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之秦始皇之死:史记为什么没有记载兵马俑?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到始皇下葬,其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的墓葬规模和形制。让人惊讶的是,这其中竟然只字未提兵马俑。

原文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根据历史记载复原的地宫模型,一定远不及真实地宫百分之一的震撼

这段文字高度浓缩了秦始皇陵的形制规模,每个字里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气布局,这种气吞天地的设计,恐怕只有秦始皇这种不可一世的帝王才能驾驭吧。

简单解释一下原文,说是秦始皇从即位就开始修自己的陵墓,直到自己吞并天下为止。从全国发配了七十万人,打穿骊山来实施这一重大工程。里面奇珍异宝、机关强弩就不说了,那只是常规配置。牛逼的来了,首先他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天文地理完全按照天下布局进行还原。然后用南海才能捕到的一种人鱼的油来做蜡烛,点很久都不会熄灭。紧接着,他的孝顺儿子秦二世胡亥说:“我爸爸后宫里那些没生儿子的宫女妃嫔,出宫也不合适。”所以全都殉葬了,想想当初秦始皇吞灭六国时,尽收后宫之女,这下子殉葬的美女恐怕不计其数。秦始皇下葬之后,又担心修陵的工匠知道里面的机关,很可能泄露出去,所以关闭地宫中门,将工匠全部活埋。七十万人修了一辈子皇陵,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最后在陵墓外种上树木,让这里看起来就像一座普通的山。

秦始皇陵里没有兵马俑?

司马迁写史记的具体时间不详,考虑到司马迁本人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离秦始皇去世还不到百年时间。从《史记》里这些详尽记载来看,当初秦二世费尽心思坑杀所有工匠想要隐藏秦始皇陵墓的秘密,其实早就流传出去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整段记载里,完全没有“兵马俑”?

看过兵马俑的同学都知道,那可是整个军队啊!每个陶俑据说刚发掘出来的时候,都是有颜色的。这么大规模的陪葬品,怎么会在《史记》里只字不提呢?

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却在《史记》对秦始皇陵的详尽记载中只字未提。

兵马俑根本就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我只是看书提出点疑问而已,没想到还真有人对此做过研究。有一种说法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兵马俑根本就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而是他的太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芈月传》里的那个芈月。

先别急着喷。这次专家的说法我还是服气的。理由有二:

一、当初秦宣太后芈八子把持秦国朝政,在秦国影响力很大。临终之时下令让身边的近臣为她殉葬。当时她的儿子秦昭王毕竟不像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为人仁厚宽容,没有答应母亲临终的要求。可是作为儿子,他深知母亲一生心念回归楚国故里,作为人殉的交换,秦昭王令工匠用陶俑制作了整整一个送行军队,包括辎重车队,陪葬在母亲陵寝旁,以此象征送母亲回归楚国。

二、兵马俑刚刚出土时,全身色彩斑斓,秦国的士兵服饰颜色不应该是这样。古代人相信“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在《史记》里就有记载,秦始皇称帝时,他认为周为火德,而秦灭了周,应当是水能灭火,所以秦为水德,而水主阴,阴为杀,所以是黑色。于是下令从此以后全国服饰都以黑色为主,以此推论秦国的士兵服饰也应当是黑色的。可是兵马俑却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这完全就不是秦国的士兵,更可能是为芈月送行的楚国士兵。

万事都不是绝对的,虽然大家这么多年都说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可是《史记》里却对此只字未提,或许打开一下脑洞,真是芈月的送行部队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  史记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史记》读书笔记词条  
笔记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

《伊索寓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冻僵的蛇的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非常可怜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被温暖苏醒过来以后,恢复了...(展开)

笔记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一)初读《倾城之恋》,庆幸白流苏终于有了平凡的归宿;再读,则多了几分对白家那些三爷四爷的势利眼的鄙视、对范柳原初衷的怀疑、对流苏处境的同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