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渭城区,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地处关中中部渭河北岸,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面与西安市高陵区接壤,西面和秦都区为邻,南面隔渭河与西安相望,北面同礼泉、泾阳毗连。介于东经108°40′03"—108°57′36",北纬34°19′47"—34°29′17"之间,东西长约26.73千米,南北宽约17.92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

渭城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座落境内。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经辖区,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2017年,渭城区常住人口21.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3.9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24.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2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0704万元。

历史沿革

区境夏为有扈氏辖地,商代封予帝喾时司天官吴回的后代,名程(郢) 。武乙三十四年(约前1108年)赐予周王季历。季历子姬昌(周文王)营造丰京之前,曾居於程。周武王伐纣之后,封其弟毕公高於此,遂名毕。毕、程国中心在韩家湾乡白庙村南汉安陵附近。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区境东部窑店乡一带营建“冀阙”宫廷。因其位于九荘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历经惠文、悼武、昭襄、孝文、庄襄五王及始皇、二世两帝,为秦都144年。秦始皇在咸阳置内史统领关中诸县。秦末,项羽西屠咸阳,分秦内史为雍、翟、塞三国,谓之“三秦”。区境窑店以东属塞国,窑店以西属雍国。

汉高帝元年(前206)刘邦“还定三秦”后,在咸阳故城置新城县,七年并入长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复置,更名渭城县。西汉还在境内汉高祖陵寝处置长陵县,汉惠帝安陵陵寝处置安陵县,汉景帝阳陵陵寝处置阳陵县。

太初元年(前104),分长安以东为京兆尹,渭城以西为右扶风,长陵以北为左冯翊,谓之“三辅”。境内长陵、阳陵二县属左冯翊,渭城、安陵三县属右扶风。东汉光武六年(30),渭城并入长安。十五年(39),长陵、阳陵改属京兆尹,安陵仍属右扶风。

三国魏将长陵、安陵二县并入京兆郡的长安县,阳陵并入高陵县。区境遂为长安、高陵二县县地。

十六国后赵石勒(329),分始平和长安在故渭城置石安县。前秦皇始二年(352),分京兆在长陵城置咸阳郡,辖石安等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属咸阳郡。46年把泾阳县并入石安县。太和二十年(496),咸阳郡由长陵迁至泾水北,(今泾阳县城区)。景明二年(501),分石安复置泾阳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在灵武县兼置灵武郡。建德二年(573),灵武郡、县均废,辖地并入石安县。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咸阳郡,石安县并入泾阳县。

武德元年(618),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宋金仍属京 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明洪武四年(1371),县城移至老城区。民国初属关中道,1933年改属省。1937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咸阳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专署驻老城区中山街。1952年12月,分城、郊设县级咸阳市。1953年撤销专区,咸阳县、市改省直属。1958年12月,县并入市。1961年复设咸阳专区。1983年10月地改市后,原市改为秦都区。1986年12月,以乐育路为界,与秦都区分治咸阳市区。

