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今则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供案头阅读的白话小说,多反映市民生活,表现市民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代表作品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和凌濛初的《二拍》等。

简介

【 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後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一些学术著作应用拟话本这一名称﹐专指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即鲁迅称之为“拟宋市人小说”的作品﹐如《三言》中的部分小说﹐以及《二拍》﹑《西湖二集》﹑《清夜钟》﹑《石点头》﹑《醉醒石》﹑《幻影》等。这表明拟话本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这三部小说集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约三分之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拟话本。

名词解释。拟话本(网络整理版)

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与话本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这种文学形式主要繁荣于宋朝。

区别

话本和拟话本,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不过,创作过程比起一般小说稍为复杂一些而已。话本这种体制,唐人讲唱佛经故事,已开其端。两宋以来,逐渐形成,逐渐发展。到了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进行创作的风气颇盛,这类模拟的作品,人们称它为拟话本。

话本和拟话本,都是在城市相当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的。宋代的一些大城市,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虽然后来遭受了元代的若干破坏和阻碍,但到明代,经过一段恢复时期,又继续发展起来,赶上并超过了两宋的水平,而逐步形成、达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逐渐扩大的市民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占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明显的要求;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必然会产生出各种适合他们要求的东西来满足他们。——“说话”,就是在文化生活方面适应他们的要求的一种技艺。“说话”是一种民间技艺,唐代城市中已经流行,到宋代更为兴盛。听众主要是市民;听“说话”,是市民文化生活重要内容之一。“说话”技艺中,分为许多种“家数”(类别),而“小说”和“讲史”,则占着其中主要的地位。“小说”所说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也就是以市民本身或市民所熟悉的人物、事情为主的短篇故事。“讲史”所说的则是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帝王将相、英雄好汉之类的人物为主的长篇故事。这两种“说话”,特别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爱好和欢迎,正好反映出市民阶层要求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认识历史;特别是“小说”,正好反映出市民要求把自己阶层正面或反面的人物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而加以欣赏、歌颂,或予以鞭箠、唾弃。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