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听罗氏《道德经》注解有感 |粉丝投稿

文:一个热衷阳明心学的工科男

罗博士:

您好!

对于一位远离病疫重灾区的医学者来说,想必您也是心系病情,竭尽毕生所学来为战胜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吧,辛苦您了。作为湖北人民的我,现在还被困在家,所以可以静下心来学习《道德经》,今天刚好听完了,不禁有感而发,所以想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您一起探讨学习。我主要是对您举例的几个人物有一些新的感悟。

1.王阳明

王阳明在12岁就出诗《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我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首诗可以解释他当年为什么要立志做圣贤,“若有人眼大如天”,他的思绪已向天外那混沌的宇宙奔去,“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他在寻找天之道的时候,天之道是否也在寻找他呢?

第二个小故事就有点意思了,“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虎无所措其爪……”这事就发生在王阳明的身上了。当时得罪了大宦官刘瑾被贬去龙场,在途中为了躲避锦衣卫的追杀,然后有次夜间跑到一个寺庙想借宿一晚,却被小和尚拒之门外,只得去附近的一个小庙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令小和尚惊讶的是,王阳明竟然没被老虎吃掉,因为之前的路人在这个小庙过夜的,都是死于老虎利爪之下,可见有道之人,能感应世间万物。

第三个事就是龙场悟道,乱臣当道,想让王阳明在当时的龙场这疫瘴之地自生自灭,哪知“有无之相生也”,上天让他与世隔绝,却同时提供了距离天之道最近的场所,他摒弃一切杂念,躺在棺材内不断冥想,“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终于在某个夜晚,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他向圣人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这就是“心即理”的提出。

2.曾国藩

我是从曾国藩和王阳明的对比中有所感悟的。世间评判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和半个曾国藩。孔老夫子咱就不多说了,从王、曾两个家族发展史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评价对曾是有些不公的: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个状元,爷爷王伦也是个性情中人,再往上说,就是晋朝琅琊王氏的后裔,王导,王羲之都是他祖先。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已不再是这个名门望族所追求的,他们的目光已投向“豫呵,犹呵,俨呵,涣呵,敦呵,混呵”的世界尽头,经过一二十代人的不断探索以及思想传递,终于将开启天门的钥匙交给了王阳明,这也许就是他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原因吧。从这个角度看,心学应该是整个王氏家族的思想结晶,最终汇集到王阳明这,由他画上完美的句号。

但阳明之后,王氏后人已不再被历史选择,“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上天选择的一代圣贤,一个名门望族,也终究回归本源了;曾国藩,一个资历平平,毫无天赋的湖南乡下人,世代并没有达官显贵,那么他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光宗耀祖,在他中年却能由“儒”转“道”,最终也成为一代圣人。拿整个琅琊王氏的努力和曾国藩一个人的努力对比,我想我们对曾国藩应该弥补一些敬意吧。曾的儿子曾纪泽是晚清第一外交官,而后世曾氏族人于短短1世纪内,在许多行业都能出类拔萃,至今仍不乏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泰斗级的人物。“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作为传道者,老天先让王氏从有到无,再让曾氏从无到有。从这种规律来看,起于曾国藩,经过曾氏家族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几百代人的思想沉淀,终究也会出现集大家之学说于一人的曾氏圣人。

所以我希望通过自身对国学的热爱从而能使周边人能够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以及能量。若社会能够慢慢的接受并逐渐崇尚起来,真当出现了曾氏圣人出现的那一刻,那么能够欣然接受,并灵活运用,国家也必定强盛起来!

3.汉文、景、武帝

罗博士您反复提到文景之治时,那个仓库里串钱的绳子都烂了,来形容人们当时非常富裕,然后汉武帝穷兵黩武,最后老百姓民不聊生,写下罪己诏,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达有道的管理者应该放下自己的欲望,做到“无为”。不过我觉得就是因为出现了陈陈相因的情况,才给了汉武帝展示他雄才伟略的机会。国家富裕了,却依旧受到北方匈奴的欺负,卑躬屈膝。“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所以汉武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捍卫国家的威严,这个角度看,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天之道吧。

根据这个例子,请允许我斗胆揣测一下您讲的第57章的内容:“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中的“以奇用兵”的涵义,我的解读是:以合理的、因地制宜的方法来调整政策、制度。奇:特殊,合理,兵:政策,制度,把此处作为了一个比喻的意义,而不是真的打仗的意思。因为这章之前都是讲管理者自身要学会达到“无为”,这章之后就开始讲治国,管理的理念,而且本章后面也是讲民,人会怎样,并没有涉及到军事。所以整句话我想做这样的解答:用稳定的体系治理国家,遇到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样人们就能按照规矩做事,最终整个社会就能有条不紊的运转,达到“无为”的状态。

4.韩信

罗博士您在举例的时候,每每提到功成名就并且可以善终的郭子仪时,我脑袋浮现出的却是另一个人物,叹息之情油然而生,他就是韩信,“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身处乱世,能静下心来学习兵法,观察当今形式,以至于身受胯下之辱也能够忍气吞声,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上天能够给予他机会,让他的军事才能充分发挥。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授拜大将军,暗度陈仓,背水一战……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为什么攻下齐鲁大地之后不听谋士之言称齐王,却跟刘邦要一个假齐王呢?“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为什么在全国统一以后不放弃兵权,颐养天年呢?“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军事才能在乱世就能生存之道,就是荣誉的象征,可是在太平时期,这就是谋反的杀身之祸,要是能和张子房多请教下,又何至于殒命长乐宫呢?“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若驽马之安步。”每当读起《史记·淮阴侯转》时,不禁潸然泪下,这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使百姓尽快脱离于战争之乱的将军,是值得安度晚年的。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和赞叹就越日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它们像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这是康德对天之道和人之道的思考吧。毕业于札幌里医科大学,却以情爱大师著称的渡边淳一博士却在晚年笔锋一转,写下了他对道的感悟——《钝感力》,那就是“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那就是静的力量。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先驱向着天之道不留余力地奔跑着,生而为人,我想,我们应该追随他们的脚步,这样才能不负韶华!

可能是因为还未到而立之年吧,关于《道德经》在生活中的运用,我还未有很深刻的感悟。不过您对《道德经》的注解,如同时光机一般,把我的思绪调回到那些无数个焚膏继晷,秉灯夜烛的夜晚,如同针线将我脑海的只言片语编织成知识的框架。再次真心地感谢您!!!

一个热衷阳明心学的工科男

2020.3.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罗氏  罗氏词条  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注解  注解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投稿  投稿词条  
笔记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小时候对狼的认识大都来自于妈妈给我讲的故事,比如《狼来了》啦、《小红帽》里的狼外婆啦、《东郭先生与狼》等等。古人也经常用狼来形容一些卑鄙或品德不正的人,例如狼子...(展开)

笔记

 《微笑的距离》读书笔记

《微笑的距离》读书笔记摘抄250字开场段:给蓝天一个微笑,阳光会把阴天打败;给溪流一个微笑,清澈会把混浊打败;给自己一个微笑,勇气会把懦弱打败;给人生一个微笑,...(展开)

笔记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书笔记

清晨,微笑的旭日与绚丽似火的国旗在雄壮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伴随着激昂的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像一道道电流从我身上经过。小时候,看到哥哥姐姐们戴着整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