行政区划

街道名称下辖地区
中山街街道渭阳路社区,东明街社区,西宁街社区,仪凤街社区,北大街社区,中山街社区,抗战南路社区,利民社区,团结社区,旭鹏社区
文汇路街道东风路社区,毕塬东路社区,文汇东路社区,文汇西路社区,新兴北路社区,钢管厂社区,华星公司社区,毕塬中路社区,联盟一路社区,联盟二路社区,202所社区,民院社区,陕工职院社区,光辉社区
新兴路街道人民东路社区,民生路社区,陕西一棉社区,陕西纺织器材厂社区,陕西第八棉纺织厂社区,乐育路社区,建国路社区,抗战北路社区,凤凰社区,民生西路社区,东润花园社区
渭阳街道滨河社区,金旭路社区,文科社区,文林社区,三普社区,长庆昌源社区,文苑社区,望贤路社区,长庆石化社区,双泉社区马家堡社区,杜家堡社区,张家堡社区,碱滩社区,任家咀社区,李家堡社区,西耳社区,金家庄社区,塔尔坡社区,日月星城社区
渭城街道陕西玻璃厂社区,西电社区,三五三零厂社区,朝阳四路社区,冶家台村,渭城湾村,摆旗寨村,石何杨村,坡刘村,石桥村,龚东村,龚西村,羊过村
窑店街道长电社区,渭柳佳苑社区,窑店村,刘家沟村,三义村,邓家村,大寨村,仓张村,长兴村,黄家沟村,西毛村,毛王村
正阳街道渭电社区,秦韵佳苑社区,九张村,肖家村,东杨村,后沟村,张湾村,柏家咀村,左排村,许赵村,同仁村,杨家湾村,后排村,卓所村,孙家村,马家堡村,怡魏村,韩家湾村,咀王村,北舍村,杨新庄村,黄家寨村,上寨村,岳家庄村,张闫村兴隆村,史村,白庙村
周陵街道空港花园社区,苏家寨村陈老户寨村,西郭旗寨村,东郭旗寨村,黄严村,黄家寨村,李家寨村,司魏西村,司魏东村,五庄村,新庄村,南贺村,贺家村,北贺村,大石头村,雷家村,赵家村,崔李费村,西大寨村,东大寨村,陵照村,西石羊村东石羊村,王车小村,东石村,王车大村,西石村
底张街道空港幸福里社区,底张村,闫家寨村,岩村,陶家村,布里村,朱家寨村,师家寨村,孙家村,顺陵村,龙枣村,陈家村,陈马村,眭村,王村,瓦刘村,西蒋村,岳家村,郭村
北杜街道空港阳光里社区,成任村,南杜村,靳里村边方村南朱刘村西刘村北朱村,北里村,齐村,龙岩村,杨寨村,北杜村

地理环境

位置

渭城区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关中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处于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面与高陵县接壤;西面和秦都区为邻;南面隔渭河与西安相望;北面同礼泉、泾阳毗连。东西长约26.73公里,南北宽约17.92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

地貌

渭城区地貌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向渭河谷底倾斜,大致以宝鸡峡北干渠为界,分为北部黄土台塬区和南部冲积平原区。北杜乡杨家寨南窑最高,正阳乡同仁庄东南最低,海拔在514~367米之间,高差147.0米。北部台塬区划分出台塬与塬间洼地两类,南部平原则划分为三级河流阶地、河漫滩及河床。

气候

渭城区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性气候。表现为四季冷暖分明,春季(3月下旬开始)大地回暖,降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寒潮、大风、霜冻和春旱天气;夏季(5月下旬开始)气温最高,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夏初和伏天多旱,后期易出现大风暴雨;秋季(9月上旬开始)初多阴雨,气温缓降,湿度大,光照少,后期气温猛降,干旱少雨;冬季(11月上旬开始)气候变冷,干燥少雨。

自然资源

地热资源

渭城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储量丰富,地热储量约2500亿立方米,已勘查和规划的地热出水量为372亿立方米,出水量大,温度高,水质优良,持续性好,富含氡、硫、锂、锶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标准,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渭城区已凿成地热井7眼,井深1998米~3558米,水温最高可达120℃,涌水量44.34立方米/小时~182立方米/小时,均为自流井,最大关井压力达1.2千怕。

水资源

渭河是渭城区区的河流。由秦都区流入,经渭阳、渭城、窑店、正阳4乡,在同仁庄入高陵县境内。河段长25.06公里,年流量51.6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63.8立方米/秒,即使在枯水年,年径流量也达24.15亿立方米,而且无断流现象。

生物资源

动物

渭城区属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的南部。其特点是:动物区系上以古北界成分和广泛分布种居多,东洋界成分的种数不多;森林动物贫乏,以北方农耕区的相关种为主;大型兽极少,多为一般种类;鸟类种类较多,具有南北混杂的状态。

植物

渭城区木本植物有豆科、榆科、苦木科、木兰科、松科、悬铃木 科、楝科、杨柳科、蔷薇科等43科、81属、131种、240多个种类或品种。其中以杨柳科、豆科、蔷薇科分布较广,塬上树种以臭椿、中槐、泡桐、石榴、枣、苹果等较普遍;塬下以榆、臭椿、柳、苦楝、梨、桃、泡桐等栽植较多;城区各道路两旁普遍栽种的行道树,主要树种有柏、国槐、杨、法桐等。

