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群芳吟】宝钗:一路修行,衍成了落寞

作者:刘莉莉                朗读:裴丽群

阅读《红楼梦》二十余载,一直认为,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复杂的女子。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圆滑、世故和功利,也可以看到贤明、大度和包容,所以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她成为书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什么让宝钗这样宠辱不惊?又是什么让宝钗这样褒贬难一?

是生活的磨砺!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是世人对薛家的定位。而出身薛家的宝钗,却犹如山中隐士一般素雅。“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所居住的蘅芜苑装饰更是极简: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第四十回)

书中对于宝钗的日常服饰描写,也是以“简”为主,如第七回的“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䰖儿”,再如第八回的“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之所以养成这样的习惯,与宝钗自身的经历和学识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五十七回宝钗与岫烟的一段对话,道出了影响宝钗形成这种观念的现实因素,她说: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由此可见,宝钗对于这些外物观念的转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族衰落的缘故。薛家鼎盛时期的宝钗,曾经很在意外物的修饰,但薛家衰落之后的宝钗,成为一个“身在繁华,心如止水”的奇女子。此时的她与“身在槛外,心在闺阁”的妙玉形成了鲜明对比。妙玉对饮茶器具及煮茶用水的追求,包含着一种执念。而宝钗,对这些外物不以为意。

所以,她能设身处地的为湘云静心谋划螃蟹宴,能体贴入微的赠送黛玉燕窝和洁粉梅片雪花洋糖,也能为拿出自己的新衣送给投井的金钏儿做装裹。不是她炫富,也不是她不在乎这些东西,而是因为她觉得这些东西送给需要的人才更有意义。

这种种行为,都是她在生命中的一种修行。因为她有一双看透一切的眼睛,也有一颗包容一切的心。

大观园众女儿中,若说当得起“博学多才”四字的,非宝钗莫属。宝玉作诗,她可以改“玉”为“蜡”,被宝玉称为“一字师”;宝玉听戏,她可以随口吟诵“寄生草”,被宝玉赞为“无书不知”;宝玉参禅,她可以讲解弘忍、惠能与神秀的典故,令宝玉理解本真,抛却痴念;黛玉误读杂书,她可以推心置腹的讲解读杂书的弊端,令黛玉感动不已,尽释前嫌;惜春作画,她不仅可以详细的列出各种绘画用具,还可以详细的讲解如何使用这些画具,如何铺陈如何下笔等等。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看到宝钗的方方面面。

出身于的富豪之家、诗礼之族的她,接受的教育极其优越全面,年龄不大的她,在文学、史学、绘画、医理、宗教、戏曲等等这些方面,真可以说是无书不读,无所不通。

但父亲的早亡,母亲的羸弱,哥哥的顽劣,薛家家业的日渐凋零,又使得她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协助寡母打理家族事物的重任。也正是她自身的聪慧和博学,以及这些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使她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高更远的认识。而且很早就看透了世事,参悟了无常,做到了“身在繁华,心如止水”。

她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堪比姿容丰艳的杨妃,“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但却懂得“淡极始知花更艳”的道理,并且能够做到“珍重芳姿昼掩门”。

她可以“睿藻仙才盈彩笔”,但却“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她是一个“注重内修,而淡化外饰”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说是宝钗独有的一种特质。她宽厚仁爱,她博施济众,但她更懂得,要想帮助和周济需要帮助的人,首先得提升自己。她格物致知,又知行合一,她用自己所受的教育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

但在世人眼里,薛宝钗又是个深谙世故、处事圆滑的人。其实她的世故、她的圆滑,以及她的自我掩饰,都是在管理家族事务和生意中多年历练的结果,所以她很会做人,很会处世。趋利避害是她的本能,因而促使她做出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如搬离大观园的果断,对金钏投井的冷漠,对柳湘莲尤三姐之死的无视。虽然这些小瑕疵一度成为世人对其诟病的主要原因,但如果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她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或许就能更深一层的理解她的无奈和苦楚。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看透了人生在世,盛衰、贫富、聚散、生死,都再平常不过。她看穿了世人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所以在她面前,不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做到淡定从容,安之若素。

哪怕面对不幸的婚姻,哪怕面对无尽的孤守,哪怕“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她也能做到“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虽然她一直在努力的修行,尝试融合在每一个人身边,尝试让所有人满意,尝试让一切都趋近完美,但终因这种用心太过的努力,反而形成不可逾越的生分。和姐妹们,和自己的夫婿,相互之间的那一条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和书外的读者,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距离,使太多太多的误解,蒙蔽了可以看透宝钗的一双双眼睛。

她的世界是清冷的,也是孤独的。那山中高士的“苦寒”,不是人人都能够体会的。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善解人意,也让她始终给人忽远忽近的感觉。

她,一直在努力修行,但也终因这修行,而衍成了一生的落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钗  宝钗词条  群芳  群芳词条  修行  修行词条  落寞  落寞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卷:《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分配的次序》。国富论是经济学科的开山作,其写作和论述的方法,是从可观察的经济现象开始,推理演...(展开)

笔记

 《乌合之众》读后感

勒庞的这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心理是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时代表征的重要意义。他对群众心理的研究在后世享有持久的影响,他在书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所处在的社会...(展开)

笔记

 《学前教育评价》读书笔记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 “构建主题式园本科技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但对于课题的解读自己理解的还是不够深刻,带着自己的疑惑,我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