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从《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看中国古代的家...

《红楼梦》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作品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悲欢离合,也能看到中国古代的世情百态,看到很多有启迪作用的哲理和至今仍困扰着我们的社会问题的源流脉络。

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最后一败涂地,家庭教育的失败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都说《红楼梦》揭开了中国旧社会的疮疤,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应该是其中一个。尤其是书中所涉及的父亲形象,几乎都是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父亲。

中国式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大概就是像导演李安在“父子三部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们不论在别人面前多么温和大度、谦逊有礼,一旦回到父亲的位置上,马上就会变成不苟言笑、耿直粗暴、执拗古板又好面子的人。

诚然,《红楼梦》中并不是没有慈爱温柔、体贴入微的父亲。比如说林黛玉儒雅绅士的父亲会告诉她:“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比如香菱的父亲会抱着她逛灯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孩子都是女儿,而且是唯一的女儿。

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男孩才有机会建功立业,背负起光宗耀祖的责任,而女孩只宜养在深闺,到了年纪就嫁作他人妇。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对女儿才会更宠溺一些。因为这种爱才不掺杂任何条件也不带任何差别,仅仅出于一个父亲的本能。

但这样的爱,在那时也是奢侈的。对于那些儿子,父亲们总会更加重视和严苛,但也因此更容易暴露出父权阴影下的一些致命的弱点。

贾政:以爱为名的打压式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几个成语,叫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严厉,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达到鞭策和纠正的目的,训斥、责难甚至偶尔责打都被视为是教育的正常手段。

这种手段虽然不被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所认可,却因其立竿见影的显著成效而得以部分保留,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而从这一点出发,贾政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贾政本身就是个非常古板严肃的人,自带低气压。不管多热闹的场景,只要他在场,众人都不敢说笑。以至于在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贾母都嫌他破坏气氛,不得不“撵他下去歇息”。

而他对于自己的儿子贾宝玉就更是严厉了。说起他对宝玉的教育,读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一场让贾府人仰马翻的“宝玉挨打”。实际上贾政对宝玉的打压式教育不仅体现在肉体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本是混世魔王一样的贾宝玉,到了父亲面前顿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情绪低落时,父亲会问他,“你还有哪里不如意,不满足的?一天天唉声叹气。”他去上学时,父亲会说:“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要愧死了。”他读《诗经》,父亲会告诉他,八股才是最要紧的,写不好八股文,就是读到三百本《诗经》也没用。当他的诗文被人称赞时,父亲只会说一句:“差强人意。”而一但他一时兴起多说了几句,便会被教训:“谁问你了?你能看过几本书,知道几个典故,也敢在人前卖弄!”更休说犯错被发现时,自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贾宝玉是不够好,但真就有如此不堪吗?客观来说,宝玉虽不才,但他的品性、学识、修养在一众勋贵世家子弟里面,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一下就入了北静王的法眼。

贾政贾宝玉的种种不满,究竟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呢,还是因为他从宝玉周岁那天起,就认定他只知混迹于內帏,“将来酒色之徒耳”,一直对这个儿子心存偏见呢?”

很多读者都认为,贾宝玉会变成“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埋没在富贵温柔乡”的纨绔子弟模样,该归咎于贾母等人的过分溺爱,可贾政的严酷淡漠如斯就没有责任吗?仔细想想,贾宝玉很少表现出骄纵任性的一面,但在面对自己的过失和挫折的时候,表现出的怯懦和逃避情绪反而更加明显。

王夫人打了金钏儿,他跑得最快,贾母为了鸳鸯的事迁怒王夫人,他也沉默不语。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却没有挺身而出的勇气。有些举动,甚至和父亲贾政非常相似。

虽然前半生,贾宝玉看似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但他却从没有得到有价值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贾赦:父权阴影下的黑白颠倒

说完了贾政,就不得不提一下贾赦和贾琏这对父子了。与弟弟贾政一味地打压不同,贾赦对儿子贾琏似乎显得“奖惩分明”一些。

他也打过贾琏,原因是他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贾琏一直没能买到手,贯会溜须拍马的贾雨村却利用职务之便,设计陷害石呆子,令他锒铛入狱,财产充公后便忙把扇子送到贾赦手中。贾琏只是说了句公道话:为了这一点小事,就把别人弄得家破人亡,算什么能耐?”便挨了贾赦一顿痛打。拳脚之中,都带着些恼羞成怒的滋味。

当然贾赦也奖赏过贾琏,最重的奖赏是有一次,贾琏差事办得好,贾赦很高兴,赏了不少东西,还顺手把自己一个叫“秋桐”的小妾赏给了他。这秋桐,原本是贾赦的小妾,却经常和贾琏眉来眼去,这种事若是放着贾政那里,早就打死一百回了。但贾赦却不介意,他有太多小妾了,既然儿子喜欢,一高兴就大手一挥,赏了。

魏征《柬太宗十思疏》中有云:“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奖。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为人主如此,其实为人父母是一样的道理。可贾赦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说,贾政对宝玉的教育观念是来自一个儒生迂腐而刻板的复制。那么贾赦对贾琏的态度则是全凭自己个人的心意。合心意就赏,逆心意就罚,没什么是非对错,也不惜颠倒黑白。

贾珍:以血缘为纽带的奴役关系

说起这对父子就更有意思了。许多人都好奇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却很少关注到贾珍和贾蓉的父子关系。

今天先抛开那些隐秘复杂的事情不说,来单纯地聊聊这对父子的关系。贾珍对儿媳秦可卿十分关怀,多次对外人表示:“我这个儿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他对儿子贾蓉的态度如何呢?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

说完,还让自己的小厮去朝贾蓉脸上使劲儿吐了一口,然后用同样的语气去责问他。过一会儿,又自己对贾蓉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牵马?”贾蓉也不敢耽误,擦了擦脸,就连忙去牵马了。

一个小厮怎么敢这样对自己家少爷呢?有意思的是,书中描述,众人素知贾珍的脾气,所以只能照做。而贾蓉也显然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厮骂贾蓉时,贾珍就站在旁边。如果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他自己责骂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让手下来骂,来吐口水呢?即使贾政贾赦再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这样。除非在贾珍眼中,贾蓉和自己的小厮没有什么区别,是奴隶,不仅可以教育,还可以随意凌辱。只不过是有血缘关系的奴隶而已。

比起贾家的败落,这三个父亲,失败得更彻底。而他们,也只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中国传统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它教会我们谦虚,教会我们敬畏,教会我们传承。它只是在千百年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强化下逐渐变质。

都说父母是世界上唯一没经过岗前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的工作。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父母都天然地拥有教育自己孩子的权利和责任。但这种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压制,而伦理道德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而不是为了营造一个令人窒息的在亲权束缚下的成长氛围。如果连正视都做不到,还谈何发现个性呢?

作者:梧桐,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看中  看中词条  父亲  父亲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形象  形象词条  
笔记

 《24个比利》读书笔记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老板的员工等等,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处于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的状态也总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展开)

笔记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400字当呼吸化为空气,我们还剩下什么?保罗·卡拉尼什在他生命将尽的时候,写下《当呼吸化为空气》。原本是三十而立的青年医生,未来也充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