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刘晓忠:破除能源全局式垄断格局是关键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自3月20日零时起全国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油价再度起跳令市场五味杂陈。尽管发改委表示,当前理应每吨上调700元,此次少涨100元,且上调与补贴相配合,但各界普遍反映上调加重了负担。

  应该说,这次油价上调再度拉开了国内外油价之差,加重国内消费者负担,如目前美国普通汽油价格每加仑3.867美元折算,美国每升汽油为6.45元,而调价后的国内汽油每升为8.33元。

  但目前国际油价上涨是客观事实,且去年国内炼油板块也出现行业性亏损状态,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中石油和中石化财报则显示总计亏损高达645亿元,使这次油价上调既有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隐,更充满逻辑悖逆。殊不知,当前石油企业的暴利是不争之事实。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三大石油巨头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中海油,2011年的利润总额达1140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实现净利润599.6亿元,而中石油的净利润则为1034亿元;此外2010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净利润分别达707亿元和1400亿元。

  然而,这种整体暴利与炼油环节等亏损并行不悖现象,透射出炼油亏损,既是垄断和管制下的“怪胎”,又是垄断油企左右成品油定价权而必打的悲情王牌。即当前油企暴利不会因油价涨跌、炼油行业亏损而遭到削弱。而油企暴利与亏损并行不悖,也反映出在垄断和定价管控下能源行业的赢者通吃游戏。

  具体而言,当前能源的定价管制,是宏调和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重要基础,能源等要素资源的价格变动直接左右着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传导,宏调成效和市场资源配置等。而要管理能源等价格必将以国企垄断为基础;殊不知,市场化的竞争秩序下,企业基于自利诉求,会或隐或显地冲销发改委发出的政策定价信号,对冲政策效应。

  而这种基于管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必将倚重成本+利润的量化定价策略,及财政补贴的外部激励机制。但何种成本和利润水平是合理的,何种补贴才是有效的,却是一个存在较大自由裁量空间的不确定问题。毕竟,鉴于信息不对称性,相关部门很难搜集到充足而有效的定价信息,以决定成品油合理的成本和油企合理的利润。这使国内石油巨头为规避成本+利润的量化定价机制,以最大化自身垄断租金,往往把精力放置在如何最大化成本而非提高效率等领域,从而激励油企逆向选择。即在成本+利润量化定价策略下,一些油企多报成本压低显性利润,本质上就是极大化垄断租金,而提高效率压低成本,则将抬高油企显性利润,从而致使相关部门等压低价格,以压缩油企利润空间。

  鉴于此,油企要最大化成本,要么借助预算软约束提高运营成本,甚至提高职务消费比重,要么加快产业链的上下游合纵,尽可能实行能源领域的社会分工内部化,从而把交易成本内部化为企业运营成本。如近年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借助自身在石油采掘、贸易等上游垄断优势,不断向炼油、批发和零售等环节扩展,并挤压其他企业生存空间,从而实行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而这样的好处就是,垄断油企借助上下游通达的控制力,通过内部市场模拟价,使利润向石油采掘和贸易等上游聚集,而把成本向下游炼油、零售环节转移,从而导致炼油和零售等环节出现全行业性亏损,并最终基于这种左右中下游亏损的控制力。

  当然,垄断油企的这一产业布局转向,发掘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内生逆向激励。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国际原油价与国内成品油价挂钩,且时间跨度为22个工作日,这种定价机制虽表面上旨在规避成本+利润模式的量化难题,但实际上却不仅未有效规避,相反加剧了成品油定价乱象,从而既强化了油企在产业链中自上而下的垄断地位,又给垄断油企带来了赢者通吃的新盈利模式——油价上涨时,油企既可在上游锁定涨价收益,又可通过左右炼油环节损益等争取财政补贴,甚至可借助人为油荒等提高市场真实用油价格;如油荒一则营造了成品油供不应求现象,给市场以油价继续上涨预期,一则油荒下的供给冲击,给市场带来了额外的搜寻成本,抬高了市场成品油消费成本。而油价下跌时,垄断油企可在上游锁定成本的同时,借助炼油亏损和人为油荒,争取财政补贴,并避免发改委下调国内油价。

  由此可见,当前在国内能源市场上,已形成了以三大国企为主的寡头垄断格局,且这种全局式垄断格局,既导致了垄断国企赢者通吃的盈利游戏,又加剧了国内石油市场以寻求成本最大化的竞次主导型竞争格局。因此,目前需要有效打破国内石油巨头的寡头垄断格局,并推动油价市场化改革,才会避免今后国内油价将步入趋高不趋低的高价时代,否则,将会加重中国经济运行成本,损害经济发展效率,并或将使经济滞胀常态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晓  刘晓词条  破除  破除词条  全局  全局词条  垄断  垄断词条  格局  格局词条  
资源经济

 攻坚克难,水利改革开新局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大兴水利,夯实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重要战略地位,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水利体制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