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世界和平论坛提升我国国际安全话语权

  近日,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 (World Peace Fo?rum, WPF)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此次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举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旨在“为国际战略家、智库领导人提供探讨国际安全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法”搭建对话平台,应对全球及地区性安全威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讨论我国关切的安全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话语权。

 

  “新安全观”引发共鸣

 

  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并非中国官方外交政策的传声筒,但由于中国是论坛举办地,中国在周边及全球安全问题上的态度和理念格外引人关注。杨洁篪在致辞中重申了中国的新安全观,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理念。具体来说,新安全观的践行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安全问题的和平解决,反对依靠武力解决地区冲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深化国际合作,各国应本着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精神,加强沟通,共同应对全球安全领域的新挑战;三是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同各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四是坚持以和平方式和主权原则作为解决地区争端并行不悖的两条主线,加强协商,把谈判作为主要手段。杨洁篪表示,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将继续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以“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化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美国一道努力共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继续将欧盟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日两国应“相向而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在实践中,解决地区安全问题需要实现从理念到制度的跨越。参加论坛的各国人士对建立亚洲多边安全协商机制的目标取得共识。杨洁篪认为,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建立跨区域协商机制,加强与地区外国家、国际组织的合作。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指出,过去常见的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式是危机管理机制,随着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危机管理不应该成为全球和地区安全解决路径的常态,特别对于亚洲而言,新安全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实现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既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重视处理方式。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趋势下,全球治理的制度化建设与协商谈判的解决手段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发展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视国家间合作,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安全难题,是地区安全解决机制建设的重要原则。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午餐会上发言指出,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安全问题需要当事国协商解决,中国坚决反对打着“法治”的幌子侵犯他国的合法权益。中国不仅是国际规则的维护者,也是建设性参与者。亚洲安全秩序的建立必须以符合各国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中国坚持和平外交的原则不会改变。

 

  安全议题的多元化表达

 

  从全球层面来看,各国面临共同的安全挑战,而具体到安全议题上,各国往往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对安全领域的紧迫性存在不同理解,这种差异性也体现在不同国家参会人员的关切中。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认为,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留下了地区安全真空,恐怖组织ISIS成为影响伊拉克稳定的一股力量,中东、非洲地区都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迫切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提高领导力。俄罗斯联邦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表示,核武器扩散十分危险,对所有国家构成威胁,要求各国尽快开启新一轮多方会谈。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则认为,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最具挑战,它影响范围之广,涉及人口之多,使之成为当前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阎学通教授表示,国家利益是影响各国安全认知的主要原因,各国在利益层面不可避免存在冲突,这导致不同国家对自身面临的安全问题存在不同理解。世界和平论坛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允许各国专家根据本国面临的具体情况,提出各自的安全关注点,在多边对话机制下寻求以协商谈判解决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修昔底德陷阱”不会重演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特别是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军事实力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在全球事务中承担的责任有限。在西方和周边国家的眼中,中国的崛起将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这一推断难免使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崛起中的大国挑战既有霸权国,必然导致战争。在讨论中,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表示出对中国的担忧,认为中国近期的举动让美国越来越失去热情并怀疑中国是否在采取行动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学者亨利·基辛格在视频演讲中持不同观点,他一方面承认崛起大国挑战既有霸权国是大国历史的悲剧,另一方面对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表示期待。他认为,构建国际共同体事关每个国家的利益,中美双方需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坦率讨论分歧,做出非军事竞争的承诺,建立两种社会的沟通,以确保观点之争不至于上升为制度性对抗。此次论坛较前两届相比,把“互信”“责任”提到主题层面,显然是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折射。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可以成为维持世界平衡、稳定的因素。中国应积极承担与自身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通过和平、合作的平等协商方式建立、巩固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为解决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国应该正确看待自身经济实力在全球所处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国、欧洲受到极大冲击,但经济基本面得以保留。美国经济总量仍排全球第一,几乎超中国一倍。美国经济在触底后迎来新一轮反弹,美元仍是世界金融体系的支柱,货币霸权地位并未动摇。因此,二战后建立的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面对世界经济的新一轮挑战,中国需要保持冷静头脑,稳步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化进程,推进国家经济要素的全球总体配置,积极实施海外投资战略,促进产业链的全球分布,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世界繁荣做出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话语权  话语权词条  和平  和平词条  提升  提升词条  我国  我国词条  安全  安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