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张俊纶:文言文真的应该被丢弃吗?

  只要文言文有发表园地,写作文言文的人就会多起来,恢复文言文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现在全国包括台湾、香港没有一本专发文言文的杂志。即使是古典诗词杂志也不发文言文,文言文被逼入了绝境。

  古代散文用现代语表述,应该就是文言文。古代当然没有古代散文的说法,古人所说的散文,即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白话文,但那只是主流之外的一股细流,几朵浪花,简直不值一提。可以这麽说,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应该就是文言文史。典籍十三经、二十五史、诸子百家,全部是文言文。自有史可稽的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清末民初的漫长岁月,我们中华民族的上自君王下至黎庶,所运用的书面语言,基本是文言文。文言文已经浸润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是我们民族的魂。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文言文在经历了清季的废除科举、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之後,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官方和民间的书面语言,全部变成了清一色的大白话。目前的状况是,五零後、六零後能读懂文言文的,可能还有,但极少,而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就基本读不懂文言文了(大学国学院的教授、学生另当别论)。更不用说写作了。文言文的写作已经是一种珍稀行为。它的珍稀,有如长白山的东北虎,长江中的中华鲟,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一样,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有人曾对我说,时代发展了,丢弃文言文是正常现象。说这种话的人貌似有理,实际他没有道理,也不懂国情。文言文不仅不应该丢弃,还应该发扬光大。

  一、文言文继续存在并发展的理由

  其理由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文言文并没有死去

  我说的并没有死去,是指文言文仍有鲜活的表现力,仍能呈现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我在荆江文学繁体文言版第二期卷首语中写的那样:“而吾国之文言,固非他古文字之僵且死也。今白话所能达意者,文言亦能达之;今白话所能记述者,文言亦能记之。且於序跋、祭典、哀诔、碑志之属,文言如鱼得水,白话则力有不逮也。”确实是这样。您说,白话所能表现的,文言文有什麽不能表现?白话所能抒发的,文言文有什麽不能抒发?不仅能,而且还简洁得多,典雅得多,有味道得多。

  2、文言文是连接五千年文明史的纽带

  前面我说过,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文言文史。所以文言文是连接五千年文明史的纽带,是开启历史文献宝库的钥匙。不懂文言文,不写文言文,就等於割断了纽带,失去了钥匙。割断了纽带,失去了钥匙,我们拿什麽去学习历史,认知历史?我们拿什麽去继承传统,牖迪後学?文言文还能让海外华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产生寻根问源意识。这样说来,文言文也是我们联系华侨、同胞的纽带。同时,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有人爱好和写作文言文。文言文还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桥梁。

  3、文言文是记史的需要

  我国的二十四史全部是用文言文写的,文言的高度精洁、以一当十之功,在记史方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史记一朝代,一朝代的事,尤其是百年以上的朝代,其发生的大小事件,人物烈士,可以说是恒河沙数,你用白话怎麽记?我在文言版第二期卷首语中曾说:“其记史之文,尤能窥二者之利病。文言之精洁简雅、以一当十之功,二十四史已昭昭在目矣,而白话之史记,则未之见也。盖白话俗之有余,雅则不及也;芜则有余,净则不及也。今人欲《清史》而白话之,则其纚纚数十万纸,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惕惕然谁敢观者?”今人举全国之力成立了清史编辑委员会,花费巨大财力写出了清史初稿,全用白话所写,可以想象,这将是洋洋数十万纸的煌煌巨着,谁有气力、精力来看这样的史书?同时白话的史书不能和二十四史一以贯之,一样风格,有资格成为典籍吗?能得到後人的承认吗?还值得打大大的问号。所以为了记史,我们也不能丢弃文言文。

  4、文言文是提高白话文写作水平的基础

  有些读者经常说,年轻人的白话文比老一辈的白话文有差距,老辈的比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有差距,这是事实。为什麽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有无文言文基础的问题。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作家,文言文基础好,文章是从文言文里走出来的,所以他们的文章引经据典,词汇丰富,想象绮丽,章法摇曳,趣味无穷;而後来的作家,尤其是文革後的作家,基本不会文言文,文章不是文言文做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语言单调,文字苍白,枯燥无物,味同嚼蜡,实在不堪卒读。从白话文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文言文是提高白话文写作的基础。

