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1. [vigor;vitality;energy]∶旺盛的生命力。

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2. [life]∶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

那些老概念仍有活力。

3. [vivilization]∶朝气蓬勃,刚劲有力。

他的文学作品已经失去了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失去了活力。

4. [pulse]∶激动的情绪,生气。

新工业刺激了人们的活力。

引证解释

指旺盛的生命力。

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冰心《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这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么会死呢?”

物理学含义

1686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力应该用它产生的效果来量度。按照他的看法,把1千克物体举高4米和把4千克物体举高1米,需要同样大小的“力”;反过来,由4米高处落下的1千克的物体与1米高处落下的4千克的物体,他们获得的“力”也是相同的。莱布尼兹这里所说的“力”,指的是重力与高度的乘积Gh,实际上是力所做的功。他进一步根据伽利略的落体定律计算出Gh与mv·v(m是受力物体质量,v是其速率)成正比,因此莱布尼兹认为应该用mv·v来量度力,并给它取了个名称,叫做“活力”。在以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活力”成为学术界广为流行的一个用语。

莱布尼兹相信有某种与运动有关的量是守恒的,这就是他所说的“力”。但是,竖直上抛的物体,随着上升的高度的增加,活力逐渐减小,上升到最高点,活力变为零。应该怎样理解这一点呢?莱布尼兹认为,活力并没有在上升过程中损失掉,而是以某种形式贮存起来了。他把这种与静止状态相联系的贮存起来的“力”,称之为“死力”。他使用的“活力”与“死力”这两个用语,说明当时还不能区别力和能这两个概念。而且,用“活力”来量度力的大小(实际上是用功来量度力的大小),也是不对的。

第一个察觉这种概念上的混乱,把力与能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他在1807年指出,重力和高度的乘积虽然可以用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但是不能认为用mv·v来量度力是正确的。他提出用“能”这个词来代替“活力”,并且指出,为了使物体产生运动所做的功,跟物体获得的能量mv·v成正比。

但是杨的提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为人们所接受。1829年,法国物理学家克里奥利在计算机械效率时仍然使用“活力”这个词,不过他用0.5mv·v代替了历来使用的mv·v。直到19世纪50年代以后,“能”这个术语,才逐渐被物理学界广泛承认和采用。

动能的旧名

为1695年G.W.莱布尼兹(1646~1716)所引入,他认为运动应用质量m和速度的平方量度,并把称为活力,以区别于静止物体的压力或死力。19世纪20年代末,功的概念引入力学后,G.G.科里奥利提议把称为活力。以后,在英国首先把活力改称为功能,例如W.汤姆孙和P.G.泰特的《自然哲学论》(Treatise on Natural Philosophy, 1867)中说:“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的活力或动能同质量和速度平方两者成正比。”

生物化学名词

酶活力

又称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是研究酶的特性、进行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指标。

比活力

在酶学研究中,经常用酶的比活力来表示酶的纯度。比活力是指每mg蛋白质所具有的活性,用“活力单位数/每mg蛋白质”表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