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读这三本书,改变思维,终身成长

爱上阅读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引用这句话是想引出一个话题:你认为你的智商和能力还有办法再提高吗?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

01: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成功需要你自己证明自己的聪明,天赋,价值。

另一些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在《终生成长》这本书里,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只能维持现有的水平,不能被改变。

于是,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再怎么画画也不可能成为达芬奇;我再怎么练琴,也不可能成为朗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考到满分。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断地否定自己,其实是害怕失败,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所以,做任何事都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成功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只能证明自己不够聪明,是个失败者,给自己贴标签。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面对挑战,往往会丧失自信心。为了维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给失败找种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

在我看来,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中国的传统思想“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深入人心。垓下之围,若是项羽像越王勾践一样,忍辱负重,痛定思痛,保存力量,“卷土重来未可知”!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不断获得。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面对失败和挫折,他们选择不断挑战,不断地努力和不断地学习,从而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曾国藩小的时候并不聪明,祖上也不是书香门第,参加科举考试,考卷曾被考官当成反面教材,参加了七次科考才考中。他没有因为被当成反面教材而觉得丢脸,也没有因为屡次考试不第而失去信心。年轻的曾国藩和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清高自负,骄奢淫逸,官运虽然亨通,但在创湘军受尽同僚排挤,与太平天国作战过程当中吃尽苦头,多次逼得曾国藩跳水自杀。曾国藩“尚拙”,也学者灵活变通,知行合一,最后成为有清一代举足轻重的大臣。

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只不过是一路披荆斩棘罢了。

02:

既然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这信念,那么这种信念就会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面对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不要觉得天塌了了,一次考试不能定终生,哪怕是高考失利了,也不代表着人生就失败了。

前段时间被央视点名赞扬的网红李子柒,她没有高学历,外出打过工,为了照顾奶奶回到家乡,用视频展示了中国田园生活的诗意。看她的视频,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李子柒不会做的。

从四季美食,笔墨纸砚,再到生活用具,她的那双手似乎拥有魔法,一挥而就,然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学习的热爱。为了学会做地道的兰州拉面,专门去兰州拜师学艺;为了绣得一手好的刺绣,转门去请教蜀绣师傅;为了呈现更好的画面,自己拍了成千上万个视频,摸索剪辑……

成功和成才的路径不止一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像莫扎特、乔丹、帕格尼尼……各行各业的天才,其实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或者是技艺的刻意练习,或者是思维的刻意练习。我们可以循着这些所谓“天才”的路径,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充分开发自己的能力。

所谓的练习,不是低水平的重复,需要刻意练习,即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练习有四个特点:

1.目标明确

无目的的重复,只能是徒劳。这个目标不是长远的目标,而是短期的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比如,练习写作,可以先从50字开始,先养成码子的习惯,然后逐渐增加字数。接下来就是学习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再学习一定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一次或者一段时间一个目标,循序渐进,直到可以很顺畅的写出一篇精准表达的文章。

2.精力专注

把精力放在你所从事的项目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看上去很认真而已。

3.有效反馈

就像练习钢琴一样,机械重复的练习,固然可以把一首曲子练得很熟悉,听得人如果不明所以,不知对错,练的人很可能就会在这个水平停止不前。找到专业的人或者老师指点迷津,知道不足,才会慢慢谋求提高。

4.不断挑战

大脑习惯于保持现状,但不能止步于此。刻意练习也好,提高能力也好,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不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03:

改变行为容易,改变思想不易。

固定型思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根深蒂固,就像下面这幅画:

从一个视角,你看到的这副图片是老妇人;从另外的视角看,这又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立场不同,导致的观点不同,谁也无法说服彼此,分歧就是这样产生的。

它鞭策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它提醒我,不要轻易给别人下定义,要学会感同身受,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它督促我,让我铭记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改变思维,其实也是未来塑造我们的个性,把握我们自己的人生命运。

没有原则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个性,性格又如何塑造呢?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个人领域的成功,到公共领域的成功,一个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迈向新的成长。这倒是比较符合庄子所说“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现代社会,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既要学会独立,也要学会和他人建立联系,互相依赖,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个习惯,由个人到社会,彼此联系,又互为因果,个人、工作、家人、朋友、同事是一个有机体。见思维导图:

任何改变都是从自身开始,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遵循这些原则,自律,坚持,知行合一,把他们融入自己的品德当中,才能真正享受成功和恒久的幸福。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终身  终身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本书  本书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笔记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通读《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头三年》这本书后,我将其操作特点概括为四项:无表扬,不惩罚,有鼓励,设界限。人们常常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正面...(展开)

笔记

 《我是猫》读书笔记

我猫世界之事,毕竟只有猫才能理解。不管人类社会怎样发达,仅就这一点来说,是万般无奈的。何况,人类并不像自己所认为得那么了不起,就更难上加难了。一只无名的猫竟胆大...(展开)

笔记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

读完《山居笔记》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自己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文明、地域和风情知之甚少,平时的那一丁点了解微不足道。读起来很害怕,越读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越读越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