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看见》读书笔记

在看完辩护人之后,心中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促使我重新打开这本书。

最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大概高二的样子。那时年轻,总喜欢寻找点什么不同来标榜自己,又或者是习惯站在主流价值观的相反面,以此炫耀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个性。

当我偶尔读到“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作纯洁,把愚昧当得行,把偏见当原则”时,我心想,就是这本书了。后来无意间在书店的大架子上瞥见了这本书,硬是不管不顾的买下了它。

他们真实的出现在柴静的生活中,也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我的作文中。应试教育下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三段式的结构不敢跳出去,总是为了一个观点而去想人物事例,从来没有真实的对事物有过感触,进而想到应它背后蕴含着什么,又能折射什么。眼睛紧盯着题目,只知道要契合主题,辞藻要足够华丽,内容要正能量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例子要古今中外才足够证明论点严密,为了写而写。为了写而写,所以只会为了写而读,读的时候不停划线,这段应该摘抄,这个例子可以记下来,而背后蕴含的逻辑,或许我也能看得见,但我总是选择视而不见。所以那个时候的阅读量虽然比步入大学之后高出数倍,但质量上却远远逊色。

那个时候最爱的一篇便是最初吸引我的那一篇。我喜欢又或者习惯,把目光投向那些在社会看来边缘的人。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在水中。光是题目就足够漂亮。可能还有一个隐晦的原因是,知道自己可能会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个从小到大没有和异性建立过亲密接触的人,对自己的取向总是有所迷茫的。这一篇的文笔也绝佳,我用荧光笔亮亮的划了好几道线,海纳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五光十色这个词看得我心中一动,形象也是我这辈子也想不到的。就像是李白填词,云想衣裳,花想容呗。绝佳。“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相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心中不明觉厉。水溶于水,这个手法文艺的也让我心动。

这一次在翻开这本书,是看过辩护人。看着影片中那位律师勇敢的捍卫着自己心中的法律的尊严,我想起了郝劲松。他们是不一样的人,他们人生经历不同,他们性格不同,但他们又似乎有一点一样。怎么说,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在最后,那份对权利的捍卫。总之我那篇影评引了一句话,“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国家。”

也是老了,没有当初那种半天一本书的冲劲了。再加上每次舍不得多看,总觉得看了几章之后思想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不在吸收了,又不舍得浪费。就这么带带拉拉吊儿郎当的,看了一周多。

总觉得上了大学也算在外闯荡了,见识过天下,接了地气也了解了人生。所以再看这书,看到的层次也比之前深了些。颇有些自傲的意味。

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我更多的把这本书当作一个人的人生而不是一本满是词句的摘抄读物。在看一个人的人生的时候,很难不动容。有几处我明知文笔不够煽情,可是真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架在那个情景下,眼睛总是泪汪汪的,而自己还得隐忍着,看书把自己看哭了算怎么回事,就那么一背身,一偏头,眼泪就顺着眼角往下一滴一滴的淌。趁着没人看见偷偷拿袖子一擦,借着眼睛里这点水光,就当润眼了,接着往下一行一行的看。

合上书,这些人一个个鲜活的浮现在脑海。

那个老气横秋的陈虻。(说来惭愧,小学看保尔柯察金就见过的字现在还得百度之后才知道读音meng二声)身上带着点老学究的味道,最后也是撑不住了,说我不治了,太疼了。

老范老郝老柴,三个姑娘。就那么一起拼过六年岁月。采访,剪片,吵闹,一起唱着郑智化,最后也海角天涯各奔东西。

被判死刑的药家鑫,弹着钢琴心里想我不能再给家里惹麻烦了。

做着我看不懂的事的卢安克,手里紧张的捏着写好的讲稿,偶尔手上青筋乍现,连带着纸也跟着微微颤抖。

还有现在看来依旧深奥的土改。何不食肉糜的我,看着这些或许会但现在仍未触及自己利益的事情,因为看不懂,所以无法走心。但我心中总有个声音在讲,再沉淀几年,这篇文章绝对是日后最值得琢磨和下酒的一篇。

