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干支纪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部分书籍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八月”(近似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近似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故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以每月交节日作为分界点,并不是阴历中的初一为分界点。以立春为寅月开始。

干支纪月起源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正月建寅

关于干支纪月法,在《史记·律书》有记载,”以十二月配十二子十母十二律……“,这里的子即是支,母就是干,律就是钟律。

接着来了解斗建的意义,斗建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十二辰纪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古人发现可以用斗柄的指示来确定辰位,于是在日月相会日(朔日)观察斗柄指的辰位来确定月建。即:夏正十一月朔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古代以十二地支纪月,只是不同朝代以每年开始的月份不同。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注意,这里的“正月”“二月”“三月”等不是指农历的正月之类,是指作为一年的岁首)。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历是正月建亥,二月建子,三月建丑。至汉代恢复用夏历,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武则天改过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

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

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的纪年、纪日多与阴阳历法配合(如目前使用的农历),只在历书中注记或民间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

所以,大多数日历中都没有完整标记干支历,需要方法来推断出干支月份。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一配就行。五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为了便于推算,把它们的关系归纳于此表:(注意表中十二地支月转为数序月,并非指农历月份)

年天干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甲、己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
乙、庚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
丙、辛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
丁、壬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戊、癸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此外,也可以公式计算干支历月份:首先推算该年干支历寅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号类推,该年寅月的天干号为:取公历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是负数时加10。

例如:公历1991年(干支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为=(1-2)*2-1= -3 ,因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干支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史书上的用法

新唐书·本纪六 肃宗、代宗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大赦,去“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号,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月以斗所建辰为名。赐文武官阶、勋、爵,版授侍老官,先授者叙进之。停四京号。

元年 建子月癸巳,曹州刺史常休明及史朝义将薛崿战,败之。 己亥,朝圣皇天帝于西内。 丙午,卫伯玉及史朝义战于永宁,败之。 己酉,朝献于太清宫。 庚戌,朝享于太庙及元献皇后庙。 建丑月辛亥,有事于南郊。 己未,来瑱及史朝义战于汝州,败之。 乙亥,侯希逸及朝义将李怀仙战于范阳,败之。宝应元年 建寅月甲申,追册靖德太子琮为皇帝,妃窦氏为皇后。 乙酉,葬王公妃主遇害者。 丙戌,盗发敬陵、惠陵。 甲辰,李光弼克许州。吐蕃请和。 戊申,史朝义陷营州。 建卯月辛亥,大赦。赐文武官阶、爵。五品以上清望及郎官、御史荐流人有行业情可矜者。停贡鹰、鹞、狗、豹。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 壬子,羌、浑、奴剌寇梁州。 癸丑,河东军乱,杀其节度使邓景山,都知兵马使辛云京自称节度使。 乙丑,河中军乱,杀李国贞及其节度使荔非元礼。 戊辰,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及史朝义将谢钦让战于申州,败绩。 庚午,敦子仪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节度行营,兴平、定国军兵马副元帅。 壬申,鄜州刺史成公意及党项战,败之。 建辰月壬午,大赦,官吏听纳赃免罪,左降官及流人罚镇效力者还之。 甲午,奴剌寇梁州。 戊申,萧华罢。户部侍郎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巳月庚戌,史朝义寇泽州,刺史李抱玉败之。 壬子,楚州献定国宝玉十有三。 甲寅,圣皇天帝崩。 乙丑,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年为宝应元年,复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为四月。 丙寅,闲厩使李辅国、飞龙厩副使程元振迁皇后于别殿,杀越王系、兖王亻闲。是夜,皇帝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

查《寿星万年历》,唐肃宗之元年

冬至所在月(761.12):

初一壬午大雪,十三癸巳,十七冬至,十九己亥,廿五丙午,廿八己酉,廿九庚戌

大寒所在月(762.02):

初一辛亥,初三小寒,初九己未,十八大寒,廿五乙亥

雨水所在月(762.03):

初一辛巳,初三立春,初四甲申,初五乙酉,初六丙戌,十八雨水,廿四甲辰,廿八戊申

春分所在月(762.3):

初一辛亥,初四惊蜇,初二壬子,初三癸丑,十五乙丑,十八戊辰,十九春分,二十庚午,廿一壬申,

谷雨所在月(762.4):

初一庚辰,初三壬午,初五清明,十五甲午,二十谷雨,廿九戊申

小满所在月(762.5):

初一庚戌,初三壬子,初五甲寅立夏,初五乙丑,十六丙寅。

大寒所在月初一辛亥,已称建丑月,初三才小寒

春分所在月初一辛亥,已称建卯月,初四才惊蜇

谷雨所在月初三壬午,已称建辰月,初五才清明

小满所在月初一庚戌、初三壬子,已称建巳月,初五才立夏

由此可见,唐代地支纪月自朔日始,非自节气始。

对应表

农历的干支纪月,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农历月(闰月使用上月干支),从初一日到三十日(小月为廿九日)。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农历月份、近似节气,近似公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农历地支节气中气近似公历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正月寅月立春-惊蛰雨水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二月卯月惊蛰-清明春分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
三月辰月清明-立夏谷雨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
四月巳月立夏-芒种小满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五月午月芒种-小暑夏至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六月未月小暑-立秋大暑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
七月申月立秋-白露处暑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八月酉月白露-寒露秋分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
九月戌月寒露-立冬霜降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十月亥月立冬-大雪小雪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
十一月子月大雪-小寒冬至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
十二月丑月小寒-立春大寒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十二律 斗建 斗柄 鹖冠子 夏正 十二月建 建寅 夏历 建丑 周历 建子 建亥 阴阳历 命理学 丙寅 己巳 庚午 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