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时评:两起极端个案,仍可令人反思

  如果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多花一点工夫,我们的未来堪忧

  接连爆出的两个17岁男孩的残忍故事,令人发指且困惑。

  一个,是合肥某中学的学生陶某,求爱不成便疯狂地将油泼向16岁女生,将一个清秀女孩烧得面目全非;另一个,是郑州某名校高二的优秀生,因为母亲对他学习要求严、压力大,竟然残忍弑母,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直到被捕受审还说“不后悔”……

  后一个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案件。逆子弑亲,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人伦惨剧。前一个事件,恋爱不成,走向极端,古今中外,时有所闻,但是如此生生将两户原本平和美好的家庭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仍令人不忍面对。17岁,还是所谓花季年华,漫漫人生长路才刚刚起步,宽广复杂的世界刚刚向他们敞开大门,两个男孩却已只能在此等待法律的制裁。

  有预谋地伤害身边人、手段残忍的行为,与17岁年龄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们不可能天生了残忍的基因、注定要成为罪犯,那么,我们的教育又能从中反思些什么?

  “虎妈”、“鹰爸”式教育眼下很是流行。虽然不时听到反对之声,但当“虎妈”们祭出自家孩子的名校校徽、各式证书和耀眼成绩单时,反对者也只能低头服气。近年来,国内少年成名成家者传递的“教育经验”,最有影响力者莫过于钢琴家郎朗和斯诺克选手丁俊晖。而他们的成功“奥秘”,都偏离了孩子的正常成长途径,都有严格到近乎残酷的管教和强制训练。当年郎父逼儿子在练琴和跳楼里做选择的细节,在其成名之后,仿佛也成了父母苦心育儿的“成功经验”,却很少有人想过,少年意气的郎朗也完全有可能选择跳楼,或者,像郑州孩子一样,用极端行为来去除沉重的压力。

  两个残忍的17岁少年,以及如今几乎每个学期开学时都要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确实是极少数的个案。但是,从中也可以反思我们教育方式的不足和缺失。今天的中国式教育,是以悄悄抢跑和拔苗助长的方式,批量生产出一小批望之俨然的“哈佛女孩”、“耶鲁小子”,但在此后更远的人生发展中,却少培育出从创新能力到精神人格都令人敬仰的大师。相反,在持续20余年的沉重单调的机械学习和惟分数论的应试机制下,大多数孩子注定要一次次感受心理的无力和挫败,在一张张考卷之间,失落了对世界、对人生的鲜活了解与追求。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没有给予他们的精神世界发育、建设以足够的重视与帮助,才是最大败笔。

  如果我们的学校、父母和社会,继续抱持着这种只见少数成功个案、不懂尊重平凡个体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多花一点工夫,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堪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个案  个案词条  时评  时评词条  极端  极端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令人  令人词条  
教育

 高职招生难更需“冷思考”

 高职院校招生遇“冷”的消息近来频见报端:  8月17日,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今年高考录取情况显示,虽然高职录取线已降到180分,但仍有96所学校三次投档无一...(展开)

教育

 校车安全应成为政府责任硬指标

 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再一次唤起全社会对校车安全的关注。事实上,在近年来各地不断倾覆的“血色校车”中,那些不幸逝去的可爱生命,早已不断警示社会和政府,校车安全重如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