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大家早安~整理出蒋勋先生《艺术概论》中的精华文字,与你一起赏读。

1、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挫折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2、王维笃信佛教,他的诗、画都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是说他的画都是以佛教为主题,而是说他在山水作品中放进了佛家虚静的心境,使我们产生对现世的反省与检讨,使我们萌生心灵上超脱的渴望。

3、艺术不但需有深刻的思想,也往往要有动人的情操。艺术家是特别具备真情的,但是表现真情的方式又可能非常不一样。以李白、杜甫为例,思想、情操、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截然不同,但不影响他们分领中国诗歌艺术的风骚,也不影响我们同时喜爱李白,也敬重杜甫。我们在阅读李白时,满足了自我的解放,我们阅读杜甫时,有更深的对人世的悲悯情怀。他们的艺术也因此帮助我们扩大了思想与情操的领域。

4、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常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学习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然而,艺术除了“外师造化”之外,还必须能“中得心源”。“中得心源”是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的生命合而为一。我们在自然中感觉到的美,常常是自己生命内在的经验、记忆、渴望或理想。

5、一个在成长中接触过艺术创作的人在色彩、声音、形状、质感、节奏等方面培养起的敏感,正相当于储存的生命潜能被开掘了出来,将来这个人从事任何一种专业,他的生命敏锐度,都会是比较活跃的,这才是艺术创作本质的意义所在。艺术的创作,如果只界定在艺术家的专业工作,它的意义就比较狭窄。艺术创作对每一个人的终极意义,应该是去体验生命力释放的快乐。

6、好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创作者个人执著的痴迷。“痴”这个字,在中国艺术中常常被用到,用来形容艺术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著而又专注,以至浑然忘我的那种情境。“痴”是一种状态,是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创作者完全忘掉现实的理知,像一个疯傻的痴呆者一样,一心专注于别人无法了解的领域的一种执著的痴迷。

7、曹雪芹不只提供了他的爱情,其实也使读者在他的世界中经历了每一个人自己的成长与变迁。好的文学与艺术一定会留很多的余裕与空白给欣赏者自己去遨游。文学与艺术,借着“欣赏”这样的心情,跨越了创作者与阅读者,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使我们觉得文学与艺术中的事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事,可以与古人对话,也可以与不同族群、不同文化领域的人对话。

8、真正的批评,也许并不只是表达个人主观的喜恶,而是能深入去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表达的技法,传达的讯息,美学的风格,时代的意义,在社会中引发的影响等等。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回到大众之间,它就必然会产生可能连创作者都无法预估的反应和结果。这些反应和结果,牵连甚广,有时是社会性的,有时可能牵涉到群众心理,有时是一种观念的革新,有时是媒材的好奇与实验性,这些,经由比较专业的分析和引导,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艺术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领悟,这个领域也就是现代一般意义上所称呼的“艺术批评”。

9、好的艺术批评,一般说来,绝不会引导欣赏者走入非“好”即“坏”的两极化情绪中去,而是提供欣赏者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个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概论  概论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艺术  艺术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600字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不知是否还会有人记起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清幽古韵;不知又有谁回忆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展开)

笔记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

《爱与自由》第一、二、三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赏析!哺育孩子的精神胚胎:蒙氏教育观点认为,儿童从出生即拥有:精神胚胎。孩子看似弱小,但其实他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展开)

笔记四大名著

 《西游记》读后感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各自都封为佛,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对于孙悟空来说,这不是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