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2000多年前,庄子在《在宥》提出的思想,比...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庄子提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实和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并非真的让我们放弃圣贤和摒弃智慧,而是要告诫我们克制人性的欲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权势诱惑,这样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做到所谓“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01:

其实在《庄子·在宥》这一篇中,庄子还阐释了两个重要的思想,这两个思想非常具有现代感,为什么这么说呢?用通俗点发话说就是:每个人都乐于看到自己的优点,而选择性地忽视自己的缺点;我们总是过度关注少数的成功,而选择性地忽视了大量的失败;成功大部分只是侥幸,而失败不可避免。

在现代心理学中,这些都是典型的思维谬误,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意识到了人性中的这些弱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 ?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 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 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意思是说,世俗的人总是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与自己不同。希望别人与自己一样,不想别人与自己不一样,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内心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又何尝能够超出众人呢!靠着众人支持了肯定自己的见解,还不如让众人各自发挥才干。

希望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这样的话,就只看到夏、商、周三代帝王的政绩,却看不到带来的后患。这样治理国家是凭借侥幸才能成功而已,但有多少凭借着侥幸而不亡国的呢?能保住国家的,还不到万分之一;而失去国家的,就算要亡一万次也救不了一次。这真实可悲!一国之君居然不知道这个道理。

02:

在现代心理学中,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很多固有的错误思维,比如“确认偏误”,也就是我们总是偏爱自己的观点,千方百计去找理由来自圆其说;比如“损失厌恶”,每个人都不喜欢失去而喜欢得到,失去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程度,是得到同样的东西所带来快乐程度的两倍;比如“忽视沉默的证据”,我们总是看到成功的少数人,而忽视了做了同样的事情的人,大量的失败案例,这个是创业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媒体总是报道创业少数的成功者,他们的光环和荣耀掩盖了,大量在痛苦中挣扎,且默默无名的创业失败者。

在《能力陷阱》这本书中,也讲到这个道理,越是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的人,成功的光环让他们认为,缺点是无足轻重的,但往往是短短的成功之后,更大的失败正在酝酿。在《成功与运气》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偏向于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失败归于自己“运气不好”。但实际上,可能正好反过来,绝大部分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运气。

更严重的是,我们不仅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我们还会怀疑别人的成功只是侥幸。比如在职场中,看到同事加薪升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他?认为领导有偏见,认为公司不公平,别人的成功是侥幸;但当自己得到加薪升职的时候,我们往往第一反应是:这是我一直努力的结果,是我应得的。

总之,每个人都有很多错误的固有认知,这些认识潜藏在我们思维的角落,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他人、对世界的判断。而早在几千年前的思想家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人类的思维陷阱,并警醒我们。

就像庄子说的“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庄子  庄子词条  多年  多年词条  提出  提出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  2000  2000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