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三国时期,张辽和马超谁更厉害?若在阵前厮...

张辽和马超都属于三国时代的名将。张辽是曹魏阵营中“五子良将”中最优秀的帅才,而马超则跻身于蜀汉“五虎上将”之列。

那么,张辽和马超两人谁更厉害一些呢?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厮杀武艺

讨论《三国演义》中武将孰强孰弱,上阵厮杀的战斗力是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也一名武将能力和勇气的体现。

马超的武艺大家都很清楚,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他名列前茅,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马超一生在阵前厮杀未逢一败,也从未落过下风。

比较能够体现马超武力值的有几场战斗:一次是潼关城外,“八九合”击败于禁,再“二十合”打跑张郃,李通接战,被马超“不数合”刺死于马下;渭水边与曹魏第一猛将“虎痴”许褚恶战三局,二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卸去盔甲,裸衣出战,仍旗鼓相当,双方混战,马超“杀至壕边”。

次日,马超又精神抖擞率兵在曹营前“往来奔驰”,许褚则没了声息;葭萌关前,马超耀武扬威,刘备在城上按兵不动,直到看见“人马皆倦”,方才派张飞出战,双方恶斗三局二百余合不分胜负。

二十合击败张郃,全装贯束状态下从容应对超水平发挥的许褚,“人马皆倦”的情况下战平张飞,可见马超实力的强悍。从战况来看,马超的武力值应在壮年许褚之上,葭萌关之战,张飞已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处于武力值衰褪的暮年,马超的表现要略优于张飞。

张辽的战绩比较有意思,他平局比较多:濮阳城外,与夏侯惇交锋,谁也没能拿下对方;官渡之战,与“河北四庭柱”的张郃四五十合战平;合肥之战,又与东吴第一勇士太史慈“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濡须口之战,再与东吴年轻猛将凌统五十合打平。

张辽与夏侯惇交锋,书中没有描述具体的战况和回合数,但从后文中“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看,张辽是决不可能占上风,所以说张辽的武力值不会高于夏侯惇;官渡之战,张辽与张郃厮杀,大家知道张郃的性格,如果遇到强敌,张郃必然会“见势不妙,拔马便走”,但他一反常态与张辽硬磕“四五十合”,可见张郃认为自己不会输的,所以说张辽的武艺应与张郃同一层次;合肥之战,张辽与太史慈战“七八十合”旗鼓相当,可以视为武力值相同;濡须口张辽战凌统,五十合后孙权“恐凌统有失”,可见张辽的武力值应在凌统之上。张辽属于中等的一流猛将,略低于徐晃、曹彰、夏侯惇这些强一流。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能够得出判断:若论武艺,马超属于超级猛将,张辽属于中等一流,低于马超两个层次。

二、领兵才能

论武艺,张辽远不及马超,但要论带兵打仗的水平,马超那点水水就不够看了。张辽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既能上阵单挑,也能运筹帷幄,是个帅才,而马超比较符合“有勇无谋”的评价,他只适合做个锋将。

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与蹋顿兵马不期而遇,张辽发现敌军阵容不齐,战斗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向曹操建议主动发起进攻,曹操把临阵指挥的将旗交给了张辽,让他率领四路人马齐出,大破蹋顿。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部北还,将驻守合肥防御东吴的重要职责赋予张辽,使其成为独当一面的重将。张辽也不负曹操的期许,屡次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将来犯的东吴打得落花流水。合肥城内诱敌深入,射死东吴猛将太史慈,逍遥津之战又主动出击,发起突袭,杀得东吴溃不成军,江东闻风丧胆,听张辽之名,“小儿亦不敢夜啼”。

马超的领兵才能就比较弱了。他只有过两次出谋划策的表现。一次是发现曹操要分兵渡渭河,马超认为“当引一军循河拒住岸北”,使曹操无法渡河,待其粮尽兵乱,“却循河南而击之”。但韩遂却建议他“半渡可击”。

另一次是马超看到曹操在渭河北岸立下了营寨,决定趁其立足未稳,“乘今夜引轻骑去劫野营”,而韩遂则建议为防止曹军早有准备,设下了陷阱,“须分兵前后相救。”

通过马超的这两次战斗策划来看,他脑袋瓜子不是很精明,所想出的计谋比较简单粗糙,属于单细胞思维,完全无法与张辽相提并论,简直是云泥之别。

通过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马超和张辽两人在阵前单挑厮杀,张辽的表现应该比张郃好些,因为他勇气胜过张郃,但也最多能撑30回合,武力值过大的差距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弥补的。

如果各自率领一支人马进行集团对抗,张辽攻守兼备,智勇双全,脑袋瓜子里又奇计百出,肯定把马超这个“一根筋”打个全军覆灭。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超  马超词条  阵前  阵前词条  厉害  厉害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  
笔记

 《格列夫游记》读书笔记

格列夫游记读书笔记600字(一)读书笔记 暑假里,我读了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一眼看上去会觉得这本书纯粹是一本童话故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