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国富国穷》读书笔记

笔者近来阅读了美国学者戴维·S·兰德斯的著作《国富国穷》,这本书由新华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本书作为一本翻译过来的著作,通俗易懂。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第26章《失去领先地位》,笔者的读书笔记将主要谈论这方面的内容。

世界上的权力此消彼长,没有永远的霸主。那么权力是如何实现过渡呢?从第一的位子上下来的国家及国民,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失落呢?它们是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呢?后来居上的国家,又是如何才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的呢?

一、国家可以拟人化吗——相对衰落国家的心理历程研究

本书使用了一些拟人化的手法,尤其在谈及大国衰落的心路历程时,运用了忌妒、羡慕这些词汇。我不知道是翻译要求信达雅的原因,还是说大国的心态、国民的心态可以与个人的心态进行类比。如果国家可以比做个人,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衰落呢?毕竟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前几名也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谁可以做到永远第一。人错了,有“大不了再来“一说。可是国家不可以,因为每一个阶段的国民都不可以被将就,他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个人可以选择卧薪尝胆,但是一个国家却很难集体选择去卧薪尝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事,若以牺牲今人的权利来达到,可能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所以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无法愉悦地接受自己国家的相对衰落,无法像个人一样把心放宽,安慰自己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原因在于,个人是为自己负责,而一个国家是为一个集体负责。作为个人,可以为了未来的预期放弃眼前的利益,但是一个国家要说服集体真的是太难了,决策者和民众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有时候决策者会牺牲民众的利益,比如俄国加入一战。而且有时候,民众的力量又会阻碍决策的恰当执行,比如美国未能加入国联。一个大国的相对衰落,是迟早的事情。这个道理谁都懂,然而谁都无法接受。不满的情绪,随着时间、随着当事人的离世而慢慢消退。正如书中所说:“民族主义是个性的表现,而且通过个性表现出尊严和自尊。当自己的国家变小了时,自己的自我也会变小。”

二、大国衰落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成就会让一个国家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畏手畏脚,不愿意冒风险。”它们之所以被超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敢、缺少一种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从而也缺乏了一股坚定的冲劲儿。

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世界。设备的更新赶不上技术的变革,在世界内逐渐落后。“英国的有些设备虽然已经陈旧了,但是把他们换掉也不一定划算。老机器的成本已经收回,如今是生产纯利,利润率也许高于新机器。即使新机器也许效率更高,可是也要逐渐收回成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得太快,以至于才刚刚享受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没多久的英国,没有那么渴望去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美、德、日、俄四国,尤其是美、德两国,显然比英国要坚定得多。它们几乎同时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超越式地发展。

其他的原因还表现在管理方式上的犹豫。正如文中所说:“管理权的交接是一个困难而又容易引起怨恨的过程,使局内人与局外人斗,局内人彼此斗,有血缘关系者与有才干者斗,有血缘关系者彼此斗,有才干者互相斗。谁掌权,关系到如何选择产品和生产方法。英国人在探索新领域和新方法这一方面动作迟迟,而且总是强调在现有设备和职位上边干边学。这种在职实习有它的长处,但最稳妥的做法往往是墨守成规而错过创新的机会。”

期间,文化也在起作用。“欧洲大陆国家是从政策上着眼兴办科技院校,而英国却是让这种教育如野草一般自生自长,把它们当作是”正规“大学和大学的穷亲戚来予以对待。”英国注重纯科学,但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这种文化氛围,使得英国没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书中还提到企业家精神的缺失。这点笔者不大赞同。企业家作为一个理性人,在察觉到衰落的情况下自然就会转移到劳动力低廉、政策条件更好的地区,这是理性人的选择。因为衰落“自然不是一个绝对的衰落,而是一个漫长的停顿和渐衰的过程。”所以企业家无法预料到整个行业的一个应对状况,无法预料到整个国家的走向”。企业家乐于接受新东西,但是会在既有的成功经验、既有的收益中权衡评估新事物带来的风险。如果真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候,估计很多企业家也会有类似“实业救国”的行为。因为不太需要,不够渴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弱一些,所以怯怯懦懦,墨守成规,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个人感悟

1.对个人而言,好像乐观永远是积极的,悲观永远是消极的。然而国家需要一些悲观的人来警惕微小的衰落苗头,否则,前途可能会败在乐观人手里。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和德国让英国感觉到了威胁。

英国是在失败吗?英国是在衰落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是谁的过错?有什么补救的办法?”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一个世纪之久,现在还在进行。最近,常常有人在跟笔者讨论这个问题。安于现状是否意味着沉沦?笔者自己也在困惑,所以看到这一章的这个题目时,笔者的心里咯噔一下,笔者觉得学历史的陶冶情操可能就在这里吧。大国崛起与大国衰落的历程让笔者深思。它们如何对待这种落差,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好像是在时间中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衰落不可避免,作为个人,要比国家幸运一些,因为我们可以说服自己,为自己负责;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以较平缓的心态接受一个阶段的失败,对自己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然后迎头赶上。我们也可以不用像打了鸡血一样去时时刻刻记挂着成功,我们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凡人。我们对于自己的失败,不应该有太大的压力。也许这是一次关于失败教育的反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富国穷》读书笔记  国富  国富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金庸起名字的艺术

金庸先生起名字是很有讲究的,他的作品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那些脍炙人口的侠客名字。乔峰——《天龙八部》“乔”有两个意思:1.高;2.做假。“乔”者,“假”也,...(展开)

笔记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三本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