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天才,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通过《异类》这本书,你就知道成功人士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特殊技能了,只要你明白了其中的定律,其实你也可以做到。

1、一万小时定律

大家可能对这个定律并不陌生,顾名思义,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象棋选手,甚至是江洋大盗,泡妞高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这是“一万小时定律”被提出的事实论据。凡是在某方面领域有巨大成就的人,都得经历过一万小时不断的训练,无人例外。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爱因斯坦、莫扎特、甲壳虫乐队等。

例如,在1960年的,那时甲壳虫还是支高中摇滚乐队,机缘巧合,他们获得了到德国汉堡演出的机会。作为外国人,他们不得不加倍努力,全身心投入,而且常常是超负荷运转。从1960年到1962年,甲壳虫先后5次到访汉堡,一年半的时间一共演出了270场,每场都是超量训练和表演。到1964年最终成名之前,甲壳虫实际现场演出已不下1200场,而现在大多数流行乐队,整个演艺生涯也不会超过1200场。

再看看神童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是在成为职业作曲家之前,他早期的作品并不出色。他的那些早期作品大多出自他父亲之手,只是后来得到不断修改。真正完全出自莫扎特之手,并被奉为他的第一部经典作品的,是第九号钢琴协奏曲,然而,这部作品是他在21岁时创作的。那时候莫扎特作曲已经有10个年头了。

一万小时就是每天练习3小时,每年相当于1000小时,10年就刚好满1万小时。“一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人可以例外。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一万小时,也就是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当然,如果你对某一领域有独特兴趣,你更愿意坚持,每天训练10小时,全年无休,那就可以将一万小时压缩至三年完成。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廷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2、马太效应

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杰·巴恩斯利,在一次和他妻子波拉观看冰球比赛时发现的,最优秀的球员中,生于1月的球员远远多于其他月份的球员,排在第二位的月份是2月,第三位的是3月。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所依据的分界线是1月1号,即从1月1号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队员,将会分在同一组。极端点,也就是说,一个1月1号出生的选手,和同一年12月31日出生的选手在同一组,争夺出场和晋级的权利。年龄相差几个月甚至接近一年的选手,生理成熟度上,将会表现出明显的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拥有更好的教练,得到更多的强化训练,和更多出色的队友比赛。这种一开始是微弱的年龄优势,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获得更多的指导和训练,日积月累,就会获得巨大的“积累优势”,提前达到一万小时。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中,走向优秀和成功。

所以社会当中的一些运行规则,刚开始人才选拨不是从智力开始的,因为年纪小,很难看出个体智力的差异。即使有些人具备了先天优势,如果得不到后天的栽培,同样难有成就。可是当你明白这个效应之后,你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3、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时势造英雄,就拿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来说吧,即使他们积累了一万小时的训练,如果没有个人电脑革命的爆发,他们会成电脑领域的专家,但是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当然,一万个小时的训练是前提,不然机遇再好,你没有能力把握也没用。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比其他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磨练了多年的技巧因时势的改变而突然之间变得极有价值。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而且大部分硅谷的创奇人物都出生在1955年左右。比如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等等。

布斯出生在硅谷核心地带,周围有大量惠普公司的工程师,卖配件的跳蚤市场和维修铺,以及众多电脑发烧友;比尔盖茨是个富二代,20岁不到就学习编程7年时间了,这样少有的机遇,比尔盖茨自己回答,“全世界不到50个”。这些机遇都给了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1955左右出生的人到1975年刚好20岁左右,而1975年是个人电脑时代的元年,出生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

4、后天环境的影响

书中举了克里斯托弗·兰根和奥本·海默两人对比的例子,两人智商都达到195-210,普通人的智商是100左右,而爱因斯坦只不过150。一般来说,个人智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但是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一旦某人的智商超过120分,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也就是说,智力在现实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还得看你怎么理解这个社会。

兰根出生6个月开始说话,3岁自学阅读,上学直接进入三年级,他喜欢考试时睡觉,照样得满分。12岁时他自学高等数学、物理、哲学、拉丁文和希腊文。

兰根出生后不久,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常有暴力倾向。14岁那年,继父又一次喝高了,毫无理由的殴打他。被小兰根当场按倒,一顿死揍。继父被打怕了,于是他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克里斯托弗·兰根人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他从家庭学到的,只有暴力。

大学期间,因为他母亲没有填好奖学金申请表,失去奖学金,被迫退学后,先去工地搬砖,然后当消防员灭水,并再次考进了一所大学。可是因车坏了,没法去上课,他想把课从上午调到下午,但遭到拒绝就不再上学了。他渴望做个大学的教授,但最终却成为一个优秀称职的保镖。

奥本海默是“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他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带头人。据说,奥本海默童年时代的智力程度与兰根小时候相当。父母从他小时候就知道他是个神童,并且鼓励他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14岁时,奥本海默玩起了岩石标本,父亲见缝插针,专门给他安排了一场演讲。

奥本海默从哈佛毕业后到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期间与导师发生矛盾,企图用毒药毒死自己的导师,被捕入狱,判了缓刑,并且接受心理治疗。

当奥本海默得知,曼哈顿计划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少将为实施原子弹计划在寻找合适人选时,他开始展开魅力攻势,显示自己的才干与天分,最终他被委任为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而名垂青史。

这并不是因为他比兰根更聪明,而是因为,在如何从社会获得想要的东西方面,奥本海默具有某种特别的悟性。而这教育的本身,大部分是由家庭教育来完成的。

结尾

当你了解到上面这些定律的影响之后,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那么就好好积累自己的一万个小时吧!机遇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即使机遇没有到来,你也已经是世界级的专业水准了,名利双收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机遇会放大你的价值。作为父母的你,也应该懂得怎么去培养下一代,引导子女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天才,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天才  天才词条  原来  原来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笔记

 《绿野仙踪》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关于一个小女孩神奇经历的好书,那就是《绿野仙踪》。《绿野仙踪》这本书的内容看似非常荒唐离奇,如童话一般,但实际上很贴近现实,给读者梦幻一般的感觉...(展开)

笔记

 《落花生的》读书笔记

落花生主要内容_落花生简介《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