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这周我们的共读书目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课。《如何阅读一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具有说服力的阅读理念和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指导性,并留下了许多思考借鉴的方法。

昨天,我们一起共读了《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介绍了如何去判断作者的主旨,以及如何公正地去评价一本书,并对其做出中肯的评论。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以达到更好的阅读目的。

通过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希望更多书友掌握阅读的技巧,提升学习能力。找到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让你摆脱僵硬的学习思维,更好地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建议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从第167页至221页。

01:

如何阅读实用书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将规则应用在这样的状况中。否则,无论多少本实用书都无法拯救你。

实用性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旨在说明规则,例如烹饪书和驾驶指南。另一种是旨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例如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巨著。它主要谈的是规则背后的原理。

当我们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内容真实吗?

4、这本书与我何干?

哪怕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一样需要对书中的内容保持一定的质疑心态,随时反问自己书中所说的是真的吗,并在有需要时及时去考证。

要记住,浅尝辄止和迷信书中的一切,都是阅读中的禁忌。

02: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教育为主的读物容易讨好作者。

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因为目的完全不同,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积极主动的捕食者;而阅读想象文学作品,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个被动的接受者。

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想象文学还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1)我们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应该能一眼看出在读的是哪一种作品。

(2)我们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3)我们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出大意,还要能发现如何构建起整本书的内容。

如何阅读故事书,第一个建议: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

其次,请回答第一个问题:这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在批评小说时,我们要小心区别这两种作品的差异:一种是满足我们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的小说。那会让我们说:“我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

另一种则是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求的小说。后一种往往会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类似历史上的明珠,世代相传,永不止息。

对一本好书,我们要再三品味,因为阅读任何伟大的经典都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

03: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这也是“历史”的传统词义。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

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具有普遍性。

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

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第二,阅读历史时,不止要关心过去某个时间、地点所发生的事情,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会为何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阅读历史时,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提出基本的问题。因为历史的特性,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有点不同,所期待的答案也稍微不同。

当你学会采取不同的方式阅读不同类型的书时,你才能真正开始懂得如何阅读一本书。

愿你在喧嚣的图书市场中,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阅读量,而是有计划地进行类型式的阅读,整理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享受阅读的快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  本书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词条  
笔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300字400字故事的主要内容为: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展开)

笔记

 《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这部小说在高中可以说就早有耳闻,一直很想去拜读一下,然而由于时间的原因,一直没空去读就拖到现在,终于有幸将《围城》看了一遍,《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