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罗生门》读书笔记

初次听说《罗生门》这部小说,源自去年生病在家休息期间,大学好友的推荐。当时只当是为消遣排解,却没曾想这本书竟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断断续续一直拖到今日才看完,合上书,长吐一口气,胸中大有不快之意。芥川龙之介的笔墨太为狡黠,讽刺社会不似鲁迅般辛辣,描写悲伤也不致使人痛不欲生,很难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来概括《罗生门》给人的整体印象。

没有自序,没有他序,也没有导读,翻开书来便是一篇篇的短篇,这给希望通过读序言来了解全书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看过两三篇才明白,任何的序言都显得多余,任何哪一篇文章也不能诠释罗生门的全部含义。本文选择其中感受比较深的三篇《地狱变》、《阿律和孩子们》以及《桔子》来谈感受。

《地狱变》讲述了一代画师良秀创作“地狱变”屏风的故事。地狱变为佛教专有名词,指为劝善惩恶而描绘亡灵在地狱里经历的各种苦状的图相。在本篇小说中,地狱除了指屏风上的画作之外,我认为还有另外两层含义。首先,良秀本身吝啬、贪婪、傲慢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构成的地狱般的矛盾。在良秀眼中,自己是最为优秀的画师,能将任何图景都描绘地惟妙惟肖,因此他为何不将任何人任何事情放在眼里。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受到周围的人如此诟病。唯一让人感到他还有所温情的是他对自己女儿的爱,这种爱是他孤独的处境当中的唯一一丝光明。然而在挽留亲情和追求艺术之间,良秀选择了后者,他毫无悲伤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熊熊大火吞噬,脸上甚至发出了难以言喻的光辉,十分“赏心悦目”地“欣赏”眼前的图景。接着地狱变这幅旷世名作以良秀的生命为代价降生了。都说天才是孤独的,但这一步步走向孤独地狱的路岂不是他自己铺就的。

其次,画上的地狱也折射出了我们生存在人间地狱中。在这个故事中,大公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命良秀画地狱变屏风,也是在他的安排下,良秀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在槟榔毛车中,可谓是悲剧的一手酿造者。或许他早对良秀不满,想借此报复良秀,凭着良秀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来实施挑衅。其他人呢,也没有善待良秀,包括他的弟子也给他起外号来嘲弄他。这当然有良秀自作自受的成分在(谁让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弟子遭罪)。然而在看到槟榔车中良秀的女儿时,家中竟无一人前去相救,甚至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吗?人性的恶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丧失妇女人伦地良秀如此,周遭的环境亦如此。

“我一向是只能画出我见过的东西,没见过的就算是画出来了,无论怎样也不会满意。”这是良秀的原话,他那孤高的性格和不为世俗所束缚的孤独就像作茧自缚似的为自己打开了地狱的入口,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为艺术而死的命运。

罗生门》里,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几乎贯穿了所有的小说当中。相对于死者而言,生者的种种状态似乎更加值得讨论,从中反应出人性的复杂与阴暗。

《阿律和孩子们》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以父亲贤造为首的九人家族,在面对续弦妻子阿律的行将就木而产生的多重人性,主要围绕贤造和妻子阿律,以及哥哥慎太郎和弟弟洋一展开。家中经营的针织厂正经历着破产倒闭,以及阿律的十二指肠溃疡,使得贤造的精神处在疲倦和崩溃的边缘,和通常面对妻子的死亡的反应不同,贤造显得冷漠且不耐烦。阿律曾多次打发人叫贤造来身边,而贤造确以为阿律只是在告诉他单衣放在了哪里,就连孩子辈的慎太郎都看得出来,“母亲不一定有事才打发人来喊父亲的”,而身为丈夫的贤造却十分麻木。这也许是在面临破产的时候的应激机制,导致理性失衡,本性上升。慎太郎的反应同样令人吃惊,在得知母亲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快些赶回家,而是在弟弟洋一接二连三的好几封电报之后才慢慢腾腾地到了家,在路上竟然“冥想着与其亲眼看见母亲死去,不如死后再到,悲痛也许倒少些”,在阿律临死的病床前:“他憎恨自己感情探摸,因为他刚刚看到生命垂危的母亲,内心却轻松起来了”。表面上看,这是慎太郎的冷漠与对母亲的漠不关心,但其实是一种对情绪的压抑。他压抑了自己的恋母情结,以至于只有在身边没人的时候才敢大声地喊出妈妈,他更不敢面对自己的悲伤,担心自己被悲伤击垮,这些情绪都是从复杂的环境中锻造出来的,反过来以应对多变险恶的环境。除了贤造和慎太郎,家中的其他人在面对阿律的死亡的时候也没有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贤造与前妻的生女阿娟只关心在工厂破产之后自己的嫁妆还有没有着落,就连给阿律换个医生这样的事情都因为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效率而耽搁了。疾病造成了阿律生理上的死亡,而人性的阴暗则直接摧毁了阿律的心灵。

借用弗洛伊德的话可以准确地总结本篇:“…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出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点整合的趋向”。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整体风格几乎都是深灰色,散发着苔藓和污水的气味。《桔子》在整本书中,似乎是那些不符合他的风格的一类近似于纪实的小说。开篇是往常的“芥川灰”,却在结尾时迸发出了鲜活的橘色。文中孩子脸上那两团红二团也变得鲜艳了起来,像一盏夜航灯倏然暖住了人们的心。

火车上的旅行就是人生旅途的写照啊,没有人送行,甚至连同行的人都没有,只“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疲劳和倦怠”。“我”手中那份写满了平凡报道的晚报,也是“不可思议、庸碌无为而又百无聊赖的人生象征”。就在这份无聊中,乡下姑娘的开窗行为引起了“我”的厌恶,这不正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难以沟通和理解么,满世界都充满了看不惯的人和事,却不知这些事的背后也有我们难以觉察到的温情。

读到最后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被点亮了,就好似冰心的作品《小桔灯》那样温暖。车窗外的景象,转瞬即逝,然而于我,于文中的“我”,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我”的心境已大为好转,再也不无病呻吟地感叹阴沉沉的天空和无意义的人生了。

我不知道芥川龙之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书写本篇的,究竟是什么,让他有了勇气落笔于温情。

合上《罗生门》,我的脑海中还是《桔子》的最后一句话,也只有读芥川龙之介的时候,“才得以暂时忘掉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还有那不可思议、庸碌无为而又百无聊赖的人生”。

附录: “罗生门”的含义

1.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也是本篇的依托;

2.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源自佛教禅经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3.一个常被使用的词语,是从日语交流来的词语,由于中日有相同的表记文字,在语言的交流方面非常频繁,现在罗生门经常用于各种新闻报纸标题及科研论文标题。由此被赋予了“各说各话,真相不明”的含义,成为一个常被使用的流行语;

4.电影,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品的悬疑影片。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剧,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罗生门》读书笔记  罗生  罗生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围城》读后感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我们的生活也像是一座围城,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使我们被压抑在这四角冰冷的城里,城中的你可还是你所期盼的自己?...(展开)

笔记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黑暗、阴潮、简陋、冲击人们视觉的房间,正是《风雨哈佛路》中女主角丽丝的家。丽丝的母亲吸毒酗酒,患有精神病和艾滋病,父亲同样吸毒、酗酒,并且精神恍惚最终也患上艾滋...(展开)

笔记

 《初中》读书笔记

初中读书笔记300字:《朝花夕拾》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