人口民族

渭城区人口数自清乾隆十六年(1751)始有记载,当时为52290人;清道光三年(1823) 59600人;清宣统三年(1911) 61799人,历时190年,共增加9509人。

中华民国后,人口增长缓慢,至1949年总人口共85179人。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至1987年底,渭城区总人口270958人,育龄妇女人数为61936人,全年出生人口8291人,育龄妇女总生育率为69.3% ,全年出生率为16.1‰。1990年,人口已达到306253人,41年净增人口221074人,比1949年增加了28%。

2009年,渭城区常住人口为429900人,与2008年人口持平,出生率为9.89‰,死亡率6.09‰;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到9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

经济

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316.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5.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6.04亿元,增长1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4%;第三产业增加值77.11亿元,增长8.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1613元,较上年增加2405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2%,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农业

1949年渭城区灌溉面积仅有2.3万亩,占耕地面积7.3%,尚无农用动力机械。粮食、棉花、油料总产分别为20164吨、1021吨和150吨,单 产为85.8公斤、13.5公斤和10.1公斤。大家畜存栏8000头(匹),生猪存栏2900头,农业总产值1162.8万元。

1986年,渭城区灌溉面积23.49万亩,占耕地面积92.9%。粮食总产、单产年递增8.99%、12. 03%。年平均向社会提供肉、蛋、奶、鱼、瓜、果、菜等总值830.18万元,农业总产值年递增9.87%。

1990年,渭城区灌溉面积23.05万亩,占耕地面积91.45%;庭院经济收入近3000万元,年收入千元以上大户6000多户;间作套种发展到7.9万亩,总增收790万元。

2009年,渭城区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62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73056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8%;林业产值为259万元;牧业产值为25859万元;渔业产值为33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20万元。

2016年,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北京苗木、西部芳香植物园等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张裕酒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4.7%。

工业

民国初年,只有小型手工业生产,其铁器、酱制品远销西北诸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仅有9家私营工厂,121户个体手工业者,产值274.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34%。1950年后,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为代表的30余座现代化工厂相继建成,形成以电子、纺织为主的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特点的工业体系。1990年底,渭城区工业总产值突破9亿元,是1949年的290倍。

2009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4.8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242.67亿元,产销率为99.13%。辖区内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4.439亿元,比2008年下降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798亿元。

2016年,扎实推进两个“1113”工程,启动实施工业千亿行动计划,有色光电、凝远绿色建材等项目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8亿元、增长8.8%。

社会事业

科技

1987年渭城区成立后,科技工作按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实施“星火计划”、“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开展群众性的科技、科普活动。1987~1990年,渭城区共完成“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个,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7个,其中获陕西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获咸阳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个,总投资697.49万元,各项目实施后平均每年新增工业产值1504.6万元,新增农业产值1197.84万元,新增利税259.13万元。

2011年,渭城区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6项。

政治

渭城区县委领导中共渭区委书记杨美乐
中共渭区委副书记余天西、陈锋、蒲博霞
中共渭区常委李晓曦、邢晓明、李睿、王亚娥、马秋实、刘向东、郭涵、郭鹰
渭城区人大领导人大常委会主任聂文卫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存悌、杜彩玲、刘毅力、南步忠、张俊峰
渭城区政府领导区长余天西
副区长李晓曦、邢晓明、成小曼、姚会林、李强、王洲
渭城区政协领导政协委员会主席刘军
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牛云科、蒲田德、梁祖一、张国钢、姚少荣

注:以上领导均为现任

卫生

1949年以前,境内有中西医医务人员200余名,只有8张简易病床。1959年6月,市区内设立了以中医为主的联合医院,并设病床50张。

1979年,辖境内有西医医院、卫生院、所69所,床位700多张,西医医务人员1300多名。

1990年,区属医疗卫生院、所15个,医务人员400名;中央、省、市驻辖区单位医院17所,卫生所(室)79个,医务人员1841名。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3名,主管中药师8名;西医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62名,主治医师94名,主管护士31名,主管药师20名。

2009年,渭城区共有各类医院和卫生院(所) 37家、床位2720张、卫生技术人员4063人;渭城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146474人,参合率达92.3%。

2016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荣获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8%、98.9%。