  5、文言文是重构道德体系的基石

  现在全民道德滑坡,做人做事无底线,其中原因很多,但有重要一点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文言文与我们的暌隔与远离。能读写文言文的人须长久沉浸於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中,而充盈於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间的,就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中国典籍读多了,文言文写多了,潜移默化,道德水平就得到极大的修养与提高。现在的领导人也很着急,他们也在想办法,提口号。但他们的口号不是太笼统,就是太直白,根本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如果领导人转变一下思路,不是提口号,而是号召大家读经,写文言文,可能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习主席号召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正确的。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熟读熟背这些话,比喊什麽口号都强。

  6、文言文是中华文艺之母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所有典籍的载体,也是中华文艺之母。我这里指的中华文艺,包括中华诗词、国画、书法、中药等等。历史上所有的诗人、词人、国画大家、书法大家以及医药专家,无不首先是古文家。李白是,苏轼是,徐渭是,黄庭坚是,李时珍更是。失去了文言文的滋养,我们的诗词就没有味道了,我们的国画就失去意境了,我们的书法就匮乏精神了,我们的中药就不得个中三昧了。这是历史证明,更是经验之谈。

  二、文言文的现状

  广东中山大学的陈永正教授、徐晋如副教授出版了一本《百年文言》,共收录一九一一年到二零一一年一百年之间文章二百九十篇,其中五零後、六零後各六篇,七零後七篇,八零後三篇。可见,从五零後开始,已经很少有人能写作文言文了。即使写,也是一种仅有其表不见其里,仅有其皮不见其骨的似是而非的文言文。最有代表的莫过於网络上、微信上流行的文言文了。字里行间虽然嵌入了文言虚词,但仅此而已。它的文句基本还是白话。甚至白话也算不上,就这麽非驴非马的东西。我把这种文言现象称之为“东施效颦”。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有很多古典文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不会写文言文。编写清史的编辑委员会的编辑,也不会写文言文。一个号称五千年历史、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居世界经济第二强的泱泱大国,举全国之力,居然找不出人来用文言文写清史,这真是奇耻大辱!我创办文言版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大学校园内征稿,目前发现的能写文言文的,包括一位日本友人在内,不过数十人而已。文言文真到了山穷水尽、柳暗花不明的地步了。遥想当年胡适、鲁迅等人对文言文口诛笔伐,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现在他们该心称意足,含笑於九泉了吧。

  三、文言文衰败的原因

  文言文衰败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废除科举、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之外,当还有以下重要原因:

  1、对知识分子对文化的蔑视

  我在这个小标题里没有写主语,因为蔑视知识分子的不仅有执权柄者,还有普通民众,以及知识分子本身。鲁迅小说《孔乙己》就是蔑视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孔乙己一副迂腐形象,口里不离“之呼也者”,他是众人无情嘲讽、百般奚落的对象。之呼也者正是文言文的外在标志。《孔乙己》之後,对言必称孔孟者作为调侃对象的,大有其人。鲁迅之後的反帝反封建、三反五反、文革等大小运动,更是不堪一提。文化人以及被文化人熟稔运用的文言文,遭到了没顶之灾。

  2、教育官员的粗鄙化

  古代受命的教育官员必须是进士出身,尤其是礼部尚书、礼部侍郎等须在三甲中,或是诗文杰出者挑选。即使府州县的教授、学正、教谕,也大都是进士,最低也是举人的底子。现在的教育官员则少讲学历,多讲级别,比如省市府的副书记、副省长或者办公厅主任,调到中央任用,就有可能出任教育部长、副部长。类推而下,省市县教育厅长、教育局长亦然。这其中大部分人是教育外行,他们用行政一套,盲目指挥,举止粗鄙。这些人基本不懂国学,他们视文言文为仇雠,对学习、教育文言文者,嗤之以鼻,是情理中的事。教育界经常出现一些拍案惊奇,多是此类人所为。最着名的是二零一一年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中考文言卷,作者标为南北朝的庾信,竟然是一高中生的网上戏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3、不允许私塾存在和发展

  我认为现在教育最大的失误还不在大学中学,而是小学。教育专家指出,人的学习是有阶段性的,三到十四岁是人背诵记忆的最佳年龄,所以这时期的孩子应该海量背诵经典。现在孩子们的小学时光可以说是基本浪费了。读的都是些什麽呀。母语还没有学会就学英语,所选课文大都是未入流作家的作品,文字浅薄,句子庸俗。钱基博并没有上过大学,他成为国学大师的秘籍,就是九岁之前,已经在私塾把十三经全背了。私塾是自孔子时代就存在的教育方式,孔子就是私塾里的第一位老师。古代的大学问家,哪一个不是私塾培养出来的?唐宋八大家,哪一位不是?私塾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你水平高,善於教育,你的学生就多;反之,你的学生就少,甚至没有一个学生。归有光未中进士之前,就一边教私塾,一边学习。他的学生在他之前中进士的就有数人。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想开私塾,教育学生读经,写文言文,但有关教育法规不允许。自己办不好,又不允许别人办,这不知是什麽逻辑!

