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终于读完了,不管花费有多长,还是可以欢喜一下的。本书分为七章,讲述了明神宗朱翊钧到张居正到海瑞再到戚继光的身平事迹,涉及万历期间的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语言深奥,由此及彼,深刻叙述了万历年间总体的发展形势:政治上文官居大,即使是皇帝也受制于文官集团,并不能随性所为,即使在皇帝看来立嗣这等家庭内部的事务,也会以冠以国家社稷之名,而万般刁难,皇帝也不是万万人之上,言行举止均受到限制,并不能根据个人喜好作出决定。此时的皇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一个处处受制的机构。皇帝没有了个人意志,即使宠爱的妃子也不能给出承诺,导致的后果是皇帝的怠政。由于明朝已经历经几百年,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律制度及思想文化,即使皇帝的怠政导致政权旁落,但仍能维护社会表面的安定,不至于使国家机器失灵。明朝发展到了后期,不能说皇帝都是昏庸无能的,但基本都不是伟大的政治家或皇权的热衷者,为此,文官或者宦官此时就会显得特别重要。张居正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先生位为首辅之首,虽不是什么宰相,但凭借皇帝及太后的信任,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学士张先生在理政之期,确实是鞠躬尽瘁,但也是权倾朝野,既能左右皇帝的意志,也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控制人事任免,朝廷之中,只要是反对自己的官员,一概遭受打击,而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仕途必定坦荡。可以说,张先生任首辅期间,事事躬亲,奏章“票拟”也是张居正的意思。在国家制度上,张居正也是势在改革,为此也是得罪不少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张先生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张先生却以清廉自居,到其死后的清算之时,发现张先生的家底真可谓富可敌国,试想,在明朝向来以打击贪官为重的制度下,一向受人敬仰的大学士家底竟然能有如此多的财物,不得不使人怀疑之前张先生的一贯主张是否正确,张先生的人格何在,国家之前在张先生的领导下订立的制度是否正确。而受到更多打击的就是文官集团的集体攻击。当然还有一个人就是万历皇帝,对张先生言听计从的小皇帝现在也是困惑了,难道之前自己信任的人事物都是假的?或者仅仅是看在皇帝年幼而一直在欺骗玩弄?为此,皇帝很震怒,张先生也很无奈,因而对张先生的清算也更为彻底,只要是其生前任用过的人也大受打击,其子也不得在朝为官,家产也全部被收没。盖棺定论,张先生显赫之时受到万人敬仰,结局也是悲惨的,可以说世态炎凉,可以说罪有应得,更甚问为落井下石,但纵观整个明朝史,张先生的功德还是远远大于其过失,仍旧值得推崇。

至于活着的祖宗申时行,则是与张居正相反的典型人物,受中庸的影响,擅长妥协之道,洞察事事的阴阳两面。在皇帝与文官集团产生矛盾之时,也能居中调停,缓和各方的不快。这与他能窥测旁人心情的能力及敏感之心息息相关,让人君和人臣互相迁就互让就成了其职责之一。虽然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事方针并不能永远做到弥患补阙,但至少能带来一时的和解。申时行的无为而治的结果可能是在任时没有太大的作为,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张居正治下的隐患还没有彻底消失,作为继任者的申时行也只能采取中庸之道。

此书没有具体写明朝的宦官制度,不过哪怕只知晓一点明史,都了解明朝宦官制度的辉煌,皇权旁落的对象除了文官,另一个就是宦官,在我的印象中,宦官都是奸佞之徒,全是马屁精,不过在看了本书之后发现,能当权的宦官都是知识渊博之人,而非鸡鸣狗盗之辈。宦官被送到宫里,其中聪明机灵之辈就会被送到翰林院学习,与皇家子弟的授课老师无异,而毕业之后要替皇帝审核、归纳折子内容,因为明朝的奏章都是晦涩难懂的文字,日理万机的皇帝哪有时间一一过目呢,于是皇帝的伴读们自然就得担此重任了。试想,宦官如果是文盲,如何替皇帝分忧。

明朝治理依赖文官集团,而做官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按照我们的想法,当官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也是生财之道,但是明朝的俸禄却是极低的,甚至都无法养家糊口,这就自然滋生了贪污腐败的出现,所为一阴一阳,既有阳面道德伦理的维护,也有阴面私心贪欲的作梗。不贪点实在也对不起列祖列宗呀。但是有那么一位确实例外,铁面无私,即海瑞,他是官僚的模范,他尊重法律制度的程度到了一种死板的境界,伦理道德的坚决信奉者和执行者,对国家和人民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甚至可以自我牺牲,即使有被贬的危险,也是死谏,只要这种进谏是于国于家有利的存在。正是这种个人道德之长的优点,使其对治下的地区及乡绅也是一丝不苟,刚正不阿,不容有半点的疏忽,也不容任何的弹性之为。一方面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另一方面必然也会得罪权贵。海瑞试图在现有的国家制度下以个人力量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个人的冲动及过于自信的信念必然是不能成功的。政府不凭借技术和经济的力量扶持民众,仅有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个人力量的不足加上政府的羸弱,导致的结果自然也不外乎个人的悲剧了,海瑞也不能善终。

说了文官,就不得不再提到武官,万历年间的武官制度是受制于文官集团的,帝国重文轻武,在军队的给养及军官制度上都不及文官。当权者看中一个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是勇敢粗豪而非头脑清醒,后者有文官就够了,组织上低能必然造成装备上的落后,导致的后果就是军队的战斗力与农村的民兵相去无几。而此时倭寇侵犯东南边境也是非常时机。戚继光由于与张居正交好,为此也得到重用,当然戚将军又岂是无能之辈,既有运筹帷幄的谋略,也有因地自宜的创新,自创有个人特色的戚家军,其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各种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当然戚家军也是在戚继光的严治下才能具备抗倭的过硬素质,即使练兵之时的小便也是过错,可见严厉程度。不过最终能达到应有的军事效果也是值得的。

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作者在书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大历史观的认识,从万历皇帝身上,我们才能更清晰的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人是好是坏,一切的一切,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读史也是明鉴,万历十五年还是值得一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万历  万历词条  
笔记

 读《领导力21法则》有感

认真研读了《领导力21法则》,我收获颇多,这本书是美国的约翰.马克斯维尔所著,通过21条法则说明了领导力的方方面面,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领导力不是天赋,而是通过...(展开)

笔记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800字初中初次看鲁迅先生的这篇《狂人日记》的时候就感觉很不解,看完后只觉得这是篇恐怖小说吧。于是,没怎么在意就略过了。这次《狂人日记》看了...(展开)

笔记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分享 (上)

好多人问,为什么要读经济学这种书,其实我也不断反思问自己,答:多读经济学,少交智商税,争做理性人。经济学家的思考和思维方式区别于普通人,只有拓宽了思维方式,也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