教育

19 59年,全辖境有中学8所,学生3666名。其中公办完全中学和初中各2所,初中生2540名,高中生834名;民办初中2所,学生120名。

1976年,辖境内中学猛增至71所。其中完全中学36所,初中35所,学生19828名,教职工1226名(其中民办教师284名)。 1978~1979年,辖境有中学47所,学生25827名。其中教育部门办31所,初中生12566名,高中生7006名。

1984年,对中学也和小学一样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区属4所完全中学和城内的2所初中,乡办初中归乡直接管理。1985年,本辖境有中学43所,学生24834名。其中区直属完全中学和初中6所,有初中生3865名,高中生5903名;乡属初中18所,学生8283名;企事业单位办19所,学生6783名。

1987年,有中学41所。其中直属完全中学4所、初中2所,乡属16所,企事业单位仍为19所。1980~1990年,升学率逐年增多,平均在40%左右,最高为60%。1990年,渭城区共有直属中学6所。其中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3所。

2009年渭城区拥有学校100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职业中学9所、小学62所;渭城区拥有专任教师3917人,其中普通中学2000人、职业中学180人、小学1737人;共有在校生58794人,其中普通中学30584人、职业中学3500人、小学24710人。

2016年,深入推进“双高双普”和省级“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咸阳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初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历史文化

戏剧

秦腔

属板腔体,境内地方戏的主要剧种,群众称大戏。秦腔传统剧目共有400多本,其中大戏(亦称本戏)300多本,小戏(或折戏)100多出。主要剧目有:《五典坡》、《铡美案》、《劈山救母》、《游西湖》、《三滴血》、《麻疯女》、《白蛇传》等等。

弦板腔

亦称“板板腔”。以其伴奏乐器主要为二弦、三弦和板子三大件而得名,起源于宋代,由啁戏发展而形成,是渭城区民间小戏剧种之一,多用于皮影戏。

眉户

又称曲子戏,属曲牌体。是古时“清曲”中“月弦曲子”搬上舞台后而形成的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明代开始在渭城区流传,今犹盛不衰,并搬上大舞台。

工艺

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名目繁多,主要有刺绣、针织、编织、布贴、剪纸、纸扎、泥塑、面花、木雕、石雕、金烫等。其造型主要有飞禽走兽、蜂蝶虫鱼、花草树木、高山流水、戏曲人物、民间故事、风物传说等。

关中盛产小麦,境内以地方特色的面花工艺著称。互送花馍,此风俗世代沿袭至今。花馍均作为礼馍和供品形式出现,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阴阳观和周礼传统风俗。其形状多为动物、花卉、蔬果及吉祥图案。花馍馈赠时间为每年的春节、端午、重阳3个节令,尤其是“九月花糕”更具特色。其他如为老人祝寿、婚丧嫁娶、婴儿满月、忙罢女儿回娘家亦用。

风景名胜

唐顺陵

顺陵是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西南,龙枣村东北,是中国现存风貌最完整的古陵园之一。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按王妃礼制修建杨氏墓冢。武则天称帝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将墓改为陵,称顺陵。陵园分为内外二城,内城也叫皇城,为方形,四角夯土墙明显;外城系改墓为陵后所扩建。顺陵陵园南北长1264米,东西宽866米,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陵前现有石人12尊,石羊、石狮各一对,华表顶1件,石础1对,莲花座1个。东门、西门、北门各有石蹲狮1对,北门外还有石马1对,南门有石走狮和天禄各一对。

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陵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其中出土的彩绘陶俑人物造型准确,表情丰富,出土的断臂汉裸俑,堪称“东方维纳斯”和“东方大卫”。

千佛铁塔

千佛铁塔,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渭城区北杜镇,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所铸。195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内用青砖砌筑而成。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分外得体。各层环周有铸铁佛多尊,故名。间铸以奇花异草、珍禽怪兽,铸工精巧。塔座正南门额上有铁制匾额一块,正中铸有阳文“千佛塔”,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周武王 秦孝公 秦始皇 汉惠帝 高陵县 泾阳县 武德 中山街街道 文汇路街道 人民东路社区 建国路社区 渭阳街道 文林社区 双泉社区 马家堡社区 日月星城社区 渭城街道 窑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