  四、对策

  传承文言文,不仅是秉政者的责任,是教育官员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有人说,文言文衰败到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恢复元气吗?我坚定地回答:能。只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恢复私塾教育,允许和鼓励私人办学

  既然教育问题那麽多,为什麽不把教育放开,引入私人教育呢?在我国,私塾教育有悠久的传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要担心乱,更不要担心滥竽充数。私塾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好的学校、名师自然会留下来,私人教育家自然会脱颖而出。私塾可以海量教育孩子们学习经典,学习文言文,学习书法绘画,学习有益的一切。我们政府垂拱而治,只加以适当引导就行了。只要私塾兴盛,要不上几年,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言文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气象,恢复起来就有基础了。

  2、严格教育官员的选拔

  要按教育规律严格选拔教育官员。教育官员不比其他行政部门的官员,不仅需要教育专家,更需要经过传统文化陶冶的古文家。那种论资排辈、唯级别是看的选官方式应该终止。称职的教育官员懂教育,懂传统文化,懂文言文,他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起,文言文的兴起悉心加以扶持,会对儒家学者、古文家加以鼓励,从整个教育系统内部,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写作文言文就会蔚然成风。

  3、创办文言文专刊

  我曾在文言版卷首语中说“或曰:文言之疏远久矣,欲取之而返,戛戛乎难哉!余曰:疏之固久,返之诚非一朝夕,然循序渐进,则不难进也。所难者不过一园地耳。今白话之杂志所在籍籍,而文言则国无一存,是令人嗟恸者也。虽有杭州之《留社丛刊》,中大之《粤雅》,深大之《一苇》,然皆内刊,困於一隅,实不足以园地称,矧与天下之国刊相颉颃哉。事亟矣,然当道克创一二文言之刊,则事可济。有刊则有用武之地,有用武之地则天下士子慕膻蚁聚,则文言之复兴,指日可待事也。创一二刊,不过举一羽之力、尽巨镬一勺之赀耳,然一羽一勺,克奏盖世之肤功,敷承经国之伟业,当道何乐而不为也。”

  是的,只要文言文有发表园地,写作文言文的人就会多起来,恢复文言文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现在全国包括台湾、香港没有一本专发文言文的杂志。即使是古典诗词杂志也不发文言文。文言文被逼入了绝境。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文言文,我在荆州监利毅然创办了文言文杂志——荆江文学繁体文言版。因为地处一隅,联系作者发行杂志非常困难,我於今年二月到了武昌,目的就是想得到我们学会的支持,得到武大国学院的支持。现在杂志发行了四期,寄发的对象主要是大学国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效果还不错,评价也很好。写作文言文的人、投稿的人也一期比一期多起来。但杂志无全国刊号,无经费来源,目前陷入了窘境甚至绝境。还办不办,我现在心里也很矛盾纠结。

  五、几点建议

  1、中国古代散文学会要办刊物

  我是在办杂志过程中认识熊会长的,认识熊会长後我才知道有个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的。学会里的成员都是硕学大儒,大都是博导教授,令我非常高兴。在知道我喜欢文言文并创办文言杂志後,熊会长鼓励我参加研讨会,并就写作文言文、创办刊物发言。我发言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将熊会长的军,要中国古代散文学会把文言版杂志接过手去办。学会的力量总比个人的力量强得多。同时我觉得学会要有杂志做支撑,做阵地,这样学会才有生气,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杂志可分做两块,一块是文言文,一块是研究文章,相辅相成,相互羽翼,齐头并进。

  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言文写作大赛

  这样的活动可以每年举行一次,目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之後继有人。大赛可以请有关企业赞助,这样可以解决经费来源问题。

  3、开展常年文言文函授学习

  由古代散文学会常年进行。函授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授课,一块是批改作业。学员的优秀作品可以在文言版杂志上发表。同时还可以设立老师改作文栏目,把学员原文和改文进行对照,这样学员就能扎扎实实学到东西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俊  张俊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丢弃  丢弃词条  应该  应该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人文精神

 传承百年文脉 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提示: 电影在我国历经百余年,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表征,肩负着对内弘扬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文化重任。...(展开)

人文精神

 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

 “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  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