊崇学术学术范围内,既要推崇学术自由,又要讲究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学术始终因其自身逻辑严密而被社会发展所认可和引用。其次,对研究学术的人要尊崇。提高学术研究的地位,提高学者的地位,而不是让其任意受行政、经济的打压。一个不讲学术只有钱的人可以获得高校讲席,真正研究学术的人却不能,这无论如何不是对学者的尊重,更无益于学术文化的培养。

  学术文化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小的方面说,有利于学术研究完善,有利于高校发展。从大的方面说,有利于社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朝更规范、更理性的方向进行。

  学术文化培养的重要性,最根本体现在对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上。学术文化培养,可以从文化层面给予学术研究以激励和指导。学术文化培养,说到底,是尊重学者。学术文化培养,有利于学术研究内部形成共同体意识和学派意识,有利于学术内部的分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术进步。对于每一分化出来的学派或学术分支,因为有外部文化的支持,他们更具颠覆传统学术的力量,形成自身的学术传统。对于高校来说,学术研究可谓生命线。建设世界一流高校,不仅要有硬件上的投入,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进步,更要有学术文化的提升,否则,学术进步并不牢靠,也没有可持续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重视  重视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人文精神

 经济特区要坚守初心使命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9周年的日子。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展开)

人文精神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多维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宣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