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马红漫:实体资本当理性回归主业

  宝钢集团大手笔减持手中的建行股份,引发市场热议。据悉,继去年四季度减持建行4亿股H股之后,该集团近日又以5.08港元/股的价格配售8.1亿股建行H股,套现约41.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3.64亿元。

  作为建行H股的战略投资人,宝钢集团大规模减持被市场解读为不看好建行乃至整个银行股。虽然宝钢方面对外宣称减持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此举恰恰是实体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一次利益反弹,是实业资本回流主业的一个例证。这一趋势将有助于厘清银行与企业间的社会角色,有效规避产业空心化风险隐忧。

  事实上,宝钢集团在接连出手银行股套现的同时,还在频繁增持其旗下的宝钢股份[4.58 0.00% 股吧 研报],截至6月末宝钢集团持有宝钢股份比例已高达74.97%。客观而言,宝钢集团近期的战略布局可谓是逆势而动。一方面,高额借贷利差以及金融业垄断优势为国内银行业铸就了盈利高地,银行机构吸金风头正劲。近期有报告显示,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中国最大5家商业银行的利润占到了32.2%,一举超过了入围的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钢铁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中钢协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业在今年前7个月经营亏损月份竟然达到了4个,仅3、4、5月略有微利,而且盈利月份的收入利润率连1%都不到。许多钢铁企业为了摆脱经营困境,甚至开始着手养猪、种菜、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期望凭借辅业盈利度过艰难时期。

  那么,宝钢集团此时集中手里筹码回归钢铁主业,是飞蛾扑火还是未雨绸缪呢?

  需要指出的是,主业才是企业的生命线,辅业收益或许能延缓经营败局,但终究会因专业能力缺失而成为昙花一现。宝钢集团将资本再度聚拢于麾下,或将成为中国钢铁业东山再起的先锋。

  其实,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并不直接创造财富,其收益源于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原本是从实体经济获利中分得一杯羹的银行业,如今其获利规模却远超“利润源泉”,这一现象本身就是非正常的。长此以往更可能侵蚀到整个经济结构的健康演绎,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的泛滥。

  更何况,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国内金融业迟早都会走向利率市场化,充分竞争也将会冲散垄断盛宴。实体资本与其到时候铩羽而归,不如尽早为主业积蓄力量。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中没有永远的黄金产业,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游离于周期轮回的轨迹之外。不可否认,我国钢铁业目前正面临产能过剩、低端钢材过剩、高性能钢材供不应求等问题。钢铁景气度低迷必然会引发行业内大洗牌,而在逆势中能够实现转变和突破的企业,往往能够掌握住市场抄底先机。恰因此,产品结构调整很可能成为钢铁企业凤凰涅槃的重要突破点。

  据报道,宝钢股份已在8月底公布了股份回购方案,将斥资不超过50亿元回购10亿股。同时,公司还计划接管宝钢集团建设的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希望利用湛江的地利优势、行业低迷时期的成本优势以及自身既有板材竞争优势,在当地跑马圈地。此时,从银行业剥离的大规模资本正好能为宝钢全力走入高端市场“输血”。

  就此而言,宝钢此番配售建行H股并非简单的市场行为,其背后或许是一场深谋远虑的战略转型。应当看到的是,实体资本与其在其他领域左冲右突,不如理性回归主业。

  这不仅是产业重塑的必要前提,更是打开各经济部门间利益重新配置的闸门,以此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彻底回归社会融资服务角色,消弭“企业为银行打工”的不合理现象。作为业内旗舰,宝钢的战略布局将会给同行乃至其他行业资本提供效仿样本,并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入良性循环。(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红  马红词条  主业  主业词条  实体  实体词条  理性  理性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产经

 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上下游贯通,实现各环节配合,做到产业链协同,才能形成复工复产的整体效应  复工复产既要考虑直接相关的因素,也要考虑间接相关的因素;既要提供政策支持,也要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