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悲伤逆流成河》是当代作家郭敬明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06年11月起在杂志《最小说》上连载,首次出版于2007年5月。

该小说讲述了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易遥、齐铭在校园内外纠葛的成长故事。小说语言细腻,格调深沉冷静,较作者以往作品风格有极为明显的转变,被视为其现实主义的转型之作,上市十天平装版销量便突破一百万册。

2018年9月21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在中国内地上映。2019年7月1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流淌的美好时光》在湖南卫视播出。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少女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怀孕,和她毗邻而居的齐铭则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老师的宠儿,父母的掌中宝。两人之间产生了某种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或者说是凌驾于爱情与友谊之上的微妙情感。直到顾森湘和顾森西姐弟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齐铭和顾森湘自然而然的相爱,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顾森西对易遥产生了好感,当易遥与齐铭各自有了感情归属、彼此渐行渐远时,可是最后易遥收到一个匿名的短信,对方以为易遥是齐铭的女朋友,约她去见面,于是易遥把短信转发给了顾森湘,后来顾森湘去了,那些人对她做了很残忍的事,所以顾森湘割腕自杀了。后来,易遥因为齐铭和顾森西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厌恶,于是跳楼自杀在齐铭的面前。那种全身的关节、骨骼、胸腔、头颅一起碎裂的声音,让齐铭再也承受不了,在弥漫着煤气的黑暗中慢慢闭上了眼睛。易遥,顾森湘,齐铭,都被淹没在悲伤的河流里,还有在电视机前哭红了双眼的顾森西,四个人的爱情,四个人的命运,纠结撕裂……有人说这是两段爱情悲剧,但是在那个常年弥漫着潮湿空气的弄堂里,那个怀着怜悯之心心疼着易遥的齐铭,在满载的怜悯同情之中没有萌生出一点点的爱的感觉吗,易遥爱着顾森西,却在两个否定她的男生面前,选择了以那样惨烈的方式死在齐铭面前。是齐铭而不是顾森西。从童年的相伴到少年的相随,相依相伴的或许不仅仅是同情和依靠。只是在残忍的生活面前,这两个孩子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信任和彼此给予的对爱情的希望。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齐铭  本书男主人公,长相英俊,成绩优异,家境从贫苦到发达,他与易遥有着一种临界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关系。顾森湘和易遥都喜欢的男孩,本以为自己很了解易遥可后来因为错怪易遥导致易遥自杀内疚自己也自杀去世。
易遥本书女主人公,从小古怪的生活际遇让易遥要强,需要人爱却忽略了身旁爱自己的人,一直误会靠卖身为生的妈妈只爱钱而不爱她直到母亲去世才知道母爱的伟大,后来找到的其实并不爱自己的人。易遥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跳楼自杀。
顾森西中途转学到易遥学校的学生,成绩比较差,但是长相英俊很讨女生喜欢,后期对易遥产生好感。
顾森湘顾森西的姐姐,成绩优异,一直是父母的宝贝,后来变成齐铭的女朋友。因为遭到唐小米的嫉妒,被唐叫人强暴,留下阴影,最后自杀。
唐小米长相漂亮,但是为人歹毒,是她的自私最后终究毁了易遥、齐铭还有顾森湘。

创作背景

21世纪初,文学正式进入80年代作家群主导读者市场的时代,此段时间开始在市场上具有作品号召力的有如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典型的80后作家,他们大都形成了固定的作品风格,韩寒讥诮幽默,郭敬明忧伤华美,张悦然敏锐聪颖。作为市场上作品销售已无障碍的青年作家,郭敬明开始有意识的作品风格上的转换和题材上的重新遴选,于是以当代青年学生生态现状为题材开始了《悲伤逆流成河》的创作。

作品鉴赏

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不再走唯美路线,而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郭敬明说,这是自己的转型之作,在写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就连白烨读过读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评论到:“一是没有想到他那种清新引人的文字,不仅没有丝毫的减退成色,而且含带了不少散文的韵致和诗的气度"使得作品的文学品味更为浓郁。二是没有想到作品里的故事是如此的沉重,人物是如此的无告,在直面学生生态现状的淋漓叙事中,一种叫做责任感的东西扑面而来,从这部小说新作里,可以读到郭敬明为学生弱者代言的平民姿态,也可以读到他对于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诸种不谐之音的捕捉,揭示与批判这使得整部作品散发出了一种浓重的“审父”或“审母”意识。我觉得这应该是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与经典的故事叙述惯例不同,在《悲》中,郭敬明经常使用短促的句子和分行结构来暗喻情绪的变化。如果我们回溯一下《悲》的开端,就会发现,作者试图以一种充满暗喻色彩的氛围来表达某种暧昧不明的情绪:“弄堂里弥漫起来的晨雾,被渐渐亮起来的灯光照射出一团一团黄晕来。”故事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雾气中走出来。在整部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粗看很容易被认为是笔调的“明媚的哀伤”,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以“景”托“事”,以“事”喻“情”的手法,借助大量情绪化的“景观”氛围供托出“悲伤”的事来,但结局并不是以读者对“悲伤”事件的接受为目的,而是借助这一悲伤氛围倾诉某种情绪为旨归。

意识经验与身体经验,显示出在场的审美趣味表达方式。情绪像雾一样,很难凝固化,更无法抽象为条规秩序,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情绪作为文本描述对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本文关注“情绪”话题’以“情绪”研究关注意识经验与身体体验,认为这是从《悲》中看到审美新意的突破口,是有理由的。首先,在《悲》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的情绪描写;其次,情绪描写本身和情感有关,在美学的根源上,它与感性有着更亲和的关系,值得探讨;再次,情绪并非无可把握,在文本中,我们会看到,《悲》中所书写的情绪与意识和身体密切关联,情绪既涉及到意识的体验变化,也涉及到身体的体验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情绪的表达形式。所以,追索《悲》中的意识体验和身体体验,则能揭示《悲》所展示出来并以“情绪”书写衍生的审美趣味:在场的感性表达。

社会评价

石一枫:“用判断通俗作品的标准去评价《悲伤逆流成河》,也会发现文学评论这个工作越来越没有意义。”

赵星晨:“《悲伤逆流成河》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老练的叙事语言,通过对单亲家庭少女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怀孕后经历的描写揭示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反映了城市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

肖舜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悲伤逆流成河》是一种慢性毒药,是青春文学中的一朵恶之花,它将这么多丑恶的东西以温柔甜蜜伤感忧郁的煽情的方式无形中侵入年轻人的纯洁的灵魂,这绝对是中学生不宜的。”

历年版次

出版时间出版社备注
2007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限量珍藏版
200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普通发售版
200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百万册黄金纪念版,修订部分内容
2011年  日本讲谈社当年6月1日首发

作者简介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国知名作家,导演,上海最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80后”青年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现居住于上海市。代表作《爱与痛的边缘》、《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宠儿 匿名 纠结 撕裂 郭敬明 爱与痛的边缘 幻城 1995-2005夏至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