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欺诈的认定是什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欺诈的认定是什么

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⑴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⑵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⑶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⑷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⑸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⑹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⑺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⑻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⑼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⑽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当采用一般标准,即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则个别消费者不得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第三,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⑴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⑵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

⑶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⑷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⑸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遇到这种情况及时的拨打12315热线投诉商家,避免错过了投诉期限而失效。接到投诉之后,消费者应当保留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确切证据,这样就算上法庭去起诉商家也可以做到有理有据。

延伸阅读:

欺诈发行债券罪的处罚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欺诈发行债券...

欺诈订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如果发生了欺诈行为,那么签订的合同就是无...

遭遇价格欺诈怎么维权?

消费者在碰到价格欺诈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怎么认定欺诈发行债券罪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

商家价格欺诈赔偿几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有何规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盗窃、诈骗、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权益保护法  权益保护法词条  欺诈  欺诈词条  认定  认定词条  消费者  消费者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消费权益

 实体店不给退货如何解决

1、找店里经理来协商一般在实体店购买商品,都是店员直接销售,拿回去才发现质量问题,想去找店员退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实体店一般是出了门就不会再给退了,这个时候跟...(展开)

消费权益

 网购可否随时退货

1、消费者在七天内可要求退货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