捧着亡妻照片登上荣耀之巅的举重运动员施泰纳,提到他至少我会想起yourisemeup。埃蒙斯夫妇,雅典的悲剧重演,然而总有一个人会fixyou。我爱这首歌,从第一句就开始爱,whenyoutryyourbestbutyoudon'tsucceed.然而不管如何,Iwilwilltrytofixyou.这几个人的故事,我没有去翻当年的片子,但我在看的时候特地跟着他们的配乐来看,也算是致意了吧。其实这一篇的题目我最初并没有很懂,而当初哪怕不懂,也只是这么草草翻过不以为意。只是这一次,静下心来,是真的听到青绿的细流声。就像人生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也就像河水流动而已。

汶川灾区的傲娇的老爷子,听到爷爷乐得眼睛都眯成了花,临别的唱着山歌相送,唱完倔倔的拔腿就走。

拿着幅年画拍了个假华南虎的周正龙。在出狱后,也说要用余生上山寻虎。

做《我的抗战》的崔永元,唐山大地震那张孤儿们坐在火车上吃红苹果的照片。

踩猫的女医生,还有拍摄的记者一眯眼“,一千万,五千万,一亿,甚至更多呢”,他诡谲(jue二声,真该抽自己)地笑,我们都一样。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墓前的白玫瑰。世界上有一种力量比什么都柔弱但比恐惧更强大。

“这些空无一人的桌椅,其实就是宪法赋予代表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两会空荡荡的会议室,却也如此庄严。还有刺头郝劲松,他说他要宪法赋予他的那个世界,他说权力如果不去伸张就是一张废纸。以及那个相信这句话最后锒铛入狱的人,他说他信仰法律。那句公民的含义我反复的看,我希望自己能够记在心里。

还有山西的煤。

还有那些弑夫入狱的女人,没有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避免极端的不幸。

戒毒所那些卖自己的吸毒女,闪光灯下奋力舞蹈的翼飞,戴着墨镜的文艺青年公安局长,自杀前写好给自己家人的信的苗苗。03年春夏之交的北京,非典肆虐。还有最初的最初,那个怎么也写不好稿害怕直播用史达琳给自己鼓劲的柴静,一步一步瘸着腿走出演播室,抬起头月亮亮的发光。。我是那么感激她把她那一点脆弱摆在明面上,就好像在告诉我没什么大不了,大家都是这样。

二十章,一个一个写下来,脑子都成浆糊了。趁着还有思想意识,在随意写两句。

这些人是如此鲜活的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而通过这本书,我见证着那些岁月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要不怎么说岁月如水呢,温柔的一刀一刀把你雕刻成落落大方的模样。

体会文字,也感受着书中澎湃的情感。看见社会,看见别人,也看见自己。若此时放下手机让我回想自己从这本书中到底得到了什么,我想我给不出答案。

太功利了。每一本书都要看见些什么铭记些什么,这太功利,这也违背了阅读本身的意义。透过这本书,我看见了一个我未曾看见的世界,我看见了一些我未曾看见的人,我看见了一种我未曾拥有的思维。

而我相信在往后的日子里,当我在两难的关隘徘徊时,我读过的书,我看见的这些,他们的存在会为我指引方向。而我要奔向那个方向,就像游船奔向灯塔,飞鸟迁徙南方,江河汇向大海。顺其自然,又顺理成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看见》读书笔记  看见  看见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看见》读书笔记词条  
笔记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

全书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作者与一个个“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书本,自己就仿佛变成了作者,对面坐着“精神病人”,我们在沟通,在对话。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展开)

笔记

 《哈佛家训》读书笔记

《哈佛家训》一书讲了很多著名人物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计划与目标。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则小故事——《明星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